巨大外生性肝细胞癌1例

2016-01-11 08:27:45孙绪金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细胞

巨大外生性肝细胞癌1例

网络出版时间:2015-10-13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51013.1258.038.html

孙绪金

(长顺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贵州 长顺550700)

[关键词]癌,肝细胞; 外生性;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 B

外生性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0.37%~0.73%[1]。由于外生性肝细胞癌大多在靠近肝表面膨胀性生长, 阻挡癌组织向外生长的阻力小, 易向肝外突出[2],临床医生不易诊断,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现报道收治的巨大外生性肝细胞癌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因意外发现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伴体重减轻3月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偶感腹胀,无腹泻、便秘,3月来体重减轻约5 kg。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腹稍膨隆,右中下腹可扪及10.0 cm × 15.0 cm质韧包块,固定,表面欠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有轻压痛及叩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CT平扫提示右中下腹部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大小约13.0 cm × 15.0 cm,边缘尚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见囊变、坏死、小片状出血及软组织密度影(图1A)。CT增强示:动脉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B),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对比剂快速清退(图1C)。腹部CTA示肿块由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壁动脉供血(图1D)。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内见等、稍长T1和等、稍长T2信号及片状长T1、长T2信号,提示囊变、坏死),亦可见短T1、长T2信号(提示出血),肿块上部与肝脏脏面分界不清(图1E、F),腹腔部分肿块可见假包膜征。影像诊断:考虑胃肠道外间质瘤可能,不除外其它恶性腹膜后肿瘤。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 000 μg/L,HbsAg(+),HbsAb(-),HbeAg(+),HbeAb(-),Anti-HBc(+)。临床初步诊断为肝外肝细胞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内巨大肿块,与腹腔内组织粘连严重,无法分离切除,手术中取肿块及肠系膜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示: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及多边形,大小不一,核仁明显,可见瘤巨细胞,部分区域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核分裂现象易见,间质内灶性出血,并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EMA+、CK+、G1y3+、CK20+、Ki67(10%+)、NSE-、Syn-、CgA-、CK7-、Vi11in-(图1G、H)。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

2讨论

外生性肝细胞癌发病原因不明,认为是先天畸形的肝叶发生癌、肝附叶发生癌变、异位肝组织发生癌变、肝硬化再生结节超出肝外并发生癌变[3],也有学者提出异位肝组织发生癌变不能归于肝外肝细胞肝癌[4]。外生性肝癌的CT特点是瘤体一般较大,边缘较清楚,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及出血,CT增强扫描具有肝内肝细胞癌“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5]。CT血管成像显示多支不同的血管供血,如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壁动脉等,仔细查找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是明确诊断外生性肝癌的可靠依据,若可以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来自肝动脉,则为诊断的直接依据[6-7]。多排螺旋CT使常规双期增强后肝动脉成像成为可能, 动脉期的CTA成像可以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在本患者的CT增强检查中因肿块巨大,肝左动脉分支、肠系膜上动脉及腹壁动脉远端分支均参与了肿瘤供血,其瘤内血管沟通成网,

A为CT平扫,B、C为增强CT,D为CTA,E、F为MR平扫和增强,G、H为免疫组织化学 图1 外生性肝细胞癌患者CT、M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Fig.1 CT,MRI and immunohistochemisty resultss of patients with exogenou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TA上肝动脉未显示出其优势供血,是造成本次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MRI平扫及增强除具有显示病灶内信号外,还可发现镶嵌征(肿瘤内线样高或低信号影形成镶嵌样结构盒假包膜征,外生性肝癌多呈膨胀性生长,常有假包膜形成,显示为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或内低外高信号环状影,内层富含纤维组织的胶原层为低信号,外层受压的小血管和新生胆管为高信号,增强早期包膜无强化,晚期强化为不规则环形高信号带)[8-9],提高外生性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率,本例患者在MR平扫中同样发现较为明显的假包膜征,但因患者未进行MRI增强扫描,信息采集不足,是本例患者出现误诊的另一个原因。

因外生性肝癌无特征性症状,仅凭简单临床症状及特殊影像表现作出诊断较难,故对有乙肝病史及肝硬化患者应高度警惕,对否认上述病史的患者也应进行相关检查。本例外生性肝细胞癌患者否认乙肝病史,且影像检查时尚无实验室检查资料,对诊断该病缺乏有力支持。临床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AFP明显升高,乙肝两对半呈“大三阳”)结论明显向肝外肝细胞癌倾斜,并在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中证实。

4参考文献

[1] 孙志先,黄海平. 肝尾状叶外生性原发性肝细胞癌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4(6):552-554.

[2] 王成林. 肝脏少见类型癌病理、CT和MRI诊断(二)[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2):46-48.

[3] Arakawa M, Kimura Y, Sakata K, et al. Propensity of ectopic liver to hepatocarcinogenesis: case report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Hepatology, 1999(1):57-61.

[4] 周业江,王元正. 外生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2):55-57.

[5] 李占军,周智洋,关晓东.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诊断[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12):1616-1624.

[6] 张卫华,关世运,范瑞琴. 外生性肝癌2例报道[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3):213-214.

[7] 黄渊全,顾晓方,张俊,等. 13例外生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2):1501-1503.

[8] 陈国忠,张贵平,刘涛,等. 外生性肝癌的MR诊断价值[J]. 河北医药, 2014(9):1377-1378.

[9] Kadoya M, Matsui O, Takashima T,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rrelation of MR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J]. Radiology, 1992(3):819-825.

(2015-08-22收稿,2015-09-18修回)

编辑: 吴昌学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传染病信息(2022年6期)2023-01-12 08:58:54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华夏医学(2016年4期)2016-12-12 00:49:4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0:32:54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