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5-04-27 16:51刘光耀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整合资源作文教学

摘 要:本文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开展作文教改活动,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写作基本知识和技法趣味化、通俗化;如何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和作文教学资源,落实教材中的作文专题训练和配合专业的作文写作。简而言之,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和作文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搭建有效的作文学习平台,对中职作文教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61-03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刘光耀(1968-),男,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中学作文教育等。(广东 中山/5208403)

一、前言

由于教材和学生基础差的原因,大部分中职学生对作文课一直没有兴趣,这当然直接影响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这局面,课堂要积极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资源整合,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中,同化指对新的知识进行过滤或改造,并纳入人已有的知识心理图式中,它能引起知识心理图式的量的变化。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即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新事物。顺应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新作文现象,但自己原有作文心理图式中没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同化就无法发生。这时,学生便需要顺应、调整、改组原有心理图式,或创立新的心理图式,然后,再将新作文现象同化到调整或改组后的心理图式中去。

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资源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1.利用信息技术,使写作基本知识和技法趣味化、通俗化

提高作文水平,讲解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中职的学生,由于这方面相当薄弱,更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又因为受中小学时期的长期的应试作文折磨,这些考场上的失败者对作文难有兴趣,甚至有些似乎本能的厌恶感、排斥感。直接地按照条条框框去满堂灌课本上的写作知识,肯定是事倍功半。对此,笔者采取以下策略:选一些有趣味、通俗易懂的叙事性文字作品(小说、故事做成电子相册)、一些微电影来讲解相关的写作知识,训练学生如何确立主题、设置结构、选择材料、组织语言(包括遣词用句)等。

例如,笔者用自己制作的电子相册,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列行驶的火车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看到一个老爷爷,长着又长又白的胡子。他问老人“老爷爷,这一班火车什么时间到北京?”老人很清晰地回答:“四点四十!” 小孩听后又问“老爷爷,这一班火车什么时间到北京?”老人又很清晰地回答:“四点四十!小朋友听清楚了吗?”小朋友回答听清楚了,然后又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奇怪地问:“小朋友,我已经告诉你了,你为什么老是问同一个问题呢?” 小朋友说:“因为你说四点的时候,长胡子往上抖动一下,说四十的时候又往上抖动一下,很好玩,我老想看!”

讲完之后,笔者关掉电子相册,让某些学生再讲一次,所讲的学生几乎都会把“长着又长又白的胡子”此句讲漏。笔者让学生找出讲者漏掉的这一句,分别讨论这一句可否省去不写。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不可省去,因为从主题上看,表现老者的热情,孩子对年纪大的人的信任;从结构上看,显然是前后文照应。如果省去这句话,失去了前文的伏笔,后面提到老人的胡子,显得很突然。这样何谓“伏笔”、“照应”及其意义等写作知识与技法,变得有趣味、通俗。甚至也可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来讲解结构意义,有同样理想效果。

通过类似这样的有趣故事、微电影,探讨、总结写作知识与技能,举案说“法”(写作方法),每一项都展开相关的专题写作知识训练。通过正反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认识、掌握这些写作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进而逐步掌握具体操作方法,不是教师机械灌入,这是建构主义在这方面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学生悦纳程度高,自然教学效果就比较明显。

2.整合资源,落实教材中的作文专题训练

中职生大部分是厌恶作文甚至害怕作文的,若采取传统的方法:老师命题,学生写,老师评讲,效果很差。但是他们喜欢动画,尤其是经典动画。而动画的主要魅力在画面,不在语言,甚至从头到尾不要语言都可完成一部动画作品。这样正可以给作文训练留下广阔的天地。选择这些动画来进行作文训练,在叙事练习、片段(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练习中使用,也是以此来做“手脚架”去“攀爬”、“同化”写作,有顺水推舟之效。

例如讲全国统编职中新教材上册中《记叙文·叙事》这个章节时(课本上只讲些知识条条框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截取没有任何语言的动画片《过猴山》开头2段(90秒),引导学生分步叙事练习,效果就相当好。看完总共的9分钟的全片,让学生想象补充老汉在跳舞时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续写、写观后感、写一部分分镜头的动画剧本等。学生兴致高,有话可说,作文也当堂完成。笔者把上课实况录制下来,还获得中山市电影课一等奖。用这种方式进行作文训练,要选择学生喜欢且没有语言优势甚至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动画为好,最好是3-15分钟的片长。学生当堂完成,教师乘热打铁,现场点评,又可即时再播放视频对照检查,效果理想。

写新闻(主要是消息)也是职业中学要求应该掌握的基本写作知识与技能,而新闻时刻发生,且随着网络随时涌现,是很吸引观众眼球的,对学生也是一样。相比相对稳定甚至保守的课文而言,新闻带着特别的地气和质感,学生当然对此喜闻乐道。这为新闻写作教学和影视专业职业学生的新闻片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宽广的舞台。

笔者首先结合报刊、网络、电视的新闻,展示、播放,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写法。有些新闻事件被网络改编成为具有更加有讽刺意义和艺术性的微电影等,如有一则这样的新闻: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因为爆出拥有很多名贵手表被撤职,网络上有根据新闻改编的微电影《大表哥》等。可以让学生先看这些微电影,再根据这些去写成新闻,当堂完成。再来对照网络新闻媒体上的报道,检查学生自己写的新闻与专业人士所写的新闻存在的差距(主要从新闻的结构、立意、主次,语言表达等基础知识上找)。这样学生爱看也容易写,更容易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自然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时学校刚刚发生一些新鲜事情,也可让学生当时随堂做口头作文(新闻)训练,并且让大家评判其中的优劣,从中让他们逐步掌握这种文章的格式和写法(此法对于非影视专业的班级同样有教学效果)。

然后讲授如何发现新闻、结合下载的电视人物专访视频,讲解如何采访。对于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再过渡到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怎样把根据采访提纲拍摄到的新闻素材,剪辑成为新闻作品(剪辑部分主要是专业教师负责,语文教师只是提供思路和理念)。

对于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讲授剧本改编尤其是课本剧改编(课本剧改编是影视专业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的重要内容)时不可空讲理论。笔者首先紧扣教材中的剧本《雷雨》让学生认识剧本的基础知识。再选出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把它“翻译”成为影视文学,进而“翻译”成为画面,然后展示各个小组的“招式”。再让大家互相对照并且公开讨论每组改编片段的优劣。最后教师亮出著名电影家夏衍改编的这段剧本和根据这段改编剧本拍摄的电影片段,从中找到学生自己的不足、专家改编的好处。这样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能那样改编等。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从中体会改编的创新性和难度。

学生理解到这些,又以此来做“手脚架”去“攀爬”、“同化”新知识,引导学生改编课文成为剧本,也不一定改编全篇,可改编一部分。老师也可参与,然后大家互相对照,看谁优谁劣,为什么不能那样改编等。笔者与学生分工合作,把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改编成为剧本。与学生共同讨论,反复修改,后来拍摄成为微型电影,大受学生欢迎。其中选一部分学生参演,拍摄成为正式电影作品,获得2012年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联合颁发的第9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校园文艺金奖”。

让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结合大家改编拍摄的电影作品《一碗清汤荞麦面》,看看哪些与课文一致,哪些作了改动,哪些删掉了,并且讨论其中可能的缘故。又结合课文,让大家讨论电影与课文的各自优缺点,电影还需要的改进之处。再播放日本原版的电影《一碗清汤荞麦面》,结合日本原版的电影,让学生继续探讨这些问题。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到把文字作品加工成为“画面”的必要原则和方法,他们同时也明白影视的形象性、想象的确定性和多样性等。在这个具体的实践操作体验中,大部分学生的读写兴趣如火上加油。即使其他教师把该电影拿到没有参与电影表演的班级这样上课,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样,学习的过程就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获取能力,实现人格完善的过程,从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学生,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且是落实教材中的作文专题训练,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3.整合资源,给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有诸多实用的写作技法是蕴含在课文尤其是大家的经典作品之中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引导学生了解、模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单单这些还不够,教师要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供他们展示交流、讨论借鉴,这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很好的促进。

例如笔者在讲解老舍的散文经典《我的母亲》时,就举出其中的一个文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都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接着和学生一起探讨,使他们明白本段前三句是用排比手法渲染一个暗淡凄惨的背景,用这种背景反衬出作者母亲的伟大与坚强。再结合用此类方法画出的绘画作品,制作成为幻灯片,强化学生理解欲画山高以云衬之、烘云托月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渲染与反衬的技法写一段话。他们用此法或歌颂冬梅的高洁,或赞美鲁滨逊的勇敢,或表扬军训中同学的友爱等,笔下风景,异彩纷呈。更有别具一格的,如有个学生这样模仿:“叶儿绿了,花儿开了,春天来了,满眼都是绿野葱葱。可是还有几片凋零的黄叶,在微风中,细雨下,潇洒地飞舞。”一个平时学习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也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写下如此可乐的文段:“饺子上了,鲈鱼上了,龙虾上了,满桌都是美味,可是妈妈不吃,她在美食的诱惑下,香气中,坚持认真减肥。”虽缺乏诗意,但是也是他上课的重要收获。笔者选出其中的优秀片段,帮他们或让他们自己做成精美的幻灯片,在班里放映或在班级群里展示,对学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一个段落这样写,再放大一下,整篇文章都可用此法来写,并且用幻灯展示类似文章,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

以上所总结,仅仅是本人开展这项活动所得的一部分,其实还有把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把自己上课或讲座的视屏放在自己的博客或学校的网站,也可提供给学生一些作文网的网址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提供学生讨论、交流的平台。上课的教师本人也反复观看、审视,结合其他观看者的讨论意见,归纳总结,从而改进提高。尤其是在QQ上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效果比在作文本上或面批理想多了。因为,先点出要学生修改之处,学生不是直接面对教师,会多几分自信,有时间思考、动笔,并且及时“呈报”自己的“成果”。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的“病情”,从平时积累的佳作库里,提供参考性的范文,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又能趁热打铁,再点出或请别的同学来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增强,大块的修改任务被分解成为小块的,一步步逐项进行。学生积极性大增,他们眼看着自己的作文由丑小鸭变成美天鹅,很有成功感,写作文的过程变成快乐和享受的过程。

三、小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只是在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已。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建构主义者皮亚杰称之为“心理图式”)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者皮亚杰称之为“同化”)。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较深厚的教育素养,找到适合学生的恰当的脚手架(如数字化教育资源中蕴含着与的教材相关的知识和理论),适当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攀登,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从学生的本性、基础、兴趣出发,效果远远好于从教材出发,应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机械地照本宣科,从分数意义着眼,滔滔不绝地讲起要好得多。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寻求答案,从而学会“如何学”。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新课标也强调“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实践多年以来,很多学生作文进步很明显,更有不少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作文竞赛获得大奖。要想取得更佳效果,教师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反思,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自己要充分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在哪方面不足,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文泰,陆惠昌等.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整合资源作文教学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