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轩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响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推动媒介素养教育校本化,本文基于课程开发的五部曲建构起整体性的“新闻社”校本课程。首先,是从学生和课标角度梳理课程开发的背景。其次,综合考量媒介素养的四个层次和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来确立课程目标;再次,新闻社招新、培训、运作和考核的发展逻辑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同时设计了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最后,以“个人学习环境”开展过程性学习评价,同时注重教师教学与课程发展的评价。
关键词:媒介素养 校本课程 新闻社
“在如今夹杂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媒介世界里,我们必须让年轻人学会面对各种文本、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呼吁要关注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所谓媒介,也叫媒体,指的是连接传输与接收双方的中介物;它即包括报纸、广播和杂志等传统大众媒体,也包括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新媒体。美国媒介素养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报刊、视听和网络等媒介中获取、辨析、运用和创作信息的能力机制;而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育方式,它通过提高学习者的媒介素养,使其成为媒介社会中具备理解、质疑和表达能力的现代公民。基于这些理念,本文将尝试开发名为“新闻社”的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下文将从课程开发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五个部分详细阐述。
一、开发背景
“新闻社”校本课程开发,力争提升小学生媒介素养,积极响应课标要求和开发整体性的校本课程。
(一)从被动到主动: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当前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甚至受控于媒介信息,本课程将通过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在媒介世界里自由成长。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相关知识的了解却比较乏,对媒介的社会功能、报刊的盈利方式和电视电影制作过程都不甚了解。较低的素养水平使得小学生被动地接受媒介信息并处于威胁状态,正如专家所说:“媒介并不仅提供外部客观世界的简单映像”,它还塑造着一种拟态环境,在其中的受众表面上仅是接收媒介提供的讯息;但实质上是在无意识地沿着媒介铺设的道路逐渐“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为了帮助学生抵御威胁,“新闻社”校本课程将通过报社参观等活动让小学生认知媒介信息的产生与组成,通过提高媒介素养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发展者。
(二)从认识到落实:开发校本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开启了认识语文新课标蕴涵的新视角,开发媒介素养教育将更有效地落实课标要求。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纷纷将其纳入课程标准体系。目前英、美、加、澳等国已把媒介素养列入各国或各州母语课程标准当中,像英国不仅规定了增加媒介文本、动感图像等学习内容,还将其列入升学考试的考试范围当中。我国虽暂未将“媒介素养”一词写进课标体系中,但是在语文课标的每个学段几乎都有内容提及,如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方面提出:“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由此可见,我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提上日程,其重要性昭然若揭。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新闻社”应运而生,以此响应和落实了新课标要求。
虽然我国没有正式将媒介素养纳入课程标准体系,但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校本课程成为可行的整体性教育模式。新闻平台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媒介,因此本文将主要聚焦“新闻媒介”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同时设计了活动式教学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更有效的渗透媒介素养。
二、课程目标
在厘清课程开发背景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整合加拿大安大略省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的要求(表1)和我国语文程标的第三学段建议,同时考虑小学生的素养水平和学习特点,从认识媒介、辨析媒介、运用媒介和制作媒介四个层次,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起全面而具体的“新闻社”课程目标体系,具体如下:
1.认识媒介。(1)了解媒介的定义、历史并能说出它们的类型和特点;(2)知道媒介产品的产生过程及其组成;(3)对媒介平台和相关产品感兴趣,并乐于探究媒介传播的价值。
2.辨析媒介。(1)能理解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并具有筛选和辨析媒介信息的能力;(2)掌握阅读媒介信息的基本方法,体验收集资料进行纵横分析的过程;(3)能正确看待媒介世界中的故事和现象,形成合理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运用媒介。(1)学习在媒介环境中个人应遵守的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并能掌握基本媒介技术进行新闻发布与交流;(2)积极参与媒介互动并形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3)对媒介技术感兴趣并享受整个活动过程,知晓并规范运用个人的知情权与传播权。
4.创作媒介。(1)能意识到媒介作品背后蕴含着宣传与加工的成分,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创作简单的媒介作品;(2)能掌握几种常用的创作媒介方法,并通过体验创作过程了解基本的媒介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3)享受创作过程并乐于在公众面前展示与宣传自己的作品,形成媒介创作的责任感和审美感。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将对应课程目标设置四大模块,并模拟“新闻社”的招新、培训、运作和考核的发展逻辑进行“经验”的选择和组织。
(一)新闻社招新
本模块将设立四个单元:(1)迎新大会,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2)参观“新”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当地报社或电视台了解新闻的产生过程。(3)认识“新”朋友,介绍新闻的定义、组成和类型。(4)新闻知多少,介绍新闻的载体、产生和功能。
(二)新闻社培训
本模块将设立四个单元:(1)少年小作家,学习新闻的“5W1H”写作方法并体验投稿过程。(2)时事讨论会,就某一热点新闻收集资料并展开讨论。(3)快乐剪刀手,学习以专题的形式剪辑和整理新闻。(4)新闻Westquset,全班分组分角色进行网络探究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感想。endprint
(三)新闻社运作
本模块将设立三个单元:(1)机灵小记者,体验新闻采访的过程以及后期的整理与写稿。(2)新闻发布站,学会在博客等平台发布新闻并进行深度互动。(3)播报小盟主,学会使用麦克风等设备流利清晰地播报和评论新闻。
(四)新闻社考核
本模块将设立三个单元:(1)班级回忆录,对班级生活点滴进行回忆并用图文展示出来。(2)E报擂台赛,班级分成多个小组使用Word等软件进行电子报设计与制作。(3)新闻社派对,以校园和网络为平台进行的宣传和拉票,接着以游乐园等形式开展新闻竞猜或扮演等活动,最终决出“新闻代言人”“先进新闻社”等奖项。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与操作,因此设计了“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同时辅之媒介素养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文本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和观赏学习法等。项目式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合作小组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最终形成作品并加以展示的一种学习方式。下面将以“E报擂台赛”单元介绍此方法的操作过程:
1.设计项目,创设情境。如为了宣传“文明上网”这一专题,学校可举行班报大赛,各班以小组单位推荐几份班报参加“E报擂台赛”。
2.选择主题,分组分工。同学们可以“乐刷微博”“奇妙QQ”等为主题成立小组一起讨论如何“文明上网”,并确定进行角色分配和明确分工。
3.制定计划,制作产品。分好工以后,小组成员拿出各自的计划方案进行小组决议,确定方案后展开班报制作
4.成果汇报,互评总结。活动结束前小组展示自己的E报,同学们进行评价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每个小组完善自己的E报并撰写研究报告或是反思日志。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学习主要依托于网络平台,因此将使用“个人学习环境”进行过程性评价。它是一种能帮助学习者个体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系统,包括建立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和支持学习交流等。通过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记录和评价信息就可评出“新闻小达人”“新闻人气王”和“新闻思想者”等称号。它主要包括以下板块:
1.知识库。学生存放和共享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新闻,可以划分主题进行收藏。
2.作品秀。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纸质报纸或是电子报纸上传到该栏目进行分享。
3.朋友圈。根据学习需要,添加感兴趣的媒介单位和学习伙伴,形成一个媒介学习圈。
4.心思墙。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与大家交流分享。
此外,在教师教学层面,还需通过“教学档案袋”的方式记录教学计划、活动方案、教学案例和成果总结等,通过作品分析法实现以评促教;在课程发展层面,也需使用访谈法等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喜欢这门课程的哪些内容,喜欢哪种教学方式等,以此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课程品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7.
[2]李昕言.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49.
[3]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国际新闻界,2000,(4):55-58.
[4]李睿.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探寻[D].首都师范大学,2013.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6]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1-8[S].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2006.103.endprint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