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先前,我与武老师并不熟悉,属于“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那种。但是读完武老师的这本《武凤霞讲语文》,渐渐地,我被她感染,我被她感动!
真实:一朵野百合的春天
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武凤霞可能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名师。可是读了她在本书中所写的“我的语文人生”章节,却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武凤霞。她成长的艰难与挣扎,似乎在经历着许多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遭遇。幼年的贫困,童年求学的艰辛,成年后在濮阳实验小学磕绊不断,甚至面临限期调离的尴尬境遇,让人难以与当下声名卓著的武凤霞等同起来。可以说,在成为一位名师之前,她没有特别的潜能,更没有特殊的机遇,她就是一朵生长在山间平平凡凡的野百合!她怀揣春天,渴望绽放,但是这个冬天却特别漫长,特别令人窒息!
读到这里,我们也许都可以从当初的武凤霞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并觉得她就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邻家女孩,就是在我们教研组中一个不谙世事、努力想把事情做好却频频搞砸的“愣头青”。与我们不同的是,虽然她是一株稚嫩的枝丫,却永远做着美丽的梦。她发现,从一条通衢大道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语文教学虽然路广却太难走,于是她选择了“走窄门”,从少先队工作入手,希冀走出困境。
“就这样,我把自己浸润在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欢乐一起舞蹈。我们说悄悄话,我们野炊,我们走向社会调查实践,我们手拉手挑战性别,我们和游戏厅再见,我们把爱心献给有困难的朋友。就这样,《劳动最有滋味》《做真正的男子汉》《悄悄对你说》《我与濮阳》《和电子游戏厅再见》等主题活动在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诞生了。就这样,当大家还不敢把自己的文章示众的时候,我已经把一个个活动写下来,把一篇篇文章投出去,在写作、投稿的过程中,一本本杂志的样稿寄到学校。”
“随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出色完成和一次次抽考分数的公布,我开始一点点走进领导和老师们的视野,在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随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成功,她渐渐站稳了脚跟,心中那个“要上课,要上精彩课”的梦想又情不自禁地重新燃烧起来,她卧薪尝胆,细细琢磨活跃在当时小语教坛的名家课堂,苦背唐诗宋词等经典著作,为自己的腾飞蓄积力量。第一次获得送教下乡的机会时,她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教案几易其稿,竟然用去了整整一本备课笔记本;为了磨炼自己的教艺,她每天将自己的课堂向同年级组教师开放,这种众目睽睽的课堂生活,竟然长达一年!“默默地努力,悄悄地前行,不为别的,只为明天不再在语文教学中沉默”,正如武凤霞自己所期盼的那样,她终于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一次次卓尔不群的特等奖,一次次反响强烈的高层次教学观摩,使她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最终成为一名拥有各种光环的名师。
纵观武凤霞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她不只是一个焕发光芒的成功者,她更是一个真实寻常的人。她的成功之路,可以在每个教师身上得以复制:只要你怀揣梦想,只要你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只要你学会了坚持,所有和她一样的“野百合”都会迎来春天。所以说,武凤霞的成功不只是个案,其实更具有草根价值和普遍意义。
真诚:一滴水折射大海
行走在《武凤霞讲语文》的字里行间,你看不到教育专著中的晦涩字眼,你读不到“为赋新词”的牵强,你听不到不接地气的高调,带给你的只有“真诚”,一个大姐姐的真诚,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真诚,一个教育名家的真诚。
她会告诉你如何让语文课“迷人”——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课堂就不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个方法教每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使每节语文课都像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磁场,让学生得到有效吸引。”
她会告诉你“课堂讲解”的技巧——
“讲解,就是这样在大家一片声讨的时候,悄悄来到我的眼前的,没有粉饰,没有预约;讲解的问题不在讲解的本身,其衡量标准不应该是讲了多少,而是该不该讲,讲什么,怎样讲才适度;讲解的精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顿悟,是通过讲解为学生装上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将学生带向远方。”
她会告诉你富有“语文味”的课怎样上——
“‘语文味源自文本,但发散于教师。教师丰富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滋养,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是一种召唤,洋溢智慧的妙语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了这些打底,再简单的语文课,再简洁的设计也会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也能悄悄润泽着教室中的每一个心灵。”
她会告诉你公开课怎么“磨”——
“让‘智囊团离开课堂,在课堂上,师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的,学习效果是好的,我们怎么上都有理由,都是正确的;为自己创造自信,用‘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成功这些心理暗示让自己有信心‘傲视群雄;关注课前谈话,从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出发,放松心情,活跃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学习思考的场域,使他们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准备N种方案,顺应学生的思维,灵活安排教学环节,面对课堂才会‘临危不惧,遇到问题才会‘镇定从容。”
……
这一点一滴,让武凤霞的“真诚”跃然纸上,你觉得她绝不是在居高临下地进行“上帝布道”和“长辈告诫”,而是邻家大姐正在与你促膝谈心,和蔼可亲,意味深长。这与当下的一些沉浸在“空中舞蹈”中的名师相比,武凤霞老师的一言一行,更多了一些“根”的地气,让人在行动层面可操作,在精神层面可生长。
这一点一滴,更可以折射出武凤霞心灵世界的敞亮。当下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理念交错、挣扎、厮打的变革时期,“山头门派”众多,即使一些已经成为小语教育界共识的“公共话语”,在一些专家和名师的报告和课堂中也变得闪烁其词、摇摆不定。而武凤霞老师以一个河南人的直爽和执着,不断挑战教材和教学中的“禁区”和“误区”,在旗帜鲜明地表达着、演绎着,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消解着、建构着,这就是真诚的勇气,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真挚:为了生命应有的高贵
许多人认识武凤霞可能是从《检阅》一课开始,很多人欣赏武凤霞也是从《检阅》一课开始。也许这节课就是她“生命语文”最强有力的注解,也许这节课就是她走出“人为语文”,走向“为人的语文”行动的一个最真挚的样本。
呼唤文本场景中儿童最真实的声音,倾听课堂现实中儿童最真诚的声音,成了武凤霞老师《检阅》教学中最强烈的意义选择。“接受检阅,有没有征求残疾的博莱克的意见?”“队长为什么要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如果你是博莱克,你选择参加不参加?”这样的柔软而敏锐的教学追问,可能与传统意识形态中坚硬而僵化的主流话语有些相悖,但是“对教学内容多了一份人道视角的审视,把尊重每个生命的权利渗透在自己的教学细节中,就是使每个生命获得应有的高贵”。这样的追问,看似不经意,甚至对文本有失“尊重”,但是它将文本的教学价值、教育价值提升到一个关乎生命思考的平台,不能不说这份善良、这份仁爱、这份虔诚,是武凤霞对人、特别是对儿童的一份执着而真挚的人性情怀。
像这样的教例在本书中不是唯一,《船长》一文的教学与之堪称“姊妹篇”:
“这是一篇100多年前的小说,100多年过去了,今天读来依然让我们感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下面看看10年前发生在我国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吧!”
“又一个20分钟,和‘诺曼底号上能够救援的时间几乎一致,‘诺曼底号遇难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而这场燃烧了20分钟的大火的结果呢?”
“死亡325人,其中教师和学生324人!近百名孩子被踩死或挤死!同学们,我想知道,如果这场大火有‘船长在,我们听到的可能是怎样的喊声?”
这样的互文设计,这样的教学延伸,如果没有生命的真挚观照,如果没有悲悯的人文情怀,儿童对于“英雄”的理解就会陷入庸常而冷漠的知识视野,教学就会成为一种与他们心灵体验没有任何相交的认知接受过程。
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儿童,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具体阐释,譬如《透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学》,譬如《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譬如《一次听课引发的思考》,譬如《老师,请你等等,再等等》……这些文字充满着温度,洋溢着柔润,饱含着武凤霞老师对儿童、对生命、对语文、对教育、对同行的拳拳之心,挚挚之情。京剧行当里有一句老话:“不疯魔,不成活。”我觉得在武凤霞的教育生命中就有这样的境界。
“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头活水,“真” 是一名教师实现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的理想途径,“真”是让教育成为每一个鲜活生命精神家园的逻辑前提。如果你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教师,不妨读读《武凤霞讲语文》这本书。在书中,你会交上一位真实的朋友,她会将你的梦想带向远方;在书中,你会获得一份真诚的教益,无论身处何地,心头总会激起一股顽强生长的力量;在书中,你会触摸到一颗真挚的心灵,它会陪伴你走上一段尊严而高贵的教育征程。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