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彪
【摘 要】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新的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变化;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任务、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现代教师必须认清形势、苦练“内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教材,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虽然新课程具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社会底蕴。但我们教师也不能仅仅从教材的方面去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新的教材最终也会变成旧的教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当中去。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二、鼓励质疑,巧设思维情境
疑问是思索的开始,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激发他们的思维,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巧妙提问,通过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对于理论概念都有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同时又有事例的说明。因此,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疑问。所以,教师需要巧妙设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经过一定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四、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政治课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情感,撞击学生的心灵。情感的产生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陶冶其情操。如讲“民族自尊心”时列举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戚继光抗击倭寇等人物事迹感染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总的来说,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更符合当前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实际。虽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新问题,然而新课改以其破竹之势长驱直入,不应以师生的困惑而停滞,不要因暂时的逆境而驻足。
参考文献:
[1]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2005(22)
[2]闫玉东.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N].文化时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