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图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015-04-27 22:25曾祥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图画语文教学小学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学好语文能为学好其他基础学科奠定基础,能够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来更好的学习其他的课程。用生动有趣的图画教学方法来弥补语言、文字等枯燥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图画;小学;语文教学

一、借助图画的生动形象,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每一篇课文至少有一幅图画,每一篇课文中的图画或者衬于文字的下方,或者嵌于文字中间,并且图画和文章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课文的情感。鲁迅先生在《连环画华琐谈》中说,“明清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的人物,称为‘绣像。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那目的,大概是在诱引未读者的购读,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1]这里的“全图”就是指图画。同时,鲁迅先生认为吸引读者阅读,帮助读者欣赏和理解作品是图画在文章中的作用。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知活动。儿童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感情会兴奋、愉快、欢乐;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会产生厌恶、痛苦、烦闷等消极的对立情绪。”[2]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靠老师的提醒和激发。如果一味的用刻板的语言,文字教学,学生的学习就很难专注,从而也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的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画。如在教学语教版(S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中的《天和海》时,课文中第一段是“蓝色的雾,蓝色的云;蓝色波纹,蓝色的潮声。”如果用语言和文字教学,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文中的“雾”、“云”、“波纹”、“潮声”都是蓝色的。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巧妙的利用课文中衬于文字的下方图画,通过看图读图的方式来理解课文,最后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过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来画出他们心中的蓝色的“雾”、“云”、“波纹”和“潮声”。显然,通过形象的图画教学,不仅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增加意境,加强理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此时培养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意境感受能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操,感受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3]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里,简短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想象和意境。唐代诗人王维曾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生古诗学习中,就要用图画“描绘”出古诗意境,将学生引入到诗情画意的古诗学习中,触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想象。如在讲解语教版(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中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学生要理解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在教科书里没有相应的图画作参考,就要有比较好的想象能力,才能够构造出与诗句相符合的动态的画面。如果此时老师依然只是把诗句作为美丽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学生可能就没法体会到诗句中的意境,也不能推断出诗人当时的情景。首先,老师带学生读,一边读一边给学生讲解诗的意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自己一边读一边想象老师刚刚讲解的意境,让学生去感受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大诗人李白笔下景色的场景,再用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参考性的场景,让学生们与自己想象的场景作对比,让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展示他们画的场景,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最后,让学生把诗写在自己画的图上,以图悟文,把诗与图意融为一体,深入得对诗句进行领会、理解。借助图画,让学生充分的体会诗的精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空间,促进学生课堂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4]生动形象的图画作为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增加视觉上的艺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发散学生课堂思维。小学语文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无论是识字、课文,还是听、说、读、写训练,都配有一副或者多副漂亮的图画。这些优秀的图画不仅能再现文字的内容并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还可以将画家对文字的理解,以及作品中没有出现的场景贯注其中,使得文字的内容得到充盈和延伸,从而体现出深厚的内涵,揭示出作品的主题,使读者掩卷回味,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柯一冰在《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到“插图使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具有了艺术性、严肃性和标准性,引发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教师运用图画的艺术性,结合教科书内容,把学习当作审美,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就比如学生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时,先给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海上日出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带入《海上日出》的情景,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然后将学生以审美的心态引入到课文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刺激学生将图片的视角感官转化为文字印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每天看到的日出和老师展示的图片以及课文中描绘的日出作比较,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出。

四、再现文字,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随年龄的增长向有意注意过渡。所以,它们的记忆也是从无意识记过渡到有意识记。由于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太短,导致学生有时候会背诵一首诗的上句,却始终不能背诵出下句。如果课堂上老师给诗配上一副画,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让他们在记忆中将诗和画相融合,从而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最后学生在背诵诗歌的时候就会结合图画的意境和内容,轻松的背诵出诗歌。

其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汉字的理解相对的浅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汉字的图画性,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识字“红花”、“彩虹”、“汽车”、“浪花”等词语时,教师制作好识字卡片,并在卡片上配上相应的图画进行教学。学生在看到这些图画时,就会寻找图画上的信息,教师就要引领学生通过图画上的信息来学习识字。在课后,学生也容易通过图画的记忆来再现文字,为学生的课堂记忆加深印象。

五、结语

语文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和手段,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语文在众多学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图画模式进行语文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记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迅.连环画琐谈.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7

[2]杨景之.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第2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2:45

[3]刘文静.小学语文教学的细节及案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77

[4]刘珊、万明华.语文教学艺术[M].第2版.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1:2

[5]柯一冰.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海峡科学,2008,(5)

作者简介:

曾祥平(1993~ ),男,四川宜宾人,汉族,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图画语文教学小学
图画捉迷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