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怡 梁晓琳 李萍 亓水芹 王慧琴 赵敏
高职高专学校“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病原微生物学时间短,任务重,内容繁杂抽象,如果按照章节内容照本宣科,往往只注重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忽略了与临床的联系,也缺乏实际生活应用中的接轨。造成了一些小专业如医学影像专业,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大兴趣去获得知识,养成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高职高专微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急迫任务。
一、认识课程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对所学专业课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效果,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学科史的讲解:微生物的发现史是呈现一定社会背景下科学探索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新的尝试。英国人Jenner用“牛痘苗”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新思路;汤飞凡私下将沙眼衣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造成沙眼,确定分离出的微生物就是沙眼病原体。美国医生Ricketts在研究斑疹伤寒时感染献身。每一种病原微生物从被发现到最终被攻克过程都是融入了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孜孜以求,追求科学真理,为科学献身的态度。这些背后的故事渗透了人文情怀,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治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做到了“寓教于景,寓教于乐”,极大的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讲课过程中,把当年的大型流行疾病,或国内外的重大疫情引入课堂案例:一些传播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流行性传染病,若疫情爆发会酿成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严重。比如2014年非洲出现了埃博拉疫情,我国广东地区爆发了登革热,这些疫情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课堂上引入这些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病原微生物和每一个人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学好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可以有效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有了学习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后,从而极大提高了听课的动力。
二、多方面切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源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意语言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外,还要在找准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上下功夫,把学生带入奥妙无穷的微生物世界。
(1)通过真实新闻引发学生记忆点来提高学习兴趣。比如2013年曾有多家媒体报道泉州市一名出生12天的婴儿被医院保温箱烫伤致死,当即引发了全国民众的关注和愤怒,随即隔日调查结果显示患儿使用过的恒温箱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即排除了被烫死的可能性,那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导致患儿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诱导学生们思考,进而讲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它能导致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的水疱性疾病。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例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2)讲授内容注重微生物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追究与探索。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可以继续向学生讲解患儿为什么会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因为该菌在医院内都广泛分布,又因为它广泛的耐药性,从而成为了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源,SSSS的起因很有可能来自于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的无症状的看护人员或者父母。在这个病例的背景下,学生们就会对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同时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有毒素性疾病的知识点记忆深刻,强化了临床思维。
(3)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结核杆菌时,留下问题:①结核杆菌的细胞壁和普通的杆菌有什么区别?②这样的区别使它的生物学特性,染色特性和生化反应多了那些特有的特点?③结核杆菌不产生毒素,那么它的致病物质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加快结核杆菌的快速诊断。创设一个略高于学生已有水平的问题情境,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从而激发她们的求知欲,锻炼她们的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细菌学个论内容繁杂,对微生物学中一些晦涩的专业名词,概念听不懂、学不进、记不住,学生在学习中很少能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病原微生物学的过程变得越来越被动。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实践摸索和总结的好的学习方法教会给学生。每种菌的认识都要讲解“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微生物检查与防治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形成一个系统,但是要重点记忆的是该细菌在这些方面特有的,独有的性质,从而有的放矢的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讲解微生物个论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与总论的联系,多种细菌的致病物质都是内毒素,总论讲解内毒素引起的四个生物学效应都是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在细菌个论中反复讲解,配以图片、病例让学生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四、注重实践效果,加强教学反馈
医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门实践科学。如何保证医学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实践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校于2011年开始筹备《医学生专业素养综合训练教程》系列丛书,专门针对大学专科层次医学生,设置了课程标准解读、重要知识点分析、习题强化练习及临床实训操作等模块,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提升实践效果,加强教学反馈。病原生物学属基础医学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综合训练教程》自使用1年多以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通过知识点及案例分析,对所学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习题强化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总之,针对由于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听课被动,课堂效率低等现象,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明确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课程有专业性的认识;其次从多方面着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再次,教会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用临床思维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考核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如果一个具备渊博教学经验的教师,并对以上方法做到灵活运用,一定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当代部分大学生厌学现象产生原因及对策初探,龙必尧,龙运友。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年6月,30(2)217-219
[2]医学微生物学发现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雷迎峰,杨敬,徐志凯。基础医学教育,2011年2月,13(2)113-115
[3]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中的“切入点”。赵卫,何小艳,龙北国。生物学杂志。2003年8月,20(4)53-54
[4]对《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各论教学的思考牛莉娜,林英姿,王华民,李影林。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5)497
[5]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于爱莲,陈秀春,郭居新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