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权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具体实验内容为核心,实验流程为依据的标准实验课程,无论是定律还是定理,都是由实验总结积累起来的实验技巧,所以要充分完善物理实验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理解,教师的实验展示,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考虑以及探索其实验奥秘为基础,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由于高中物理学是一项比较难的学科,所以同学们在理解程度上都会稍微缓慢,尤其是在物理实验课上,很多实验模型都是大家闻所未闻的,非常生僻,也不容易理解,于是造成了很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上的困扰。在大家的各种困扰下,高中物理教学展开了更加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模式,并且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实验目标以及实验流程按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因为高中物理实验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研究好其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化抽象为直观
高中物理对物理规律的学习更深入,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在对某些内容的认识中存在缺陷。比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需要理解其合成方法,即“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已经有感观的认识:两个人抬起一桶水和一个人提起这桶水效果是一样的,两匹马拉动一车货物和一头牛拉动这车货物效果是相同的。可是如何定量地说明合力与分力之间满足的关系,得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个力的存在和大小、方向,于是想到了用一个力将橡皮筋拉到某一刻度和用两个力把这一橡皮筋拉到同一刻度的效果也是相同的。将抽象的力的方向转化到测力计刻度上,将抽象的力的方向转化到细绳所在直线方向,根据两种情况下效果相同,作出力的图示,从而探究出合力与分力满足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由直观感受理解物理概念
学生在初中主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为简单的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识较为粗略,而高中物理是以实验现象为基础,运用抽象思维和数学知识,要求揭示更深层次的物理本质和规律。高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仅仅只是将概念陈述或是复述出来,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感知。理解、记忆。如加速度、离心力等,就加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让学初步行成抽象思维,得从形象的材料入手,比如视频展示:人、摩托车、小轿车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观察它们启动时的快慢,让学生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快慢这几个物理含义,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感受理解物理概念。随堂的小实验,形象直观,学生记忆更深刻。
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很多时候,以实验导入课题,能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饱满的精神。比如:在“竖直上抛运动”的学习中,先让两名同学比跳高,学生都很感兴趣,积极配合,然后总结一句:将自己“抛了起来”,再到沿竖直方向“抛”了起来,再到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从而很快了解这一概念,继续探究规律时还能有热情来学习。虽然理论知识的讲解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纯粹的讲解,传统式的讲授,会让学生听得很疲劳,不自觉地走神,开小差,导致学习效果差,学习效率不高。适当适时的课堂小实验会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功率时,大篇幅的理论讲述,想要学生明白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事两个概念,举了很多例子,不如让学生动手:两名学生数不同纸张,看用时多少去比快慢。更能体会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做功少不一定做功慢,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毕竟具有童心,“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对实验乐此不疲,“好奇心”让他们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从而学习物理规律。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对物理科学自身文化内涵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科学态度就是求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
由科学探究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这几个环节层层相扣,教师教学时,应该注重每一步的自然衔接与地位体现,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可靠真实,实验步骤要严密仔细,科学态度要严谨细致。比如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操作要规范,用两个测力计共同测物体重力时,不能斜拉物体进行测量;又如探究力的合成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弹簧测力计应该保持和纸面平行等,我们允许实验存在误差,但应排除错误,并尽量减小误差。如果是演示实验,教师应该更加严谨,不能让学生觉得“差不多就行”、“只差了一个数据”、“只倾斜了一点”这些无所谓。
五、结语
在新课程体系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将越来越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面目也将随之出现新的面貌。作为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师,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以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为最高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梁志泷.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对策[J].科教文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