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东,王文革,李仕臣,李 军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
12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治疗体会
冯卫东,王文革,李仕臣,李 军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隙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了12例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结果:术后1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神经根及血管损伤发生,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在经过有效的药物控制后,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病脊柱炎是可行的,且具有缓解疼痛、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自主生活能力等效果。
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灶清除术;内固定术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人类感染的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的食源性感染、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感染及呼吸道的尘埃飞沫感染[1,2]。腰椎是布鲁杆菌最常见的感染区域,尤其以L4椎体最常见,约占81.25%[3]。经过保守治疗,大部分布病脊柱炎可以治愈,但严重的椎间盘炎、椎管内脓肿、马尾或神经根损伤及脊柱不稳等仍需手术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布病脊柱炎,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符合标准的12例腰椎布病脊柱炎患者。女5例,男7例,年龄25~62岁,平均42.6岁。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牛羊接触史。所有病例均发热,体温最高41.0℃,最低38.0℃,多为波浪热;均有乏力、多汗、食欲减退、消瘦、腰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感染邻近节段压痛及叩击痛明显,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相应节段神经根放射痛或脊髓症状。排除标准:a)单纯椎体感染,未累及椎间隙;b)没有神经受损症状和椎旁软组织脓肿者;c)患者一般状态差或合并严重的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如符合下面标准中的2项及2项以上者均可以诊断为布鲁杆菌脊椎炎[4]:a)患者有布鲁杆菌的接触史。b)血培养或骨髓穿刺培养阳性。c)布鲁杆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d)影像学(X射
线、CT或MRI)显示脊柱受累,见图1,图2。e)标本
病理学检测为非结核性肉芽组织。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2例患者术前均加强了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纠正贫血,至血红蛋白不低于110 g/L,血沉呈下降趋势且不高于45 mm/h时方可进行手术。
1.3.2 手术方法 麻醉显效后,患者呈俯卧位,取腰椎后正中切口,常规显露出病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及病灶上下各1个椎体,切除病椎椎板及部分下关节突,充分暴露出病变节段硬膜囊及神经根,彻底清除椎管内黄绿色脓液。在硬膜囊、后纵韧带前方及神经根周围可见局限的梭形状肉芽肿或脓肿,切开包膜彻底刮除炎性肉芽肿或脓肿,并刮除椎体后缘骨破坏区,之后切开椎间盘纤维环,使用终板刮匙刮除病变的椎间盘组织、软骨面及硬化的软骨下骨质,直至骨面有渗血,用明胶海绵、棉片压迫止血后,用碘伏、庆大霉素冲洗,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椎间植骨放置椎间融合器,拧入椎弓根螺钉,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
1.3.3 术后处理 常规吸氧,心电监护,对症治疗。卧床3~4周后患者佩戴支具逐步起床活动。术后继续规范使用2个疗程的抗布病药物,直到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为阴性后再继续用药2周。同时注意复查肝、肾功能。
1.4 随访及临床安全性评价指标
术后3、6、12个月所有患者来医院复诊且随访,12个月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临床评价内容包括:腰背部和下肢神经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无术前活检。术后1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神经根及血管损伤发生。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自主生活能力也逐步提高,VAS评分及ODI指数术后术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RBPT均逐渐转为正常,术后正常率与前一个时间点及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植骨融合时间8~11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内置物松动、移位、复发及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等并发症发生。见图3。
图1 术前X线片示:L4~5、L5~S1椎间隙破坏且狭窄,关节突破坏,同时伴有椎体骨质硬化,片中可看出,腰4椎体向前滑移超过2 mm,且椎体边缘硬化,脊柱不稳定。
图2 MRI示:椎体呈不均匀信号,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有椎间隙脓肿、椎管内膜外脓肿形成,相应平面硬膜囊受压。
图3 术后6个月X线片示L4~5、L5~S1椎板减压彻底,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牢靠,原骨破坏区修复良好,脊柱稳定。
表1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情况比较(±s)
注:1)与术前比较P<0.05
8.6±1.7 47.4±7.6术后3个月 5.3±0.6 32.5±4.5术后6个月 1.3±0.4 12.6±1.4术后12个月 0.9±0.31) 7.5±1.31)ODI术前指标VAS(分)
表2 实验室指标正常率评价情况比较 %
3.1 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在积极药物治疗同时,如出现椎管内脓肿、椎间盘破坏、脊柱后凸畸形、脊柱不稳定、神经症状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可有效的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
3.2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方案制定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对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3 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融合的可行性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具有三柱固定、强度大且复位矫形效果好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虽然固定范围过大会导致术后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增加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病率,但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和复发,最后随访均治愈。
综上所述,在规范应用有效药物的前提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布氏杆菌脊柱炎可以解除椎管内神经系统的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固定节段长,术后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增加相邻节段病变的发病率,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及临床评价。
[1] 章 鹏,杨新明,孟宪勇.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1029-1032.
[2] 米景川,塔 娜,范蒙光,等.内蒙古人间布鲁杆菌病感染现状及病区划分[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7(6):450-452.
[3] Tekk k IH,Berker M,Ozcan OE,et al.Brucellosis of the Spine[J].Neurosurgery,1993,33(5):838-844.
[4] Xin-Ming Yang,Wei Shi,Xian-Yong Meng.The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Drug Compatibility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to the Brucellar Spondyliti[J].Scientific Research,2013,4(1):92-99.
本文编辑:王 霞
R516.7
B
1671-0126(2015)06-0036-03
冯卫东,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骨科脊柱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