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琴,董亚红,荣美桃
(阳煤集团总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血小板成分平均浓度的情况分析
王润琴,董亚红,荣美桃
(阳煤集团总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目的:探讨血小板成分平均浓度(MPC)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5月阳煤集团总医院56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患儿早期MPC,并与同期58例健康新生儿进行比较,计算 MPC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者 MPC为(213.00± 20.00)g/L,与健康新生儿的(268.00±22.00)g/L比较,显著下降(P<0.05);MPC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81.0%;且Logistic回归分析中,MPC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MPC,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血小板成分平均浓度;血小板活化;新生儿败血症
血小板成分平均浓度(mean platelet components,MPC)反映血小板内的密度,MPC减低表示血小板激活,与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表面抗原CD62P定量有很好的相关性。炎症时血小板活化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细菌等病原体进入患儿血液循环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败血症新生儿因感染导致大量炎症反应介质释放,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内凝血颗粒释放,血小板内成分减少,MPC减低。本文对阳煤集团总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5月56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患儿早期MPC作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阳煤集团总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5月56例血培养为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住院患儿为败血症组,诊断均符合2003年发布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其中男35例,女21例,日龄1~24 d,平均(11.59±2.96)d;对照组健康儿男36例,女22例,日龄1~21 d,平均(10.82±2.35)d。两组的性别、日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检测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由临床按规定静脉采血及时送至实验室,并于规定时间内采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MP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
1.2.2 仪器与试剂 美国TREK公司生产的versa-TREK血培养仪以及配套的需氧及厌氧增菌培养瓶;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ADVIA 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原装配套试剂;瑞士Roche公司生产的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原装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对多自变量的分类因变量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PLT、MPC以及PCT、CRP值比较
败血症患儿组PLT、MPC值显著低于健康儿对照组,PCT、CRP值显著高于健康儿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LT、MPC及PCT、CRP值比较(±s)
表1 两组PLT、MPC及PCT、CRP值比较(±s)
指标 PLT(×109/L) MPC(g/L) PCT(μg/L) CRP(mg/L).15败血症组 48.58±16.30 213.00±20.00 33.54±5.83 55.51±18.86 t值对照组 167.10±28.83 268.00±22.00 0.48±0.23 4.62±1 3.74 3.25 4.68 4.19 P <0.05 <0.05 <0.05 <0.05
2.2 PLT、MPC以及PCT、CRP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
56例败血症患儿中,29例PLT<100×109/L、54例MPC<267.00 g/L、48例PCT>0.5 μg/L、39例CRP>5 mg/L;58例健康新生儿中19例PLT>100× 109/L、47例MPC>267.00 g/L、44例PCT<0.5 μg/L、29例CRP<5 mg/L。由此可得,临界值分别为100× 109/L、267.00 g/L的PLT、MPC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51.8%、96.4%以及特异性为32.8%、81.0%;临界值分别为0.5 μg/L、5 mg/L的PCT、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5.7%、69.6%以及特异性为75.9%、50.0%。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间4个指标作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LT、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PCT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败血症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败血症是进入患者血液循环中的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体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时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目前,败血症实验室诊断指标较多,包括外周血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细菌培养及其基因检测[2]。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细菌基因检测因检测技术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存在局限,而作为诊断金标准的细菌培养得到阳性结果需要时间也长,故临床实际应用中多采纳外周血象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临床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选择方便操作、报告快捷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以及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监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与PCT作为诊断依据。
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随着炎症因子的增多而增加,但新生儿窒息等非感染因素也可使CRP升高,故依据CRP升高使用抗生素不足以保证安全。而特异性和敏感性比CRP高的PCT在败血症及感染休克期显著升高,且休克期比感染期更为敏感,同时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变化。然而新生儿出生后前3 dPCT生理性变化。故临床多将CRP、PCT与外周全血细胞相关参数结合以更有利地早期正确诊断新生儿败血症[3]。外周全血白细胞数作为传统炎症指标在新生儿期虽然生理波动也较大,但WBC>20×109/L且分类中杆状核粒细胞≥20%或WBC<5×109/L甚至中性粒细胞≤0.5×109/L且杆状核以前粒细胞增多以及出现中毒颗粒,并伴贫血及PLT<50×109/L时,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性很大[2]。
随着外周全血细胞分析相应新参数的增加,实验室不断研究新的检测参数以应用于辅助诊疗新生儿败血症。MPC是血小板密度参数,作为反应血小板激活的功能性参数,较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表面抗原CD62P定量具有相关性很好且简便快速的特点。新生儿败血症由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细菌产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大量炎症反应介质释放,炎症介质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活化出现脱颗粒现象,血小板内容物减少,MPC减低。
本次研究显示,败血症患儿组PLT、MPC值显著低于健康儿对照组(P<0.05),PCT、CRP值显著高于健康儿对照组(P<0.05);PLT、MPC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51.8%、96.4%以及特异性分别为32.8%、81.0%,PCT、CRP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5.7、69.6%以及特异性分别为75.9%、50.0%;4个指标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PLT、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PCT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检测PLT、MPC以及PCT、CRP,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对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尤其MPC以及PCT,随着感染的严重程度,较PLT以及CRP变化更为灵敏,特异性更强[4],MPC显著降低以及PCT显著增高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及时使用抗生素,尽早控制全身感染程度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实验室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应不断寻找新的方便快捷的参数,联合检测多项灵敏度强且特异性好的指标可以更为迅速、准确地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从而指导临床及时治疗,以助于改善和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水平。
[1] 刘成玉,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陈 霞,姜春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2):148-151.
[3] 胡新德,刘宝涛.PCT、hs-CRP和血小板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的价值与病情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56-57.
[4] 黎 赛,李梨平.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测定与血小板计数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杂志,2010,9(1):25-27.
本文编辑:王知平
R722.1
A
1671-0126(2015)06-0019-03
王润琴,女,副主任技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