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外科会诊对胎儿异常孕妇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5-04-26 09:14:06安果仙孙软玲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量外科胎儿

安果仙,孙软玲

(1.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 030013;2.太原市社会福利院,山西太原 030027)

儿外科会诊对胎儿异常孕妇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安果仙1,孙软玲2

(1.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 030013;2.太原市社会福利院,山西太原 030027)

目的:探讨儿外科会诊对胎儿异常孕妇心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4年会诊的64例产科胎儿异常孕妇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会诊前后胎儿异常孕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儿外科会诊能够缓解孕妇的不良心理。

儿外科会诊;胎儿异常孕妇;心理干预

胎儿畸形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90%的先天性畸形、病变都是由健康夫妇所生育。孕妇在18-24周做胎儿超声或其他检查时,可以发现胎儿异常的身体结构。孕妇及家属得知胎儿异常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异常心理问题,难以面对现实。一般来说,情绪异常会对孕妇的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恐惧会导致孕妇心理状态严重失衡,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2013~2014年,对山西省儿童医院儿外科门诊会诊的64例胎儿异常孕妇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2014年,山西省儿童医院儿外科门诊会诊胎儿异常孕妇64例,排除了本身患有焦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孕妇。年龄23~40岁,平均29.9岁。其中新生儿普外科会诊31例,脑神经科12例,泌尿外科10例,心胸外科8例,骨外科2例,整形外科1例。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问卷内容包括: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胎儿的期望、对家庭的期望、对身体的变化以及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评定前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护士进行培训。护士向受检孕妇讲解调查目的及意义,然后发放问卷,由其单独填写。根据胎儿异常的情况,选择不同专业的儿外科医生进行会诊,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并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

1.3 心理护理干预

a)会诊前由科室专职人员进行登记,详细了解孕妇的病情,主要包括:住址、饮食、抽烟酗酒史、既往病史、孕期史、查看病历等,将重要信息告知相关专业的会诊医生。b)会诊医生会根据胎儿异常的相关疾病,告知孕妇及其家人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进展、孕期的注意事项、出生后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及来院就诊时间、就诊流程等,使其建立起科学的孕期模式。c)对胎儿异常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辅导,纠正不良心理状况,使孕妇了解不良情绪对自身和胎儿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对孕妇家属进行指导,教会其帮助孕妇减轻不良情绪的方法。d)会诊时注意交谈方式、交谈内容、交谈起始语、交谈过程中的技巧、交谈结束的技巧、交谈结束后的事项、个别心理护理等;主要体现于情绪、认知、个体3方面。

1.3.1 情绪方面 胎儿被发现有异常而选择继续妊娠的父母可能会烦恼和焦虑,他们更需要支持,即使这种异常不是极严重或不可逆的[1]。孕妇需要一个容易沟通,能够回答她的问题,减轻其心理压力的人。这就需要医生在会诊过程中与孕妇进行轻松、有意义的交谈,使其了解并懂得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孕妇本人及胎儿的重要性。

1.3.2 认知方面 医学知识的缺乏是造成孕妇情绪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掌握认知干预的相关方法,才能为孕妇及胎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治疗环境。会诊医生会告知孕妇目前胎儿情况、孕期注意事项、出生后注意事项、就医时间、就医方式、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让孕妇及家人面对现实,注意生活方式、饮食、工作环境,定期检查等,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1.3.3 个体方面 孕妇及家人对会诊医生抱有很大的期望值,所以一定要保证儿外科会诊干预达到理想的效果。会诊医生必须针对不同的孕妇、不同的疾病及胎儿异常的部位,结合孕妇的性格、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孕妇,更长时间的沟通、交流,才可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1.4 观察指标

会诊干预一段时间后,对孕妇的身体状况及胎儿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通过让孕妇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SAS标准>50分,说明有焦虑状况,SDS常模值在41.88±10.57分,超过此范围则有抑郁倾向,分值数在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超过70分为重度。胎儿异常孕妇在儿外科会诊前测评结果与正常情况综合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胎儿异常孕妇焦虑.、抑郁状况明显低于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胎儿异常孕妇SAS、SD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n=64)例

3 讨论

焦虑、抑郁可对孕妇及发育中的胎儿产生有害影响。研究表明,母亲产前焦虑对女孩的影响在4岁和6岁时点是显著的,而男孩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与母亲怀孕32周时的焦虑相关[2]。为避免或减少不良后果的出现,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干预,其中包括外科会诊。

儿外科会诊专家会诊时应该让胎儿异常孕妇有机会说出想知道的事情,告知孕妇必须做的检查、继续妊娠可能出现的后果。从临床统计可看出,胎儿异常孕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相关专业医生会诊及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可以让孕妇及家属对异常胎儿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护理方案及预后有足够的认识。这种家庭式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可以减轻孕妇抑郁,增加彼此的理解,防止或减少出现不良后果。

[1] Peter Twining,Josephine M.Mchugo,David W.Pilling.胎儿产前诊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 李晓兰.围生期孕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7:56-57.

本文编辑:王立钧

R473.72

B

1671-0126(2015)06-0065-02

安果仙,女,主管护师,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评量外科胎儿
骨外科知多少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