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71例

2015-04-24 08:56熊晓晴南昌市第九医院南昌330000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药物性甘草酸抗结核

★ 熊晓晴 (南昌市第九医院 南昌330000)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地区,并且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患者病情,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线治疗方案必须联合使用四种抗结核药物进行。目前,我国临床治疗结核病的常用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的相同点为都具有肝脏毒性、皮疹以及周围神经炎等,如果这几种药物长时间联合应用更会加大对肝脏的毒性。目前也有相关的数据表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肝毒性发生率很高[1]。因此找到一种既能缓解患者在抗结核过程中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同时又能让患者完成规范化抗结核的治疗方案,是近年来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难题。本院目前在临床上尝试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源性肝损害,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肝一科住院治疗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40例,其中男89例,女51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6.7±15.7)岁,其中肺结核90例,结核性胸膜炎39例,结核性腹膜炎11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观察组71例。在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前排除肝结核,既往否认有肝炎病史,并且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及转移酶正常,无脾脏肿大情况,排除心肌梗死、肌病、妊娠、骨病等损伤肝脏因素。两组患者的种族、地理环境、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抗结核治疗方案 病例中患者均采取“2H3R3Z3E3(S)/4H3R3”(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抗结核方案进行规范化ATT所导致肝功损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1.8g剂量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溶于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给药,每日1次;观察组为用200mg剂量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溶于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在整个疗程中两组均同时输入维生素C治疗,未再用其他保肝抗炎药。

1.4 检测方法以及疗效判断 住院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巩膜、皮肤有无黄染、消化道症状、尿色变化,每3天复查1次肝功能,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肝功能恢复>50%,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无效:肝功能恢复<50%,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消失[2]。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予以分析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 结果如表1所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有显著变化(P<0.05),TBIL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对照,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指标(ALT、AST和TBIL)好转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如表2所示,对照组有效51例,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有效63例,有效率为88.7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1月内亦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甘草酸制剂发挥强效的抗炎保肝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膜以及增加内源性类固醇产生等机制来进行[3-4]。而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它不但含有甘草酸,具有更高的肝脏靶向性,而且还含有镁离子,异甘草酸镁为甘草酸的单一反式旋差异构体,是甘草酸的优势构型。而镁离子能够抑制钙离子细胞内流,阻止有害氧自由基分子的形成,防止细胞凋亡,避免肝细胞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目前异甘草酸镁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损害、代谢性肝病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常规性的应用[5-6],但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使用的结核疗法(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ATT)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文献报道表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异甘草酸镁治疗ATT所致肝损害安全有效,可显著修复肝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陈皋.甘草酸二铵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146-7.

[2]田小溪,黄长形,曹义战.血必净联合异甘草酸美治疗药物性肝损30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61-3.

[3]Beskina OA,AbramovAIu,Gabdulkhakova AG,et al.Possible mechanisms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lycyrrhizic acid.Biomed Khim,2006,52:60-68.

[4]Wu YT,Shen C,Yin J,et al.Azathioprine hepatotoxicity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iquorice and glycyrrhizic acid.Phytother Res,2006,20:640-645.

[5]茅益民,陆伦根,蔡雄.探索异甘草酸镁治疗ALT升高慢性肝炎安全、有效剂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肝脏,2014,14(6):442-5.

[6]陈健儿.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32:9-10.

[7]彭浩.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176-91.

猜你喜欢
药物性甘草酸抗结核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