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敷联合玄桔余甘方治疗反流性喉炎40例

2015-04-24 08:56彭卓嵛张晶晶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南宁530023
江西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甘子喉炎咽喉

★ 彭卓嵛 张晶晶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 南宁530023)

反流性喉炎系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入上呼吸道而致的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为喉痒、痛、异物感、声嘶、咳嗽、吞咽不畅等及反流等症状,以及潮红水肿、糜烂、溃疡、肥厚等胃镜征象的临床综合征,多与胃食管反流病并存。2011—2013年,我们对40例反流性喉炎患者,采用耳穴贴敷联合玄桔余甘方治疗,与38例单纯西药治疗对比,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咽喉炎病程1~2年22例,2~5年10例,5年以上8例。胃镜下食管粘膜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分级:IV级2例,III级9例,II级14例,I级9例,0级6例。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咽喉炎病程1~2年24例,2~5年10例,5年以上4例。胃镜下食管粘膜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分级:IV级1例,III级7例,II级16例,I级10例,0级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食管炎分级、胃镜表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 78例患者均为在我院门诊及病房确诊为反流性喉炎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喉痒、痛、异物感、声嘶、咳嗽、吞咽不畅等症状,伴烧心、反酸、暖气、剑突下疼痛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排除咽喉恶性肿瘤、过敏、食管裂孔疝、贲门切除术后及合并有其他消化道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玄桔余甘方:余甘子20g(去核、捣碎),桔梗10g,玄参10g,金银花15g,甘草10g,陈皮10g。加500g水用武火煮开后,再用文火熬制30分钟,向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和捣碎的余甘子,含服,每日1剂,一日3次。耳穴贴敷取穴:主穴为咽喉、食道、气管、肺、胃。配穴:肝、皮质下、交感、贲门、膈区敏感点,用0.3cm×0.3cm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耳穴,每次取4~5穴为宜。方法:每个穴位每日捏压4次,每次约按压40次,直至耳廓有麻、酸、胀、发热感觉,3天重贴l次,双耳交替。两法联合治疗,6周计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暂停影响本病药物评价的其他药物。

2.2 对照组 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qd,餐前口服,并华素片(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5 mg,tid,6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3.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喉痒痛、异物感、吞咽不畅、烧心、反酸、剑突下灼痛消失5个以上,胃镜下黏膜炎症消失;显效:上述症状消失4个,胃镜黏膜征像基本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消失3个或2个,黏膜好转趋向;无效:消失1个症状或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趋向,胃镜提示病灶无好转。主要症状按照轻中重分别计分0~5分。

3.2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疗效评比采用Ridit分析,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4.2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即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x±s)

4.3 胃镜征象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5 讨论

研究表明[1-2],反流性喉炎的发生与GERD关系密切。GERD是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系列食管及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慢性咽喉炎。目前认为,反流性喉炎的发生机制可能为:(1)胃内反流液直接损伤咽喉部粘膜;(2)远端食管粘膜屏障减弱或酸化,刺激迷走神经,通过共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引起反射性喉部异物感、清嗓动作,长此以往发展为喉部粘膜的损伤[3]。

喉咙为脾胃之道,《灵枢·忧恚无言篇》谓:“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从经络角度讲,足太阴脾经:《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如缺盆,下隔属胃络脾。”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气血充沛上承津液,咽喉得之濡润,发而为声。肺气宣降得宜,喉门启闭有源,则呼吸顺畅。咽喉疾病尤其是反流所致者,多与胃热上冲有关,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脾胃又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胃气直透咽喉,故又为阳明之火甚”。本病病位在咽喉,与脾胃相关,病性多属标实。治疗以清热利咽、健脾除湿为法。故笔者选用玄桔余甘方,原方由余甘子、桔梗、玄参、陈皮、金银花、甘草6味药组成,其中余甘子,又名牛甘果,广西道地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味甘、酸、涩,性凉,取其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消食健胃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4],余甘子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医略六书·杂病证治》谓“桔梗,载药上行”,配伍玄参、金银花,意在增强清热解毒、利咽之效,并能滋阴,疏散风热,透邪外出。陈皮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诸药相和,共奏利咽、清热、健脾之效。

以生物全息律为指导的耳穴贴敷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类经》曰:“手足三阴三阳三脉皆入于耳中。”基于整体观念,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使耳穴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互沟通,达到调和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治病防病目的。人体的耳廓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若体内发生病变,则通过这些神经体液调节反馈至耳穴相应敏感点。故根据中医辨证取穴原则,选取咽喉、食道、气管、肺、胃穴为反流性喉炎的主治穴,通过经络介导,达到调畅气机、止咳平喘、利咽解痉、止痛功效;配之以贲门、肝、皮质下、交感、膈区敏感点等穴,以清热解毒、降逆消痞、疏肝和胃。综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增强食管下端防御机能,降低反流发生频率,并增强咽喉部黏膜自我调节,减轻炎性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贴敷联合玄桔余甘方治疗反流性喉炎效果良好,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表现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凸显传统中医药优势。此法通过手法按压刺激,改善耳部气血循环流注,借之经络介导传感,直达病所,再配合内服玄桔余甘方剂,共奏清热利咽、降逆益胃、解痉止痛之功效,为临床推广疗效安全、简便奏效、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1]姚东英,刘菲.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咳嗽的关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201-203.

[2]Pauwels A,Blondeau K,Dupont L,et al.Cough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From the gastroenterologist end[J].Pulm Pharmacol Ther,2009(22):135-138.

[3]Javorkova N,Varechova S,Pecova R,et al.Acidification of the oesophagus acutely increases the cough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and chronic cough[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8(20):119-124.

[4]Anupam Ghosh,Bidus Kanti Das,ArupRoy.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ome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J].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8,62(2):259-262.

猜你喜欢
甘子喉炎咽喉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喉炎要噤声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揿针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喉炎不可忽视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
藏药余甘子茶的生产工艺及高血压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