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宫颈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015-04-24 08:56:42简小兰蒋益兰曾普华何凤姣湖南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长沙40006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40006
江西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气滞证型鳞癌

★ 简小兰 蒋益兰 曾普华 何凤姣 (.湖南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 长沙40006;.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长沙40006)

宫颈癌,是起源于子宫颈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50%以上,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手段,能够稳定瘤体、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期等。但目前临床对于宫颈癌的辨证分型还是依据经验,证型不统一,也为临床的中西结合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初步探索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晚期宫颈癌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年龄29~82岁,平均52.3岁,中位年龄51岁;ⅢA期17例、ⅢB期44例、ⅣA期54例、ⅣB期84例,其中鳞癌161例,腺癌31例,腺鳞癌5例,其他2例;肝转移9例,肺转移15例,骨转移9例,淋巴结转移34例,具有多发转移患者。

1.2 诊断标准

1.2.1 宫颈癌的西医诊断标准 宫颈癌的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肿瘤内科学》[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等,经细胞学或/和组织学检查确认,诊断为宫颈癌。分期采用2009年FIGO分期[2];

1.2.2 宫颈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本研究证型依据《肿瘤中医诊疗指南》[3]、《中华肿瘤大成》[4],分为气滞血瘀证(包括肝郁气滞证)、湿热结毒证、痰湿下注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亏虚证6型。(1)气滞血瘀证(包括肝郁气滞证):阴道流血、或血块色暗,少腹积块,胀痛或刺痛,痛引腰下,白带增多,月经失调,心烦郁闷,消瘦,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黄,脉弦或弦涩。(2)湿热瘀毒证:时有阴道流血,带下量多,色黄,或黄赤兼下,或色如米泔,其味腥臭,尿黄便干,腹痛坠胀,口干口苦,舌质暗红或正常,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3)痰湿下注证:时有阴道流血,白带量多,形如痰状,质粘味腥,体重身倦,头晕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口中淡腻,或痰多乏力,神疲纳少,舌质淡或正常,苔腻,脉滑或濡缓。(4)肝肾阴虚证:时有阴道流血,量少,色暗或鲜红,腰骶酸痛,小腹疼痛,头晕耳鸣,目眩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易怒形瘦,时有颧红,便干尿黄,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苔,脉弦细或细数。(5)脾肾两虚证(包括阳虚及气虚):时有少量阴道流血,色青紫,神疲乏力,腰酸膝冷,纳少,少腹坠胀,白带清稀而多,或有四肢困倦,畏冷,大便先干后溏,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或缓。(6)气血两虚证:时有阴道流血,白带量多,质薄味腥,体重身倦,面黄无华,头晕目眩,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甚则四肢浮肿,神疲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1.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经临床影像学和细胞学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分期属Ⅲ、Ⅳ期;预计生存期≥3月;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患心肺肝肾血液系统其他严重疾病者;患精神障碍疾病者;妊娠期妇女和儿童。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填写根据参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设计的临床证候调查表,逐一归纳每例的证候,将调查表数据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等级资料的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晚期宫颈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脾肾两虚、气血亏虚等为主,分别占30.6%、25.5%、19.6%,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临床上肿瘤患者证型有复合症出现,甚至多证型出现,本研究共有36例复合证型,见表1。

表1 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2 晚期宫颈癌证型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ⅢA期患者中医证型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型为主,分别占30.0%、30.0%;ⅢB期患者中医证型脾肾两虚型为主,占36.7%,其次是气质血瘀证,占24.5%;ⅣA期患者中医证型气滞血瘀,脾肾两虚型为主,分别占30.8%、29.2%;ⅣB期患者中医证型气滞血瘀为主,占33.7%。ⅢA、ⅢB、ⅣA、ⅣB四组证型分布比较,P=0.014<0.05,说明不同临床分析证型分布有差异,见表2。

2.3 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关系 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占82.1%,腺癌占14.0%。鳞癌中以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为主,分别占29.0%、26.9%,其次是气血亏虚证占19.2%;腺癌中气质血瘀证占36.4%。鳞癌与腺癌两组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崩漏”“五色带下”“带下”“癥瘕”的范畴。宫颈癌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主要是根据各自的经验进行辨证分型。李光荣[5]分为湿热下注、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实证或肝郁脾虚湿盛、气虚血瘀、肾虚血瘀等虚实夹杂之证。周维顺等[6]分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湿热瘀毒和脾肾阳虚证。刘伟胜[7]则分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痰湿下注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因此,探讨晚期宫颈癌的症候分布规律将为中医规范化治疗、临床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示气滞血瘀证72例(30.6%)所占比最多,其次为脾肾两虚证60例(25.5%),气血亏虚证46例(19.6%),晚期宫颈癌以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表2 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分期关系 例(%)

表3 19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关系 例(%)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肿瘤的证型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是否有关。本研究发现腺癌与鳞癌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晚期宫颈癌证型分布可能与病理类型相关性不大。而不同临床分期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本研究发现ⅢA期患者中医证型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型为主,此期患者正气尚可,邪气盛实,癌瘤阻滞而有气滞血瘀,可能患者早婚、多产、房劳等耗伤肝肾之阴有关;ⅢB期患者中医证型脾肾两虚型为主,占36.7%,其次是气质血瘀证及气血两虚证,可能是因此期患者常肾积水,出现腰部不适,小便异常、腹胀不适等症,符合脾肾两虚的证;ⅣA期患者中医证型气滞血瘀、脾肾两虚型为主,分别占30.8%、29.2%,其次气血两虚证,此期患者常局部侵犯肠道或膀胱,出现疼痛,肛门坠胀,小便淋漓不尽之感,故气滞血瘀、脾肾两虚为主;ⅣB期患者中医证型气滞血瘀(33.7%)为主,其次是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可能因肿瘤阻滞气血运行,加之患者转移,常伴有疼痛,符合气滞血瘀证表现。宫颈癌常因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冲任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寒冷、湿浊入侵,留滞小腹、胞宫、冲任,积结日久而为癥瘕,阻滞气血运行,故气滞血瘀贯穿宫颈癌的整个病程。肿瘤患者本正虚,气滞血瘀日久,亦伤及正气,津液不行,久则成为痰凝、瘀滞、癌毒等,癌毒走窜,变生百出,邪气壅盛,正气更虚。晚期宫颈癌往往已经进行了放疗、化疗、手术等伤及脾肾,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虚,日久化源不足而出现气血亏虚。因此晚期患者常出现气滞血瘀,脾肾两虚,气血两虚证,治疗时应重视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益气生血。晚期宫颈癌的证型分布与临床分期有关,与病理类型相关性不大。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19.

[2]Pecorelli S,Zigliani L,Odicino F.Revised FIGO staging for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9,(105):107-10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中医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7-68.

[4]潘敏求.中华肿瘤治疗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赵瑞华.李光荣教授治疗宫颈癌的经验[A].全国第五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58-160.

[6]周维顺,张国森.略论宫颈癌的诊治原则[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6):5-6.

[7]刘伟胜,徐凯.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1-533.

猜你喜欢
气滞证型鳞癌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4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