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顺
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的道德品行、文化修养以及教育方法等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和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是指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在影响个人绩效和工作目标的压力源长期地、持续地作用下,由于个性和应对能力的差别,形成的一系列身心及行为反应的过程[1].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95.6%的大学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西安交大研究显示,有80%大学教师长期感到职业压力太大;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教育一项针对8 000名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82.2%的高校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工作负荷大、工作压力大现象.工作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对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状况,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缓解或干预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选取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等9所高校的220名中青年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中的中青年体育教师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去除问卷漏答、回答有明显错误问卷9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03份,具体信息如下:其中男教师127人,占62.6%,女教师76人占37.4%;学历是本科的38人,占18.7%,硕士研究生的104人,占51.2%,博士研究生59人,占29.1%,其他2人,占1%;职称属于初级的18人,占8.9%,中级的66人,占32.5%,高级职称117人,占57.6%,其他2人,占1%;教龄在2年以下12人,占5.9%,3~5年的32人,占15.8%,6~10年的49人,占24.1%,10年以上110人,占54.1%;年收入在3万~4万元的28人,占13.8%,5万~6万元的102人,占50.2%,7万~8万元的59人,占29.1%,9万元以上14人,占6.9%.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豪斯编制的“职业应激量表”,测量的是员工受到应激性事件干扰的频率.量表分5个分量表,评估的内容分别是工作责任感、工作与非工作冲突、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和工作负荷等5个方面.该量表以李克特5级量表回答,5代表“几乎总是”,4代表“经常如此”,3代表“有时有”,2代表“很少有”,1代表“从来没有”.问卷克隆巴赫a系数为0.853,表明问卷可信度较高.问卷是心理科学常用量表,使用前又征求了相关心理学专家的认识和判断,得到专家认可,说明问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2.2 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获得本研究需要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表1 _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总体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在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的五个因子中,均数较高的是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和责任压力,最低的是工作负荷.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作为高等学校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肩负着传授专项运动技术、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责任和义务.从2007年开始,阳光体育活动已经对学生体质下降敲响了警钟.近10年过去了,中学生体质下降已经得到部分缓解,但从2014年开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表明,学生体质下降的重心已经转移到高校.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面临更大的问题是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师德培养和教育,提高大学生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在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和责任压力方面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
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负荷面临较小的工作压力,这一结果与中国学者周毅刚教授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应激研究结果不太一致[3],原因可能是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更多的是从事专业技能教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压力较小,再加上体育教学一般不参与评比,大多数的中青年体育教师一般都从事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所以面临较小的工作负荷压力.其他专业的高校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所以其他专业的高校教师工作负荷较重.访谈中发现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在课时补助、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折射出体育教师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较低,工作质量和成果不被有关人员认可.所以,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表2可知,高校中青年男体育教师工作应激的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体育教师,且在责任压力、工作质量和角色冲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高校中青年男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女体育教师,这与中国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4].高校中青年男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一般高于女体育教师,这在工作角色上一般男教师都是外向的、坚强的、努力奋斗的,社会赋予你这样的角色,所以工作中相对女体育教师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
不同婚姻状况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在责任压力和工作质量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已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要求明显提升,由于面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已婚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工作质量,担当更多的责任,引领年轻人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所建树[5].
职称方面,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在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工作负荷、工作与非工作冲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职称越高,面临的工作负荷、工作冲突和工作质量方面的压力也就越大.
不同教龄的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在角色冲突和工作负荷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在2年以下教师刚来到单位,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前程肯定会敬业爱岗,踏实上进,所以有较高的责任压力,但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在工作质量方面也想给年轻人树立榜样和表率,工作中任劳任怨,尽心尽责,责任心较强,具有较高的责任压力,同时,他们也需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负荷最大.
表2 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人口统计学差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上的稳定收入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在年收入方面,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不同收入之间在责任压力、工作与非工作冲突、角色冲突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特别在工作质量方面,存在较高显著性(P<0.001).可见,年收入是影响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的重要因素.从表2也可以看出,年收入在3万~4万元和9万元以上的群体的工作压力相对其他收入群体工作应激较大,原因是这两个群体分别是初级职称群体和高级职称群体,相对中级职称群体,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其中,职称低的面临结婚、买房、买车等,职称高的面临养老、养家等社会问题,这也可以说明这两个群体相对其他收入群体面临更大的工作应激.
为了了解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应激之间的关系,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不同性别与角色冲突因子、不同职称与工作质量因子、不同教龄与工作负荷因子、不同年收入与工作质量和工作与非工作冲突因子相关程度具有较高的显著性(P<0.05).
表3 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应激相关分析
(1)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的五个因子中,工作压力较高的是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和责任压力,最低的是工作负荷.
(2)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可以看出,男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女体育教师;不同婚姻状况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应激在责任压力和工作质量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职称方面,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在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工作负荷、工作与非工作冲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教龄的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在角色冲突和工作负荷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年收入方面,不同收入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在责任压力、工作与非工作冲突、角色冲突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在工作质量方面,存在较高显著性.
(1)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理念,培养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1~2项专业的运动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要以教书育人为切入点,发挥中青年体育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中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2)关注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的需求,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首先政府应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标准,在住房、就医、子女上学和工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从基本的教学场地和训练使用的器材、教具着手,配足配齐教学设备和仪器,完善教学体系,关注中青年体育教师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诉求,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最后,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方针.中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呼吁社会、政府和其他团体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时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要依靠中青年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技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加大培训,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动机.从管理心理学来说,动机是需要激发的.首先,高校要建立强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体现权益的分配机制;其次,要激发内在动机,中青年体育教师的精神激励才是根本.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赋予更多的权利,让他们有责任去管理和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秦琴.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35-40.
[2]曾晓娟,刘元芳.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1):82-85.
[3]周毅刚.基于管理心理学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71-83.
[4]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党建课题组.高校中青年教师压力状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5:62-68.
[5]徐旸,王超.湖南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与幸福感的关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