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玉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人民医院 云南 昭通 657700)
随着医疗的发展,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感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为了减少妇产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将近年来医院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应感染因素给出相关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3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和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妇科179例,年龄18~57岁,平均33.7岁;产科155例,年龄22~36岁,平均25.9岁。
1.2 方法:按照卫生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采取回顾性分析,按妇科、产科不同年龄、手术感染部位、发生感染因素的情况进行分析。
2.1 妇产科患者感染率:妇产科患者感染率具体数据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妇科患者中有8例在护理期间出现感染,产科患者有5例在护理期间出现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5%、3.2%,感染总人数为13例,占患者总人数的3.9%。
表1 妇产科患者受感染部位统计例(%)
2.2 妇产科患者的感染部位:由表1可知,妇科术后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与胃肠系统感染;而产科术后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其次为切口、泌尿道及胃肠道感染。
2.3 妇产科患者各年龄段感染率,见表2。
表2 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13例感染患者年龄均在26~57岁之间,平均年龄46.2岁,具体数据见表2。由表2可知,患者年龄越大,感染几率越高,13例感染患者中有9例为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占69.2%。
3.1 感染因素分析
3.1.1 手术因素:手术感染因素主要是医护人员的手术技巧以及医疗器械等。有报道[1]指出,医护人员术前洗手不干净;消毒液的浓度、时间等原因所引起的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全面;医生技能不熟,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创口变大,增加了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的感染。
3.1.2 感染部位:从感染部位来看,妇科和产科呼吸道感染率均为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手术或分娩后,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降低。另外,产科传统的产后调养习惯于紧闭门窗,以及产后频繁的亲戚朋友探视,导致病房内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同时空气内含病菌增多,增加呼吸道感染。妇科手术麻醉方式多以全麻为主,多需气管插管,属于侵袭性操作,可能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会厌部的正常屏障,从而增加感染[1]。
3.1.3 年龄因素:从本研究的实例可以看出,40岁以上的妇产科护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感染占发生感染患者总数的69.2%,远高于其他年龄层的患者,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出在患者机体各项免疫能力均大幅下降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机能也在逐步下降,新陈代谢能力和病情恢复能力均不如以前。此外,免疫功能抵抗能力以及体质均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因此当面对病菌时,老年患者就成为最易受感染的群体。
3.2 相应护理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产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以及消毒供应室等易感染区的感染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所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探视制度。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消毒管理制度,地面、桌面每天早晚用有效氯溶液湿拖,病区坚持消毒隔离制度,保持房间清洁,定时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通。同时也要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清洁会阴,对于产程较长、剖宫产后的产妇应预防性给药防止感染,术后给予营养支持。
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理解、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因此,护理工作者更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的护理,及时发现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从而降低感染率[2]。
总之,医院应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感,落实无菌操作程序,做好病房管理,规范护理操作,以降低护理中的感染几率。
[1] 杨彩霞.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 2):63-64
[2] 毛莉.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