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2015-04-22 01:21石媛媛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语文课堂

文/石媛媛

建设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文/石媛媛

语文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的私学到两汉时期的官学,再到有隋一代设立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之前,语文教育都在我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下的语文教育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不需要传统私塾式的语文课堂,而是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语文;改革;课堂

语文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统一名为“语文”。自语文成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学科之后,围绕着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的人认为语文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是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会用就行了;而有的人则认为,语文应该着重发挥人文性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其实,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当下的语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正是重视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而且将语文简化成了一种应试工具,而并非是一种认知文化、沟通交流的工具。语文课也上得枯燥无味,让人瞌睡。这是语文教育的问题所在,也是语文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不需要传统私塾式的语文课堂,我们需要的是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一、 什么是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一堂语文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怎样才能实现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怎样才算是鼓舞人心?笔者认为最起码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课本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在座位上埋着头奋笔疾书,这是当下语文课上最常见的情景。许多学生认为语文不过就是背书而已。这样的语文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一些东西需要学生去记忆,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选文型的教材,所选取都是中外名著,除了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体验并真正理解这些名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情感价值观。机械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理解,只有通过“在做中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才能达到领悟甚至顿悟的可能。

(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实现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就必须把语文拉回现实生活中来。有的学生认为“我以后又不当作家,干嘛要把语文学得那么好?”、 “我以后要出国的,学语文有什么用?”在学生心目中语文就是用来考试的,并不知道语文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语文变成了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学科。其实,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能开阔人的视野;写作并不是用来应付考试,它能给学生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有什么用,同时应该告诉学生语文可以怎么用,学通这两点后,学生才会真正学以致用。

(三)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这一点是建立在前两点的基础之上,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传统的语文教育让大部分学生觉得很头疼,非常反感死记硬背,将语文成绩不能提高归咎于自己记忆力不好。同时语文又是一个重视积累的学科,短时间内的学习很难让成绩有所提高,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而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上有所得。如果能够做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能够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学以致用,这样即使短期内学生成绩没有提高,也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二、 如何实现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一)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首先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以考试作为单一的教学评价的方式。语文这个学科本来就不像数学等理工科学科一样拥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课后多阅读,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改革,必须变革现有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将考试作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测试,但是不能“一考定终生”。对于教学评价必须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考试只能是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标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及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其次,我们也要改变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方式。当下我们多是以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容易造成教师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将语文课堂变成应试课堂。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评价语文教师的教学,例如要考量教师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等等。

(二)转变语文教学理念。首先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法教学,而采取多种教学法相结合。例如讲授诗歌时可以以诵读法为主,为学生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讲授小说时,可以给学生放场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或者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改写小说;讲授戏剧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演,并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也才能充分参与其中。

第二,要贯彻“一课一得”。有些语文教师总是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应付各种考试,便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塞满整个课堂,恨不得每一秒钟都讲授一个重要知识点。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我们要追求“事半功倍”,而不能“事倍功半”。一节课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真正地讲明白、讲透就可以了,并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反复复习,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而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最传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回避当下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真正的勇士”应该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拿出改革的勇气。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不是要给学生上一堂鼓舞人心的语文课,而是要将每一节语文课都上得引人入胜,真正将语文课堂变成鼓舞人心的语文课堂。

[1]吴洪成.中国教育史研究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朱绍禹.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Z], 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 2003

G

A

2095-9214(2015)02-0289-01

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语文课堂
可怕的语文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