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洵 陈 薇 周驰岷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3)
在线辅导教师能力框架实证研究*
黄洵陈薇周驰岷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3)
[摘要]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学习离不开在线辅导。在线辅导教师能力是影响在线辅导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探讨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要素与能力框架。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要素包括37项要素,例如组织小组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提问与答疑回复能力、技术获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框架包括四项能力:远程教育基础能力、在线辅导设计能力、在线辅导组织能力、在线辅导评价能力。
[关键词]在线辅导教师;能力要素;能力结构
1.1在线辅导
在我国的远程教育领域,学术性支持服务主要由三种不同角色的教师提供:课程主持教师、课程主讲教师和在线辅导教师。其中,在线辅导教师承担着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学习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等重要作用,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角色之一。
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媒体来实现。远程教学中研究者对“在线(online)”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在线”与“离线(Offline)”相对,这就相当于将“在线”理解成实时、同步(Synchronous)(即同时联网),将离线理解非实时、异步(Asynchronous),这是对“在线”的狭义理解。另一种理解认为在线教学与网络教学基本同义,将实时、同步通信交互和非实时、异步通信交互均看作在线教学,这是对“在线”的广义理解,文章采用的是后一种理解,即广义理解。
在线辅导就是教师通过网络载体,对学习者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成为支持者。在缺乏面对面沟通的条件下,在线辅导是保障网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朱肖川,2012)。和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师生在时空上的分离,在线辅导构成了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桥梁,成为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方式。
1.2在线辅导教师
在国外远程教育机构,往往有专门的人员分别负责学习资源(也称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传送和学习辅导。学界讨论较多的是提供学习辅导的教师角色。梳理国外文献,我们发现对这类教师的指代名称也是不同的。比如“coach(教练)”、“leader(引领者)”、“tutor(辅导者)”、“moderator(协调者)”、“facilitator(帮促者)”,此外还有motivator、mentor、mediator production、coordinator等等。随着在线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普遍使用,对在线辅导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角色的研究开始丰富起来,学者一般会在上述名称前加上“e或者online(在线)”,如“e-tutor”、“online-tutor”、“e-moderator”等等。这些名称本身就隐含着教师角色。
Gilly Salmon(2012)提出,在线辅导教师(E-moderators)是一个新事物,是和在线学习者一同工作的教师和培训者,是对在线环境做出响应并提供帮助的人。在线教学和学习需要不同的技能,与我们在真实环境中开展教学和学习是不同的。
温潜等(2012)对在线辅导教师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在线辅导教师(又称“网络辅导教师”或“远程辅导教师”)通常指不与学员直接面对面交流,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E-mail、电话等手段与远程学习者进行交互,为学习者提供及时、持续、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的人。赵倩(2014)认为,在线辅导教师指从事“导学、助学、督学”等教学活动的教师,其主要工作为针对学习者的学习困难提供教学支持和指导,包括对学习内容的学术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梁田等(2008)认为,在线辅导是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线辅导的对话、参与、支持、控制特征构成了其全部内容。
在线辅导教师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要素,其素质能力构成和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支持服务水平和质量。我国开放大学建设任重道远,正以矫健的步伐跨入新阶段,这势必对在线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也是备受国内外远程教育机构关注的问题。
关于教师的能力结构,国外更多地使用教师知识、教师胜任能力、能力要素、能力结构、能力框架、能力模型等概念。结构、框架、模型这几个概念都源于工程学,实质上,无论是能力结构、能力框架还是能力模型,其意都指向一个或多个能力要素群。
对远程教育的教师能力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Pinto、Walker(1978)和随后Mclagan、McCullough(1983)受美国社会培训和发展机构所委托进行的研究。我国的远程教学已经发展了数年,对远程教育中的在线辅导教师能力要素、能力结构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也从无到有,日渐兴起。
为研究在线辅导教师能力结构的发展现状,我们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了“在线辅导”、“远程辅导”、“网络辅导”共有224篇文献;输入“在线辅导”+“教师”共有51篇文献,其中主要涉及到在线辅导教师的角色、职能与能力研究等;输入“在线辅导”+“能力”共有相关文献19篇。如果我们将搜索范围从“在线辅导教师”扩展至“远程教育教师”,输入“远程教育教师”+“能力”,共有相关文献92条,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对远程教育教师的研究日趋广泛,而对远程教育中的在线辅导,以及远程教师众多角色中的在线辅导教师能力研究甚少。
从研究方式来看,国内对远程教师能力要素、能力框架、胜任力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基于实践经验的研究和基于数据调研支撑的研究两大类。罗洪兰和杨亭亭(2008)对远程教育专职教师进行研究,以专家、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作为样本,对他们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结构访谈,形成远程教育专职教师胜任力模型职业性格、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教学技能、社会适应性,该模型对本研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杨素娟、刘选(2009)挑选出13篇国内外关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典型文献,分析整理出173项能力要素,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形成远程教师七大能力范畴。至2012年,二人又从远程教师众多角色中挑选出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从学生角度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在线辅导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提出辅导教师的能力框架包括四大维度,即职业素质、网上答疑、促学活动及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共计25项能力,例如学科专业知识、倾听技能、引导学生网上参与讨论、沟通能力及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等。
冯晓英等至2012年开始,从一线教师在线辅导策略角度出发,对在线辅导中在线辅导教师的教学维度能力、社会维度能力、技术维度能力及组织维度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远程教育从业者,包括主持教师、主讲教师、在线辅导教师、教学教务管理者、技术专家、技术开发人员等十多种角色。纵观远程教育相关文献,国内已有的研究以对更大范围的远程教育从业者通用能力分析为主。专门针对在线辅导教师能力的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仅从学生角度或仅从一线教师角度进行单一层面考量,未能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也就是说,研究目标和视角上的差异决定了远程教育从业者的能力标准不能直接转化为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标准。
开放大学建设方兴未艾,生机勃勃,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在线辅导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要素和能力结构需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当前远程教育的要求?笔者试图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描述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要素和能力框架,以期作为今后教学实践中在线辅导教师能力设定和能力培训的基础。
文章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运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检索法,二是深入访谈法。我们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访谈,循序渐进通过以下多个步骤有效完成研究。
3.1文献整理与总结
我们对国内外有关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通过详细的逻辑分析对这些文章中设计的能力要素条目与能力结构框架进行了归纳,以此作为编制访谈问卷和调查问卷条目的参考。
3.2列出教师的能力表
在认真回顾文献之后,列出了一个包括29项在线辅导教师能力且附带描述的项目表,对这些能力的描述全部来源于远程教育文献。
3.3对能力列表进行梳理
联系在线辅导实际,对列出的能力列表项目进行梳理,梳理工作包括:对不合时宜的能力列表项目进行删除,对未提及但我们认为符合现实的能力列表项目进行增加;对可合并的能力列表项目进行合并;对需要修改的能力列表进行修改。经过梳理,能力项目表数目更至33项。
3.4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者三个维度选择调查样本
首先,我们从四川电大直属学院、宜宾电大、绵阳电大、自贡电大、内江电大、雅安电大等六个教学单位选取了45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之所以选取这些教学单位,一是因为这些教学单位成立时间比较早,在读的学生规模较大;二是从行政组织上讲,它们是隶属于四川电大的直属学院或分校,便于访谈活动的组织和有效推进。对访谈学生的选择标准有四条:一是平常表现积极;二是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三是入学一年以上;四是必须配合访谈。从他们的角度了解学生对在线辅导教师的预设与期望。最终形成有效访谈样本32份(有效率71.1%)。受访学生构成(见表1)所示:
表1 受访学生构成表
其次,在远程教育省级办学单位中选择了33位一线的在线辅导教师和9位从事教学管理的中层及以上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进行面谈和电话访谈。为确保电话访谈的有效性,对电话访谈的被访者,访谈采取了三个步骤:(1)提前两天时间将电话访谈的主题告知了被访者,并预约好访谈时间;(2)在约定的访谈时间进行电话访谈,做充分的沟通,将访谈结果进行记录;(3)在电话访谈之后,还进一步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对相同的问题追加了书面问卷调查,作为访谈结论的佐证。
对于一线教师、中层及以上教学管理工作者的选取标准有三条:一是现在或者过去有过3年以上在线辅导教学经历;二是目前从事在线辅导或教学管理工作,在其工作领域能力较为突出;三是必须愿意参加访谈。最终形成有效访谈样本35份(有效率83.3%)。其中,9位中层及以上教育管理者,就其职业生涯而言,全部都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他们过去曾经有过3年以上在线辅导教学经历,目前又正在从事着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角色的转变,便于其形成多维视角看待在线辅导教师能力问题。
表2 受访远程教育工作者构成表
经第二轮追加的网络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针对同一名被访者同一问题,虽然访问主题已经提前告知了被访者,调查之后,电话访谈和其后追加的问卷访谈回答的结果仍存在有差异的情况。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我们考虑至少有三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该访谈对象在电话访问前虽已被告知了访谈主题,但在电话访问时并未做好充分准备,或是没有充分理解访谈具体问题,收到追加书面问卷后又对该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作答;
第二种可能是被访者在其后的问卷调查时某一问题的考虑更为成熟,特意对之前电话访谈的答案做了调整;
第三种可能是电话访问时的语言表达,或是追加问卷调查的文字表达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澄清”。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我们都再次进行电话沟通、确定,直到完成对问题和答案的核实、修改与完善,以确保调查的有效性,整个访问过程耗时长达六个半月。
在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整理出了学生、在线辅导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的六项能力包括37项要素:
4.1远程教育基础能力
远程教育基础能力不仅是在线辅导教师,而是所有远程教学工作者都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具体包括学科理论、科研能力、教育理论知识、远程教育理论与技能、教学管理能力、一般的技术技能共计6项要素。
4.2在线辅导设计能力
辅导者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设计有效的在线辅导活动,促进在线辅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设计在线辅导活动或学习资料时,要注意设计成果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在线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线辅导设计能力包括在线辅导活动策划能力、基于交互技术的辅导资源设计能力等共计3项要素。
4.3在线辅导组织能力
在线辅导活动中,对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在线辅导教师的关键能力之一。在线辅导组织能力包括:组织小组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提问与答疑回复能力、指导/咨询水平、互动反馈能力、引导与调控能力、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动机与热情、持续关注与及时提醒、教学事件处理等11项要素。
4.4在线辅导评价能力
这方面的能力要素包括对教学对象的评价和需求预估能力、对教学资源的评价能力、对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评价能力、对考核方式的评价能力、对在线辅导活动的评价能力等6项要素。
4.5在线辅导技术能力
在线辅导技术应用的效果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马东明等,2012)。在线辅导技术能力包括:识别媒体特性的能力、获取技术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选择能力、为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持辅导5项能力。
4.6教学职业道德
教学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责任心、自信心、职业热情、进取心、工作态度、诚信等6项能力,具体包括:
表3 在线辅导教师能力要素框架表
能力范畴能力要素1、对教学对象的评价和需求预估能力2、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评价能力在线辅导评价能力3、对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评价能力4、对教学资源的评价能力5、对在线辅导具体活动的评价能力在线辅导技术能力6、对考核方式的评价能力1、识别媒体特性的能力2、获取技术的能力3、技术应用能力4、技术选择能力5、为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持辅导1、责任心2、自信心教学职业道德3、职业热情4、进取心5、工作态度6、诚信能力要素描述列举(部分)例如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情绪,敏锐地识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例如确定现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宜,如果不适宜将如何改进例如确定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是否适宜,如果不适宜如何改进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教学资源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教学资源的形式、内容是否适合学习者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某次具体的在线辅导活动的总体效果、优点与不足之处例如确定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不同考核形式应占的比重例如,识别何种媒体适合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教学技术的发展,获取和学习新的适宜的在线辅导技术根据具体的在线辅导活动,合理设计和应用在线辅导技术选择和整合合适的技术工具来辅助在线辅导活动让学习者熟悉、习惯和掌握学习中的各种技术,以及及时为学习者所遇到的技术方面的困难提供帮助、支持对学生与其他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例如能否做到公平、有耐心地对待学生例如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教学工作中的障碍、达到较好的在线辅导效果、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热爱远程教学工作,愿意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教学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例如是否严谨细致,能否做到公平、有耐心地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意行使权力并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诚实不欺、真诚无妄、言而有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MOOCs”等教学模式的推广,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知识,在线辅导技术能力已不被看做是远程教育教师或在线辅导教师需特别具备的技能,而被看做是一项基础技能。因此第五项能力——“在线辅导技术技能”也可归为远程教学基础能力。类似的还有“教学职业道德”,许多被访者也认为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必须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至此,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可以归纳为37项要素共计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包括:远程教育基础能力、在线辅导设计能力、在线辅导组织能力、在线辅导评价能力。
在线辅导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正确理解远程教育在线辅导教师的能力要素和能力结构成为确保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定性研究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目的。而定量分析能够有效地研究“量”的方面,从量的关系上认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本次研究,以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文献调查和访谈法得出研究结论,基本完成对在线辅导教师能力框架的整体分析,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透视效果。
我们建议将本研究的调查样本数量、样本选择地区与区域进一步扩展,检验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检验调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进而形成更为完善的在线辅导教师能力要素与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在线辅导教师37种能力要素中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进行划分,以此为远程教学实践中在线辅导教师能力认证和能力培训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orgen Sandberg. 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2 (1) :9-25.
[2]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iogist,1973:78-91.
[3]Mansfield R. S. Building Competency Models: Approaches for MR Professional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6,35 (1) :7-18.
[4]Pinto, P.,and J. Walker. A stud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roles and com petencies [J]. A lexandria,VA: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1978.
[5]杨素娟,刘选.扎根理论指导下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要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 (10) .
[6]梁田,王春艳,何远德.在线自主学习特点类型及教师角色定位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 (3) .
[7]朱肖川.英国开放大学在线辅导的经验分析和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2 (3) .
[8]孙淑艳.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在线辅导答疑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案[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9]刘选,杨素娟.网络远程教育教师能力框架实证研究:学习者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10]翁朱华.在线辅导:在线教学的关键——访在线教学领域知名学者吉利?西蒙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2(12).
[11]温潜,吴甜甜,陈曼,等.教师远程培训在线辅导策略的质性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 (6) .
[12]赵倩.管理学视野下的开放教育在线辅导教师的职能[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4) .
[13]姜玉莲,姚文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 (12) .
[14]翁朱华.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5]冯晓英.在线辅导的策略:辅导教师教学维度的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2 (8) .
[责任编辑熈镌]
[作者简介]黄洵,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管理、工商管理;陈薇,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周驰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信息技术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计算机科学。
[收稿日期]2015-06-26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度科研课题(编号:15SB0366);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级青年课题(编号:KT2014003Q)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5)03-0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