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祥 曾国彪
[内容摘要]基于1988-2007年CHIP城镇入户调查数据,本文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分位数回归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贸易自由化提高了贸易部门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并在1995年后超过非贸易部门非技能工人的回报且呈逐年拉大趋势;第二,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大专及以上教育回报率均呈上升趋势,2002年及以前非贸易部门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报率明显高于贸易部门,但2007年低于贸易部门。因此,贸易自由化引起的技能偏向而导致教育收益的改变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收入差距;教育收益
一、引言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与之相伴的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9,之后逐年上升,到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一些学者探讨了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如Khan et al.(1998)等基于传统的分解方法,从各种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来解释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更多学者从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和扭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包括国有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工人工资收入歧视(尹志超,甘犁,2009;张车伟等,2008),户籍制度歧视造成岗位工资收入歧视,以及性别工资歧视造成男女收入差距拉大(Meng&Zhang,1998)。这些研究从不同的层面揭示了中国收入差距的来源,加深了人们对收入分配的理解。
由于中国收入差距是伴随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年扩大的,因此,一些学者开始从贸易自由化视角来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如万广华等,2005)。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一个最直接的理论线索来自国际贸易一般均衡理论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HO模型认为,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一国充裕要素的收益,如发展中国家的非熟练劳动力。但HO模型建立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技术固定等极为严格的假设之上。大量的经验研究(主要在拉丁美洲)也表明,HO理论与现实结论相违背,贸易自由化的确提高了高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扩大了收入差距(Robbins,1996)。
本文认为贸易自由化引起的技能偏向而导致教育收益的变化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Acemoglu(2003)通过建模表明,贸易自由化导致技术进步是技能偏向型的,从而导致不同劳动力之间特别是技能与非技能工人收入差距扩大。Goldberg&Pavcnik(2004)认为,贸易自由化(如关税的下降)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劳动密集型部门,引起非技术工人工资溢价相对于技术工人出现了下降所致。
现有文献鲜有从贸易自由化角度关注中国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的相关分析。Xu and Li(2008)经验研究表明,1995年中国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比仅为1.17,2000年上升至1.64,工资差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和潘士远(2007)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确导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从而影响收入差距的机制。本文主要从贸易角度分析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重点关注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教育水平(技能与非技能工人)以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提供相关实证证据。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
本文使用的个体特征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我们使用该数据库中的城镇子数据库,选择年龄在16~60岁,且工资大于0的样本,删除信息不完全的样本,收入数据采用1995年CPI进行平减。数据中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16个行业,我们将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和制造业归为贸易部门,其余行业归为非贸易部门。
依据图1,1988年贸易部门工资相对于非贸易部门收入略微左偏,但并不明显,1995年贸易部门较非贸易部门收入分布左偏(特别是高工资部分收入群体)较1988年明显,2002年贸易部门收入明显左偏于非贸易部门,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异明显扩大,但到2007年尽管贸易部门收入分布仍然左偏,但贸易部门高收入群体明显高于非贸易部门。
再观察两部门分位数的收入分布差异(见表1),1988-2002年随着贸易自由化深入,非贸易部门收入优势更为明显,1988年其平均收入水平是贸易部门的1.07倍,到2002年扩大到1.22倍,2007年又下降为1.06倍。从收入分布区间看,1988年非贸易部门的收入走势呈现出单调递减的特点,2002年却表现出单调递增的特点。1988-2002年收入差异在收入分布的高端大于在收入分布低端,2007年收入差异在收入分布的高端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图1核密度分布图的走势基本一致。
从教育程度看,1988年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差异越小,非贸易部门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是贸易部门的1.08倍,而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收入比则是0.98,到2002年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差异越大,贸易自由化拉大了两部门技能工人的收入差距,2007年非贸易部门初中和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分别是贸易部门的1.07倍和1.21,但非贸易部门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收入相对于贸易部门的收入并不具备优势,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贸易部门技能工人收入水平在显著提升。
从部门内部教育收益看,1988年贸易与非贸易部门技能与非技能工人的收入比分别为1.16和1.12,1995年分别为1.33和1.49,2002年分别扩大到1.71和1.9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贸易自由化拉大了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间的收入差距。
(二)计量方法
不同群体间收入差异经典研究方法是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Oaxaca,1973)。该方法基于Mincer收入方程(Mincer,1974),将收入差异分解为特征差异(可解释部分)和系数差异(不可解释部分)两部分。
其中,D表示部门间的平均收入差异,lnw表示对数收入,X表示个体特征向量,下标t和nt分别表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等式右边第一项表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由个体特征、禀赋不同带来的收入差异,即特征差异;等式右边第二项表示部门间由报酬率不同造成的不可解释的收入差异,即系数差异。
上述分解方法所关注的是不同群体间收入的条件均值差异。但是,均值差异掩盖了整个收入分布上的群体差异。因此,需要将Blinder-Oaxaca对平均值差异的分解拓展到整个收入分布,而基于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上的分解方法则可以用来分析整个分布上的群体收入差异。
本文首先使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1988-2007年中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然后使用Machado and Mata(2005)的分解方法进行分位数分解。
三、估计结果
(一)均值回归与Oaxaca-Blinder分解
1 OLS回归结果分析。表3是根据Mincer方程对全样本收入对数进行OLS回归的估计结果。贸易部门收入水平显著低于非贸易部门,两部门的收入差距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快而加剧,其中1988年两部门的收入差距为2.45%,1995年扩大到4.41%,2002年达到12.3%,但到2007年下降为6.12%。
从教育回报率来看,1988-2002年各教育程度的回报率均有所上升,2002-2007年大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教育回报率有所下降。1988-2002年初中教育水平回报率从7.47%上升到15.8%,2007年下降到9.29%,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报率从1988年的12.2%上升到2007年的48.9%。可见,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与贸易和非贸易部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是造成在两部门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因素。其余包括户主、男性、年龄以及年龄的平方等解释变量对收入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相对女性收入回报率明显上升,从1988年的3.91%上升到2007年的21.6%。
表4将样本分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两个子样本。结果显示,不同部门不同教育年份回报率呈现以下两特点:第一,贸易部门非技能劳动教育回报率明显上升,且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超过非贸易部门的教育回报。贸易部门中初中教育程度的回报率从1988年的6.48%上升为2007年的16.2%,非贸易部门初中教育程度回报率在1988-1995年呈上升趋势,但1995-2007年逐年下降,到2007年仅为6.62%,低于贸易部门近10个百分点,表明贸易自由化提高了贸易部门的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第二,在贸易部门内部,技能工人收入差距逐年拉大。1988年技能工人(大专以上学历)和非技能工人(初中学历)的回报率差值为0.014,1995年为0.119,2002年上升到0.184,到2007年达到0.379。
依据SS定理,在贸易自由化的开始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低技能密集型产品,且该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对非技能劳动者需求必然增加,导致贸易部门初中教育水平的收入水平高于非贸易部门,那么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将提高。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和出口导向政策的调整,导致贸易部门对技能劳动者需求增加(Robbins&Gindling,1999),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工资水平开始高于非贸易部门,且贸易部门内部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力的教育回报差距明显拉大。
2 Oaxaca-Blinder分解。表5运用了Oaxaca-Blinder的方法,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收入的条件均值差异进行了分解。整体看,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1988年为0.064,1995年扩大到0.109,到2002年两者差距达到0.166,2007年下降到0.045,其中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收入差异均可由他们在特征上的差异得到解释(2007年除外)。分项来看,这种部门差异主要由教育导致,其中教育水平中的大专以上(技能工人)的差异可以解释贸易和非贸易部门差异的30%以上。1988年分解结果中,大专以上学历可解释31.13%的收入差异,1995年上升到57.89%,到2002年达到74.1%,2007年收入差距主要由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水平决定。
另外,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初高中(非技能工人)分解后的数值为负值。这意味着,尽管贸易部门的收入低于非贸易部门,但是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等其他要素后,贸易部门中非技能工人的收入高于非贸易部门。
(二)分位数回归及分解
OLS回归和Oaxaca-Blinder分解所关注是均值差异,无法对整个收入分布上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进行分析。我们首先分别对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5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收入对数做分位数回归,得到各个变量在各分位数下的相应回归参数估计。然后再根据Machado and Mata(2005)分解方法,分别对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在不同分位数上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见图2)。
从总差异曲线的整体走势看,1988年和1995年收入总差异在第5分位到第85分位呈单调递减增趋势,即部门间的收入差异逐渐减少,在85分位之后下降明显,即部门收入差异明显扩大。由于低分位收入者主要是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而高分位收入者主要是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分解结果表明,贸易部门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非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有所上升,即贸易自由化提高了贸易部门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与HO模型和SS定理预测一致。但在高分位数群体,贸易与非贸易部门收入差距却逐步扩大,贸易自由化拉大了贸易与非贸易部门技能工人的收入差距。这与李树培等(2009)和王苍峰(2011)研究结论一致。
特征差异曲线1988-2002年低于系数差异曲线,表明特征差异是贸易与非贸易部门收入差异的主要来源。这种趋势在1988年尤为明显。在我国实行贸易自由化以前,贸易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异并不是由部门歧视造成的,而是由个人特征特别是非贸易部门的人力资本结构高于贸易部门造成。2007年特征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异部分在低分位数和高分位数上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在中等分位数上所占的比重较大。
从各分位数上所受的歧视程度(系数差异)看,1988年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存在反歧视,但1995-2002年贸易部门歧视程度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上升。这主要是中国贸易部门在贸易自由化的初始阶段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就业者的知识水平要求不高,2007年贸易部门歧视程度在中等以上收入群体存在歧视,而在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上并不存在歧视。其原因可能是贸易部门高收入工作岗位对就业者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与潘士远(2007)认为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学习有偏,拉大技能与非技能收入差距的预测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收入总差异曲线呈“U”走势。在25分位前的低分位数上,贸易部门的收入超过了非贸易部门,此后贸易部门的收入低于非贸易部门,并持续下降,直到70分位以后这种差距逐步缩小,到95分位以后两部门的收入逐步持平。这主要是由于贸易自由化使得发展中国家接触和学习到相对多的与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但由于学习有偏,会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技能密集型,从而进一步导致对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行业收入差距(Verhoogen,2008)。
四、结论
基于1988-2007年CHIP数据,本文将样本分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收入差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1988-2002年贸易部门收入水平显著低于非贸易部门,而2007年贸易部门收入却高于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这种收入差异的变化趋势与初中和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回报率成一定相似变化趋势。
通过对样本分类研究发现:第一,贸易自由化提高了贸易部门的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1988-2007年贸易部门中初中教育程度(非技能工人)的回报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后超过非贸易部门非技能工人的回报且呈逐年拉大趋势;第二,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大专及以上教育(技能劳动)回报率均呈上升趋势,2002年及以前非贸易部门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报率明显高于贸易部门,但2037年低于贸易部门;第三,Oaxaca-Blinde分解表明,教育水平中的大专以上(技能工人)的差异可以解释贸易和非贸易部门差异的30%以上。教育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贸易部门的技能工人教育回报率低于非贸易部门是导致2002以前贸易部门收入水平低于非贸易部门的主因。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异,我们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收入进行了分位数回归及分解。1988-2002年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贸易部门低收入群体相对于非贸易部门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提高,而在高分位数群体贸易与非贸易部门收入差距却逐步扩大。2007年,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收入总差异曲线呈“U”走势,在贸易部门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超过了非贸易部门,到95分位以后两部门的收入逐步持平。
我们认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收入差异变化和我国贸易自由化后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在对外贸易发展的开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扩大了对非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从而缩小了贸易部门技能与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出口产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出口地区也从欧美地区开始扩展到亚非等落后地区。这在劳动力市场表现为: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仍占优势,对非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依旧旺盛,提高了贸易部门非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此,在低分位数上贸易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异为正;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型商品的逐步转型以及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贸易部门对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有所增加,提高了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由于技术性出口比重仍然较低,因此,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收入差异尽管在70分位以后呈缩小差距,但贸易部门的收入差距仍然低于非贸易部门。
责任编辑:邵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