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研华
摘要:目的 调查少数民族老年农村妇女患有出血性贫血的现状和对策。方法 选取新疆第十三师红星二牧场某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地点,筛选年龄在50~75岁的农村妇女,调查其健康状况和Hb浓度,将Hb<120 g/L者列入研究组,Hb>130 g/L者列入对照组,两组各选100例,分别对其一般状况、生活状态、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并进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研究组肉食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入以及蛋白质、能量、维生素A 等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SI、Fer、TS、TF等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ESR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当前少数民族农村老年妇女患有贫血现象比较严重,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膳食质量,增加营养的平衡摄入能够有效的改善贫血现象。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妇女;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老年妇女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据2002年健康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发病率约为31.3%,相比于1992年调查结果仅仅下降4.9%[1]。当前我国进入社会飞速发展时期,农村经济形势、膳食现状明显改变,而怎样能够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病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课题。然而当前对于此类问题的有关研究较少,而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贫血疾病对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本文以新疆第十三师红星二牧场某农村地区妇女为调查对象,调查少数民族老年农村妇女患有出血性贫血的现状和对策,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第十三师红星二牧场省某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地点,筛选年龄在50~75岁的农村妇女,平均年龄(67.5±2.5)岁,调查其健康状况和Hb浓度,将Hb<120 g/L者列入研究组,Hb>130 g/L者列入对照组,两组各选100例,所选患者没有严重疾病,能自主回答问题,能独立行走,调查期间不需住院,所有患者自愿接受受调查研究。
1.2方法 问卷调查选择本课题统一使用的调查表,对一般状况、生活状况、患病情况、女性生理、家族史和生育等方面进行调查。个人年收入是指受查者除去生活所需之外可自由调用的资金;患病史是指以下几项:肿瘤、消化道溃疡、糖尿病、高血压、风心病、痔疮、冠心病、肝硬化、肺结核、胆结石、骨折等;使用24 h回顾的方式对受查者连续3 d进行调查分析[2]。
1.3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 调查所选受查者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指标。血液检测要求空腹采血,检测项目包括:TP、ALB、FEP、SI、Fer、TF、TS、CRP、ESR、TC、TG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收录所得数据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主要营养素摄入比较 研究组肉食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入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A 等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血液生化比较 研究组SI、Fer、TS、TF等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ESR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老年妇女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当前我国进入社会飞速发展时期,农村经济形势、膳食现状明显改变,而怎样能够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病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课题。然而当前对于此类问题的有关研究较少,而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贫血疾病对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结构和质量对贫血的发生率影响较大,研究组肉食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入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A 等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的营养状况有待提高,增加营养的摄入,尤其是蛋白质、能量的摄入,能够明显改善贫血现象,有关研究显示,只要动物类食物食入不过量,能够平衡贫血和血脂异常两种疾病,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另外从两组血液生化结果比较来看,研究组SI、Fer、TS、TF等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ESR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前少数民族农村老年妇女患有贫血现象比较严重,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膳食质量,增加营养的平衡摄入能够有效的改善贫血现象。
参考文献:
[1]廖敏,刘军,唐振柱,等.广西2县农村老年妇女贫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11,17(1):20-24
[2]黄桥梁,晓抒,袁宝君.缺铁性贫血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406-1407.
[3]李剑红,杨丽琛,朴建华,等.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评价中国育龄期妇女缺铁性贫血临界值的研究[J].卫生研究,2007,36(6):716-718.
[4]许顺姬.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老年性缺铁性贫血及慢性肾衰伴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0(13):43-45.
[5]孙丽华,孟亚红,邹健,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8,(02):553-554.
[6]赵心宇,王玉芝,孟秀香,等.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肾衰伴缺铁性贫血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02):23-25.
[7]李白恩,陈慧琴,张琦,等.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转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06,(11):11-13.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