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
摘要:目的 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60 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新型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治疗药物,并对与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对于治疗效果的分析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气情况的分析上,治疗组的PaO2和PaO2/Fi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而PaCO2则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的疗效好于传统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临床ARDS的治疗具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又被称为肺透明膜病,其发病主要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引发了新生儿加重了进行性的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这是一种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很常见的危重病,新生儿胎龄愈小,其发病率就会愈高,同时死亡率也极高,在临床上是以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做为主要表现。在目前的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主要的对症特效治疗手段,其疗效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药物可以显著的降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的死亡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60 例,其中共有男性新生患儿33例,女性新生患儿27例,在全部的患儿中,体重为1235~2598 g,全部患儿的平均体重在2416 g;全部的60例患儿都能够完全符合新生儿ARDS的诊断标准。将60 例ARDS患儿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儿数都为30 例,两组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全部的30例患儿使用常规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首先要对患儿进行酸碱平衡的处理,在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第一步应该通过患儿的鼻子给予正压通气,当CPAP值不少于0.195kPa,患儿的动脉血的氧分压的范围能够持续的维持在62~86mmHg 之间时,应该立刻对患儿以头罩给氧的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2.2治疗组全部的30例患儿在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30 min以内使用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治疗采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选用的是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的注射剂量为100 mg/kg的药物[2]。让患儿保持仰卧姿态,先将患儿的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干净,然后再对患儿进行气管的插管,将全部的药液快速的注入,在药液注入之后还要迅速的对患儿加压通气3~5 min,保证注入到患儿肺内的全部药液都能够均匀的分布。最后将患儿的气管导管拔出,在气管拔出后仍要通过鼻子对患儿给予持续的正压呼吸支持。
1.3疗效判定 患儿的呼吸转为平缓,主要症状消失,面色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判定为显效;患儿的呼吸逐渐趋于平缓,主要症状有所改善,面色有所好转判定为有效;患儿的呼吸困难没有任何缓解,主要症状仍然存在,病情状况不变或者发生加重判定为无效[3]。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并用χ2进行检验,统计学分析值用P表示,当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2%,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见表1。
同时,对于治疗后两组的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的PaO2和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则显著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气情况对比,见表2。
3讨论
ARDS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一种急性进行性的缺氧造成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内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发生减少、灭活、改良、不能重复利用,最终导致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绝对或者相对不足[3],在临床上以顽固性的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和肺顺应性下降为主要的表现。但是由于缺乏临床上的调查报告,导致诊断标准还不够成熟,因此目前对于足月新生儿的ARDS诊断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4]。目前在临床上足月新生儿ARDS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以综合性的对症治疗为主,其中以机械通气为最主要的手段,但这种方法也有很大可能导致肺损伤。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第一次报道了使用PS对ARDS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一项研究成果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最近的30年,对于PS用于ARDS进行临床治疗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同时也对ps用于其他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进行了临床治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5]。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有:①使肺泡表面的张力降低,增加肺顺应性,更加有利于肺泡的扩张;②防止在呼气末发生肺泡萎陷,使肺泡的容积保持稳定;③加快肺液清除的速度;④减少肺动脉的血管张力,使肺泡的通气量增加,维持功能性的残气量,进而使肺泡内的氧分压升高;⑤维持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正常的流体压力,避免引发肺水肿;⑥保护肺泡上皮细胞;⑦肺表面活性物质中包含的某些蛋白可以增加呼吸道的免疫力;⑧肺表面活性物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从而避免了毛细支气管发生痉挛或阻塞的现象。
本文以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于患有ARDS的足月新生儿进行了治疗,从文中的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这就说明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ARDS的治疗具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但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也存在着它的弊端,这种药物的使用容易使患儿产生肺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对于这些并发症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这就需要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思国,钟晓蓉.国产及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21(3):112-113.
[2]郭本标,张俊,尹晓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74(2):45-46.
[3]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17(5):145-147.
[4]曾凌空,李文斌.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1):37-41.
[5]盐酸氨溴索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3):441-442.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