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陈文峰+腾文革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ARDS患者, 随机分为肝素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持续泵入, 测定两组间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氧合指数、呼吸频率(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及7 d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7 d后肝素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升高, R明显下降(P<0.05), PT、APTT、PLT、Fbg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 肝素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ICU住院时间均要更低, 且7 d后的病死率下降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以此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 临床应用安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4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点, 常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到目前为止, 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提示ARDS的病死率仍高达40%~70%[1]。ARDS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危重症, 其本质上是炎症反应失衡在肺部的表现。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即使积极实施通气、抑制炎症等针对性治疗, 仍会引发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 且病死率相对较高, 其中, 以肺部微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最为常见[2]。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本院ICU收治的86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进行分组治疗, 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肝素治疗疗效显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本院ICU收治的86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机体存在潜在的发病因素;②急性发病, 有呼吸频率明显增加的趋势, 且存在呼吸窘迫等情况;③经过X线检测发现, 患者两侧肺部均有阴影出现。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间者;②有器官移植史者;③2 d内使用过其他抗凝药物者;④有潜在出血情况者;⑤有慢性肝病或其他重大心血管疾病者;⑥需要实施血液净化者。男51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56.5±18.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肝素组(46例), 其中, 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55.4±16.4)岁。肝素组男26例, 女20例;年龄28~81岁, 平均年龄(58.1±1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 肝素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肝素治疗, 使用剂量在5~10 U/(kg·h)之间, 并以7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7 d后以下指标:①APACHEⅡ评分;②PaO2/FiO2、R;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④ICU住院时间及7 d病死率;⑤PT、APTT、PLT、Fbg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aO2/FiO2及呼吸频率对比
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在治疗7 d后肝素组与对照组比较PaO2/FiO2升高, 呼吸频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肝素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ICU住院时间均要更低, 且7 d后的病死率下降明显,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PT、APTT、PL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医学者均越来越关注对于研究最佳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方式, 研究证实, 全身及肺内凝血功能异常是ARDS的临床特征[4], 据临床医学研究报告显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之后, 能有效增强促凝活性, 使得肺部内脏处于一个促凝环境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初, 病原体、代谢产物及其细胞因子, 均会出现明显的凝血酶, 以此刺激纤维蛋白原激活, 以便为凝块状纤维蛋白, 进而影响机体内部脏器功能, 引发凝血功能障碍, 因此,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抗凝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
肝素作为天然抗凝物质, 除了具有抗凝作用外, 还有抗炎作用, 符合ARDS治疗的需求, 并且, 其具有治疗费用低廉, 便于获取的特点优势, 是目前, 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抗凝药物之一, 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者报告显示, 肝素对减少机体内部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其内皮细胞活化, 具有显著的作用, 进而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肺损伤的程度。
本文对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APACHEⅡ评分明显更低, 而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并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ICU住院时间均减少(P<0.05), 且与对照组相比, 肝素组中PT、APTT、PLT及Fbg均有下降, 由此说明了,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小剂量肝素治疗, 可有效改善凝血或纤溶系统失衡的不良状态,因此, 对患者实施小剂量肝素, 可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降低机体内脏器官衰竭的发生率, 以此抑制凝血活化在肺组织内。
综上所述,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以此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 临床应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Badia J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acute lung injury.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11, 87(1031):612-622.
[2] 韩旭东, 黄晓英, 葛志华, 等. 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12):1730-1732.
[3] 俞森洋.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新标准(柏林定义)的解读和探讨.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3, 12(1):1-4.
[4] 刘春艳, 董跃华, 贾彤, 李福龙.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5):828-830.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