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艳 宋阳
由文化部艺术司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活动于2014年6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廊坊两地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诸多音乐院校、表演团体和民间组织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此次活动评选出的获奖作品以及当下民乐界热议的话题展开了深刻、热烈的研讨,呈现并延续着往届华乐论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严谨务实的会风,给人以全新的启发与思考。
第三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评奖活动自2013年10月面向社会征集作品,经过业内专家的初评、终评,最终于2014年4月从四十余部作品中评选出15首作品分获金、银、铜奖。本次活动由作品评选、颁奖音乐会和论坛三部分组成,论坛期间,获得金奖、银奖的10部作品作为第三届华乐论坛的核心议题,举办作者和评论者“1+1”创作研讨会以及与会专家分组讨论。
一、光荣绽放——颁奖音乐会
2014年6月12日晚,由10部获奖作品组成的颁奖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指挥家彭家鹏执棒、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绎的获奖作品似一股清风给仲夏夜的北京带来阵阵凉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文化部艺术司副巡视员翟桂梅等有关部门领导同与会嘉宾一道出席颁奖音乐会。
音乐会正式开始前,主办方为获奖作品及作者颁发奖状和奖杯。刘锡津代表主办方向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颁发了“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们对本届华乐论坛的大力支持。颁奖仪式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王书伟主持。本次评奖共设置金银铜三个奖项,其中金奖4名,奖金8万元;银奖6名,奖金6万元;铜奖五位,奖金3万元。
音乐会在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的乐曲《奔腾》中拉开了序幕;随后,取材于民间小调、灵感源自古典诗词的《坐看云起》,对青少年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破晓》,以台湾节庆音乐为素材、表现传统民俗技艺的《弄狮》纷纷奏响;音乐会的上半场在具有浓郁陕北特色的乐曲《弦上秧歌》中告一段落。下半场,突显弹拨乐器语汇的《舞之光影》将听众再次带回当代民族音乐的震撼中来;而后,灵感来源及素材韵致取材于中国昆曲的《入漫》,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而作的亡灵安魂曲《天眼》以及迷离而又充满诗意的《醉想》依次上演。整场音乐会在具有多元音乐文化特点的《丝绸之路》中落下帷幕。青年演奏(唱)家孟霄、曾千云、邱霁、王洋、赵志勇以及乐团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诠释着不同乐器组合的声音魅力和不同音乐体裁的文化内涵,带给现场听众非凡的艺术享受,博得阵阵热情而真诚的掌声。无论是取材民间音乐元素,还是受到古今文学题材的启发,亦或是表达源自内心的独自,获奖作品无不透露着当代青年作曲家的开放性思维与独特想象,使人感受到他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时代风貌以及对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饱含深情、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二、畅谈“新”声——华乐论坛
6月13日上午,第三届华乐论坛开幕式在河北廊坊新绎贵宾楼举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文化部艺术司音舞处副处长黄小驹、新奥集团文化健康集团副总经理翟晓勤先后致辞。刘锡津在致辞中回顾了华乐论坛走过的历程,点评了华乐论坛的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简要介绍了本届论坛的主旨与内容,他说:第三届华乐论坛将研讨的目光投向未来、投向青年作曲家的作品,用传承和发展的理念关注青年作曲家的创作现状、创作理念及生存状态。力图鼓励青年作曲家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创作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推介精品力作,培养造就民族管弦乐新生代作曲家群,为民族音乐文化在当代发展造势,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铺平道路。
简短的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围绕本届华乐论坛的获奖作品以及当下民乐界热议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获奖青年作曲家根据自身的教育背景、创作经历,结合本次获奖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作品内涵等话题依次发言;评论者则根据获奖作品的音乐文本,对作者的音乐语汇、审美追求展开技术分析和人文阐释。
1.坚守与创新:汲取传统的营养,聆听内心的声音
向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汲取营养,对本土文化和内心独白坚守坚持是此次获奖作曲家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曲家们扎根民间文化的深厚土壤,将内心所感与传统音乐文化紧密结合,很好地解答了民乐作品“如何继承、怎样创新”的问题。作曲家王丹红在《弦上秧歌,心灵感悟——关于(弦上秧歌)创作的思考及感言》中谈到:“要通过学习和探索传统民族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点,寻找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追求音乐的思想深度和情感依托。《弦上秧歌》试图去寻找一种抽象但却生动、深邃但却浪漫、古朴但却唯美的音乐语言,并试图用这样独特的表现手法去表达标题所体现的那样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来自台湾的青年作曲家陆枟在《<弄狮>创作前后》一文中也提到,《弄狮》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本土民俗节庆的熟知和对北管音乐的深层感悟。除此之外,作曲家刘青、陈思昂在发言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而诸多评论者对这种创作思路与倾向纷纷表示赞同。
2.回顾与展望:辩证地看待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历史与现状
作曲家对本土音乐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民族乐器性能的熟知和对各类乐器音色的合理运用,更体现在他们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历程的思考。如何更深入地挖掘乐器的演奏空间,如何更合理地运用乐器的特性音色等问题都成为青年作曲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作曲家朱琳在《从弹拨乐、弓弦乐的创作感悟到<舞之光影>的构思》一文中这样说:“如果把民族管弦乐队作为一个丰富的音响库来看,那么就要使同一族群的单音色或者不同族群的混合音色能够清晰地呈现。……从目前创作来看,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同以往的音乐审美感受。随着创作数量的增加,每个族群的可能性也将会被作曲家不断挖掘,作品的音乐语汇也将更加多元化,艺术趣味必然会被拓展。”此外,作曲家白浩钰提出了诸如民族管弦乐队中特殊乐器的使用情况、各声部比例是否匀称、座位分布是否合理有效以及民乐作品记谱与实际音响的统一性等具体问题。作曲家李博也从乐器法、记谱法等方面阐述其在现代音乐观念下的民乐创作。这些都是基于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现状的思考所提出来的。endprint
3.反思与觉醒:走出一条艺术化、市场化兼顾的创作道路
此次论坛发言的标志性理念,就是作曲家对创作方向的觉醒——走出一条既要艺术化又要市场化的创作道路,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雅俗共赏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所谓“艺术化”,就是倡导作曲家创作出融合古今中外优秀创作技法的音乐作品,使其能够充分体现音乐语言涤荡心灵的社会功能,进而提升和培养民众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而“市场化”则要求作曲家能够面向社会,考量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创作出符合普通听众审美价值和时代特征的力作、佳作。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向,谢鹏在《逃避自由——从(奔腾)的创作谈文人音乐的艺术旨归》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雅与俗既对立又统一,听众的审美观念、兴趣喜好与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水平永远不能整齐划一,高低永在。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将小我放置于大我之中,扎根脚下的土地,关怀百姓的冷暖,洞悉生活的百态,才能从容于当下的生活,才能渗透出的真实的质朴,才可找到真正的自由。”基于同样的认识,作曲家姜莹、杜薇也在发言中表现出对民乐作品创作的反思。由此可见,在尊重音乐类型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方向的重新认识,体现出当代青年作曲家审美取向的觉醒和对创作意识的回归。
根据日程安排,论坛在会期的最后一天下午举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专家针对当下民乐创作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与想法。上海民族乐团团长、指挥家王甫建表示,就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包括协奏曲)的创作来讲,目前全国优秀的作品也不超过二十个。通过众多乐团的多年不懈的努力,近年来民乐观众群体扩大了,可是优秀的作品在哪里?创作告急,创作不能断档。此次活动的目标不是评奖,是为了激励更多有才华的作曲家投入到民乐的创作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远在发言中谈到了“民乐的本体思维”这一话题,他说:“我们在民族音乐方面的了解是很肤浅的,而在创作上的空间很大,甚至是刚刚开始。作曲系师生有这样的倾向,认为写民乐是二流的,这种现象与我们的教学体系是有关的。青年作曲家要成长,不仅学西方的,还要学习本土的作曲家,一代代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台湾指挥家陈澄雄连续三年参加论坛,他指出华乐论坛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对于此次获奖的金奖作品,他予以了高度评价,“都是从生活中来,有根基、言之有物。”但是,他也指出,有的作品并不能令人了解其意义和想法,还不太成熟。他建议年轻的作曲家如果能请教大作曲家,将会更快地成长。有的专家还表示应鼓励青年作曲家们多到民间采风、学习,体悟优秀民族文化的真谛,如有需要将为其提供资源上的便利,以利于年轻人更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言语的交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术的交流融汇成思想的江海,第三届华乐论坛在与会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声中落下帷幕。
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导的“华乐论坛”在文化部艺术司和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已于2012、2013连续两年在北京、廊坊两地举行。这一旨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乐创作成果、探索未来创作方向,以期加速民乐创新发展的重要事件,引起了音乐界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标志性活动之一。主办方表示,2015年第四届华乐论坛计划围绕民乐室内乐作品展开评奖和研讨。民乐室内乐作品在音乐学院和音乐舞台上被广泛演奏,拥有较广泛的受众群和较高的审美品位,对这领域精品力作的推广和研讨将有力推动原创作品的发展。
(责任编辑 荣英涛)
附:
获奖名单(各奖项均按姓氏笔画排名)
金奖
《弦上秧歌》 作者:王丹红 中央民族乐团
《弄狮》 作者:陆耘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
《丝绸之路》 作者:姜莹 中央民族乐团
《奔腾》 作者:谢鹏 中央音乐学院银奖
《破晓》 作者:白浩钰 中央音乐学院
《入漫》 作者:刘青 中国音乐学院
《舞之光影》 作者:朱琳 中国音乐学院
《醉想》 作者:李博 中央音乐学院
《天眼》 作者:杜薇 中央音乐学院
《坐看云起》 作者:陈思昂 星海音乐学院
铜奖
《远思》 作者:王云飞 沈阳音乐学院
《对话》 作者:史付红 中央音乐学院
《青年随想曲》 作者:高原 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
《维港夜曲》 作者:黄学扬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味道还在》 作者:温展力 中国音乐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