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分析

2015-04-20 03:32:50周小权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有效教学

周小权

摘 要:高中的历史课程由许多个历史概念所构成,学生在学习这个历史概念的时候能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着整体上的认识,利用历史概念串联历史事件,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新的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深刻内涵,通过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概念;有效教学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它作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内容,影响了我们思维的发展和对未来事物的追求。然而它作为一门学科却长期得不到重视。新的课改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需要教师以及研究历史的工作者加以关注。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广泛深入的发展,也给历史教学带来的巨大的转机,我们应该利用和发展好这一机遇,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

1.历史概念

所谓的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包括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历史概念“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的,反映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特征。”它反映了人类发展的过程,内涵丰富而繁杂,高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探究,从而发现其内在本质性的有规律的内容。

2.历史概念教学的意义

(1)更加清晰准确的理解和学习历史课程。“概念学习的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概念对于学习来讲,它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有助于让学生更加快捷高效的掌握历史教学内容。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很难进行把握,而历史概念它可以进行拓展,分散出很多重要的因素来,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看到历史事件表象下的本质的内容,而本质内容的获取就需要学生们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历史事件中的相关性,结合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逐步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入贯彻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历史概念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良好的概括能力,光靠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其中的本质。我国专业课程内容单一,历史知识长期处于静止的状态,过于固定化,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必定是固定化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打破这种固化的思维,积极拓展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将历史课程中涉及的人文、地理、政治和经济方面相结合,多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1.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借助于历史概念来对历史课程进行了解,很多历史概念都将繁杂的历史事件用言简意赅的词语表达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完整性。我国高中的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的时候要利用历史概念的方法,鼓励和激发学生在历史概念中由感知历史事件到逐步深入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下面是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1)概念法。顾名思义,概念法就是讲一个历史事件用嘴准确、精炼的词语来概括总结出来。这些概念必须是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概念,学生们通过熟记,记住历史事件,再通过分析概念,阅读其他资料来对概念进行填充,从而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而概念法的应用必须注意用词的准确性,防止发生歧义和模糊不清的现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历史概念中不可用一些比喻、夸张、否定的语句,历史事件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在概念中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只能就事论事。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就是训练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个历史事件,让学生们从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内容、原因、结果以及意义进行逐一的由潜到深的分析,并通过综合考虑,辨别事件的关联性和特殊性,有无必然性和偶然性,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综合分析法能够让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进行一个比较全面整体的看法,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学生们在遇到其他历史事件的学习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抓住重点,找出内容之间联系,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就是对比的方法。人类历史教育发展的现在,我们借鉴了许多历史的教训,新中国就是在这些历史教训中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的生活也是建立在前人努力奋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历史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例如,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从文化、政治、生活、习俗、语言、政权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人类的社会发展从原始会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都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但是我们以史为鉴,尽量避免错误历史的重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学科之间的相互交错,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出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让学生们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4)举例论证法。举例论证是对现有结论进行举例分析的方法。老师提出一个命题或者结论,进行举例分析,最后用准确的历史概念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有效的将知识点结合起来。历史课程的学习必须要对事例加以分析和阐释,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老师在举例分析的同时应注意:在举例结束之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再进行总结,要善于利用正反例子进行分析说明。在讲中国历史的时候可以举出一些西方国家类似的史诗,利用联想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鼓励学生总结出一段时期内,中国和外国同事发生的重大事件等等。

2.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

(1)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国目前的高中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在初中就接触了历史的学习,很多历史事件也了然于心,真是在这样的基础下,才能够学到历史中最本质的内容,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对于学习的热情度高,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全面掌握高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从实际出发,多研究一些符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出发点,寻找适合学生更好学习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不同的学生认知程度不同,认识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注重差异性。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能力的接受范围,在阐释历史概念的时候,及时的把握概念中的程度、适用性等原则。同一概念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也要不一样,并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把握历史新课标。新的课程标准为历史课程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同样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具有权威性,它是编订、评价、和测量教学的重要标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涉及的内容庞大、繁杂、琐碎,而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程度相对较高,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它强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涉及到文化、政治、地理、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抓住教材的重点,具体分析历史考题的动向,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3)把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更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历史老师在历史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活泼生动的课堂形式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互动,在互动中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更能够理解老师,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感情,学生和学生之间也互相团结起来,共同进步。在历史概念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避免对概念进行专业术语的解释,要采用口语式的,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话语来对历史概念进行解释,适当的举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由浅入深的讲解,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学生,另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图示法来进行教学。图片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概念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关系网络,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一目了然,十分清晰,学生们也能更好的记忆。注重要的一点值得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有效的调动主动性,让学生们对历史概念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知识。

三、结语

面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新课标改革的继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也顺应改革的趋势,不断要求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有着诸多优势,它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从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注重教材的革新,改变以往传统的轻理解重记忆的教学方式,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利用多种方式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理解历史而不单单是认识历史,最终真正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秀玲.历史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2] 于有西等著.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1999.

[3] 陈原德编著.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冯长远.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有效教学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9:45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00:32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7:37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