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识字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小学阶段是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正确书写。
识字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郭沫若:“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能够使他们细心,集中意志。若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则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就可以逐渐免除这类毛病。”可见写字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由于识字量较大,汉字本身形近字、音近字较多而容易混淆,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等原因,使得小学生在书写中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交流和表达。
下面就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学生的各类错别字现象,其形成原因以及一些解决的策略。
一、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错字与别字合成错别字,所谓错字是指汉字中不存在的字,而别字则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字,用错了地方的汉字。我认为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近字和音近字的错用
汉字中的形声字特别多,由此形近字和音近字也就特别多,如“清、晴、睛、情、请”和“瞄、喵、猫、锚”等。由于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性较差,很多学生对此容易混淆。
2.结构上的错用
汉字的结构有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独体字等多种。由于学生空间感受能力弱、视觉的不稳定性。观察不仔细等原因,致使他们容易出现结构上的错误。如“落”字、“照”字,很多学生容易写成左右结构。
3.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观察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准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如学习了“热、势”等着,学生的思维定势会认为“九”字有一点,于是“染”字也多加一点;如学习了“成、或”等字,学生的思维定势会认为弯钩接着一撇,于是“试”字也多加一撇。
4.不良的社会环境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汉字储备量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电视广告中乱改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卖蚊香的说“默默无蚊”,卖衣服的说“衣衣不舍”,卖药的说“咳不容缓”;诸如此类,必然会对小学生造成影响。
二、错别字的解决策略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自身的能动作用,并在学习中发展智能,形成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如教“纸”一字时,我首先让同桌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小朋友们讨论的非常激烈,有的学生说“把刚学过的海底的‘底广字头去掉换成绞丝旁就行了。”“不行,‘底下面有点,纸下面没有点。”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关键点就在这儿,怎样在这个学生容易疏忽的细节上做“点”文章呢?我首先拿来一张白纸,接着故意在白纸上用钢笔洒上一点墨水,成了废纸,真可惜!只好扔到纸篓里去。最后,我说:“小朋友们,看见了吗?白纸,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就成了废纸。”这么一来,学生觉得很有趣,记得又牢固。
2.掌握识字方法
要更好地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更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方法:
(1)借助图像识记法:教材中的“山、石、田、土、井、日、月、水、火”这类字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实物的形象印在脑子里,一想到这些实物,与之形近的生字就出现在头脑中了。
(2)编儿歌,猜谜语:如“高”,“一点一横长,梯子顶房梁,大嘴张着口,小口藏里面”;“告”为“一口咬掉牛尾巴”,“朱”为“一头牛两条腿”等。这种方法最常用,要让学生自己编才记得牢。
(3)换偏旁法:将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根据形旁的不同编出顺口溜。例如“青”字:加水水清清,有目是眼睛,日出天气晴;“京”字:加心心中受惊,日出如画美景;“焦”字:左边有土堆起,左边有言问声是谁;“票”是水水中漂浮,有风空中飘舞等。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汉字在结构和音形方面的特征来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们的精力带到课堂上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直观地让学生记住生字。另外在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出错是正常现象,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学生,更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否则可能挫伤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地学习理论知识,探索有效识字教学的方法,以进一步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