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是给生活以教育,对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所提出的这种“生活化”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种理念如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得以实施和体现呢?总结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资源,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数学教学渠道。课堂教学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途径,利用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学教学又是一个新途径。教师尽可能创设条件,突破时空,让幼儿参与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动手体验,动脑学习。
1.通过游戏活动,在玩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更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占据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幼儿对角色游戏更是乐此不疲。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常会设置一些买卖交易游戏,如商店、超市、小吃店、小菜场等。在这类游戏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货币来进行买卖,在买卖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认识货币的面值,感知金额的增减,这样,就在无形中让幼儿认识了数字和加减法,更提高了口头数学能力。
2.利用日常生活,渗透数学知识
日常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幼儿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同伴的日常生活接触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吃饼干时,让幼儿自己数数自己的饼干一共有多少,吃了几块后还剩几块;让幼儿在做操排队时,仔细观察做操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了解到高矮之分和按高矮排队的规律,使幼儿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3.调动家庭生活,拓展数学资源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又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摇篮,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家中用餐时摆放碗筷这一生活情境,平时可能都是家长包办,我们就可以引导家长邀请幼儿帮忙摆放,让幼儿在摆弄中学习一一对应的知识,了解到家庭成员的数量,这何尝不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渠道呢。
二、在教材中寻找生活的气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依赖生活,幼儿周围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背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从当时当地和不同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出发,决定教育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幼儿不知不觉沉淀到教师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
1.围绕教材,把数学引入生活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幼儿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幼儿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教师要根据教科书上的题目,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让幼儿感到数学并不枯燥、神秘,数学就是在生活中发生、发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分类”时,我设计了超市的游戏情境,以超市进了一些帽子,请小朋友帮忙分类摆放导入,幼儿见了后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探索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有了兴趣以后,幼儿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最后通过练习把落脚点又回到生活中,让幼儿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巧设练习,操作中理解数学
在我们现在的学校教学中,有时我们辛辛苦苦教给他们知识,等他们长大后踏上工作觉得一无用处,这样的教学不只是浪费,也使人们产生了学校里学的好多是没用的想法,从而失去了对学校学习的愿望,这是十分可悲的。曾记得有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知识过剩的说法,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学校教学让孩子学习的目的发生了偏差,我们没有让“教”“学”围绕着“做”这个中心。同样在幼儿教育中,仅靠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够。老师教,幼儿做,充其量只是幼儿模仿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勇于实践,主动探索,还要让他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丰富数学活动的外延
3.联系生活,将数学化难为易
从幼儿生活出发,从幼儿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幼儿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将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幼儿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讲解“容量和容器”这一抽象概念时,单凭图片无法让幼儿真正理解知识,我就利用生活中喝水的各种杯子,装入相同体积的水,让幼儿得出同样的一杯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差别,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一下子便理解了这个概念,使原来要花很长时间讲解的难题马上迎刃而解了。
三、回归生活问题,感悟数学学习的生活作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陶行知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幼儿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幼儿学习而言,仅仅是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幼儿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后,可以布置一些观察、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回家后数数妈妈皮夹里的钱,去调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商品的价格,让他们学会看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会拿钱买东西,并学会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钱,加深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进行任何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幼儿园数学教育开辟了广袤的原野。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轻松快乐地迈进数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王志明.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