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念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0)
独立学院的创办与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因材施教,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美国、日本、欧洲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和国外成功模式的分析,对于进一步推动正处于规范转制关键阶段的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人有着崇尚“实用主义”哲学理念的传统。故早在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Charles R.VanHise,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威斯康星大学模式”,其中主要思想是发展大学应服务于社会的思想理念。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大学期望其教学改革目标成为能顺利走出“知识象牙塔”并建立起相应的实践体系,[1]能主动为地方社会或社区发展服务。提升原本大学“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的责任,同步增进社区或社会共同体的福利。目前,政府、企业已与美国大学建立起良性互动体系;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已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美国大学设置了相对应的学科专业。
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为了适应明治时期经济的发展,试图培养更多从事实际工作应用型人才的实业学校,陆陆续续在日本政府指导下开设起来。二战后,实际上是企业完成培养应用型大学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日本企业界由于受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严重冲击,导致企业竞争力急剧衰败,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并完成培养应用型毕业生的能力。此时高校急需改革来以此满足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借此来改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和应变能力。根据企业界的要求,日本政府的“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政策于1996年产生。[2]政策表明在政府出资资助研究同时,强调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借此来加强和企业界的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
洪堡与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德国大学教育理念。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兴企业内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专业人员极为紧缺。而德国大学所培养出来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数量太少,无法满足社会从业人员缺口,引起了企业界对德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不满。因此德国重新定位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将其重新分类并提出了应用科技大学应着重培养高技术专业人员的目标。[3]以期大量培养出比研究型大学毕业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比专科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有更多理论知识储备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英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拥有很高的声誉。在英国,最初是由多科技术学院来承担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由于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产校合作密切导致后期更多的大学加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队伍之中。[4]英国此类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普遍都很重视实践教学,也很注重学生在社会和企业里实际经验的积累。
以上阐述可以看出,美、日、欧关于应用型人才的经验: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培养创新意识并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其作用是使学生真正地完成从知识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美、日、欧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工学交替”模式、“产学官一体化”模式、“双元制”模式和“三明治”模式四个基本模式。各国的培养特色及其目标如下表1。
表1:美、日、欧应用型人才特色及其培养目标
美国目前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的四类院校包括:技术学院、技术教育大学、社区学院、工程教育院校等。注重办学特色是美国大学一大特点,因此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辛辛那提大学的“工学交替”模式。十分重视合作教育(Work Integrated learning)的辛辛那提大学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有报酬、有计划和督导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现实企业中去获得基本的实际技能,以期增强学生相关职业方向的信心。美国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相近,本科四年制一般培养工程型、技术型应用人才。
日本的“产学官一体化”模式里指出“产”是指企业、产业界,“学”是指学术界,“官”是指政府。[5]而在运用此模式具体运作培养其应用型人才方面,采取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研究的课题。具体操作是强调就某个科研课题,让学生独立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式。同时将教师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资源来配合并指导学生的独立、自主完成课题研究,以此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应用性和个体创造性能力。在产、学、官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通力合作让学生学会第一手的实践技能和知识,最终充分利用好产、学、官三结合体制达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终极目标。
典型“双元制”模式的代表国家之一是德国,其一元是职业教育,而另外一元是企业。[6]在法律专业中综合性大学培养法官和律师,而应用科技大学培养企业法律顾问;企业中一般性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和设计工程师,而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现场工程师。以上陈述的两大类职业分别为:研究、设计工程师与现场工程师;法官、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相比较得出:综合性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明显的不同,导致两类大学各自的类型特征“双元制”模式不一致。应用型大学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体现在课程设计理念上,培养学生在就业竞争、社会适应能力;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修能力等一系列重要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英国主要采取的是用证书模式并注重实践能力来实现其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英国建立了可以互换各种证书的独特“证书认证教育”体系,其相关证书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完整的证书体系以及相应的严格、标准的资格认证制度,在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应用型高校的理论教学。[7]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courses)课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至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是根据所需的专业能力来安排课程内容,并将课堂教学和企业训练分段交替进行。其中特别强调其内容本身的实用新颖。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到要求,使得培养过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该模式由于较为注重校企紧密的联系,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日,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然面临新的定位和转变。因此,研究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于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中外对比视角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2015066)
[1]杜才平.美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17.
[2]胡建华.“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政策下的日本大学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98.
[3]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杜才平.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104.
[5]张亮.日本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1,(2):110-113.
[6]亓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23-26.
[7]李晓军.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