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的思考

2015-04-18 09:10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江苏

张 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日前,习总书记曾专门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平安梦”也是实现“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必备保障。积极探索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对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加快推进江苏“两个率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必须审时度势,谋求“四个升级”

长期以来,传统的平安江苏建设一直致力于“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主线,而当前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必须紧扣“升级版”的核心字眼,明确整体推进的基准定位,破解传统要素的瓶颈困惑,理清重点内涵的紧密联系,创新实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实践中主要表现在升级“四个度”:一是和谐度升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宏伟蓝图,切实将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融入构建和谐社会大框架内。在坚持持续深化民意警务内涵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瓶颈难题的破解、更加注重公安服务层次和效能的优化、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内心主观和谐感受度的提升。二是参与度升级。依靠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力量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提高社会要素集成度,推动升级版平安建设由过去的由单打独斗迈向全员参与、由单项突破迈向整体推进、由局部见效迈向全面提升。三是防控度升级。在传统社会化治安防控基础上,将过去社会矛盾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将传统侦技手段向信息化合成作战转变;将过去单纯管理控制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将过去追求执法效果向追求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转变,全面实现整体防控度点、面、线的全方位提升。四是满意度升级。平安江苏升级版不仅要着眼于公安,更要立足“换位思考”,善于用群众的眼光审视工作,善于用群众的视角反思问题,力争通过解决一批突出难题、办成一批难事实事、打击一批民生要案、整改一批执法问题、推出一批便民服务,努力创造群众追求、认可、满意的平安,让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二、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必须遵规循律,把握“五项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把民生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谋划公安工作的灵魂。围绕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切实把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到为群众谋利益、为百姓保平安上来。同时,坚持人是根本和决定因素的理念,全方位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二是科技导向原则。坚持以科技化应用为指引,紧扣信息时代特点,在公安实践中充分运用好高端装备、高端技术、精尖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走无增长改善之路。

三是内外兼修原则。按照“内练素质、外展形象”的要求,围绕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和群众真切关心的问题,抓短板、强劣势、提质量、升效能,努力在队伍建设和群众满意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公安机关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四是成本效率原则。深刻认识投入和产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源头上研究分析警务工作中的不适应性,切实把警务成本意识植根到每位民警脑海中,体现到每个执法管理环节去,真正让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系统化组织运行。

五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立足基础,主动发挥现有优势,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和发展的递进性,努力保持在警务导向、警力布局、勤务运行、队伍建设、警务保障等方面的前瞻性和持久性,有机促进各项公安资源相互衔接,努力实现面上整体工作的推进。

三、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必须契路合径,夯实“五大平安”

首先,要实现“四大提振”,力保面上平安。一是提振社会矛盾处置的应变能力。创新经济从紧形势下的矛盾纠纷排查应对理念,不断优化社会维稳队伍结构、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在应对发展性矛盾方面,重点突出经济涉稳领域,及时发现不稳定事端和因素,完善涉众维稳型案件研判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应对常态化矛盾方面,积极构建社会大调解网络,在医疗卫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设立行业性调解组织,做到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保障,设立矛盾纠纷化解救助基金,实施基础矛盾纠纷化解奖补政策,推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三调对接”,有效解决基层一线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二是提振公共安全动态监管能力。在覆盖范围上,在始终狠抓消防、危化品管理、企业生产等传统安全基础上,逐步将公共监管触角向食品卫生、药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新生领域延伸拓展;在监管模式上,严格落实道路安全“九大流程”和“三长”负责制,健全完善“网格化”、“户籍化”消防监管模式,规范自我纠错整改和责任倒查机制,打造平安海港区、安全工业园等品牌,确保公共安全监管推陈出新、成效凸显;在整体统筹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密切联系职能部门,通过广辟线索渠道、跟踪隐患整改、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合成机制等,从源头堵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三是提振交通管理应急对抗能力。围绕高温、严寒、冰雪等恶劣气候环境,以110、119、122 三台联动为基础,建立由政府应急办、医疗救护、消防救援、路政施救、高速公路业主、新闻媒体、气象和公安交警等部门参加的恶劣天气联合指挥机制,制定出台恶劣天气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实行24 小时联合值班、一体化运作、扁平化指挥,最大限度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提高应急交通快速反应水平。四是提振虚拟网络整体管控能力。在虚拟社会管控中删帖、禁言、辟谣等传统方式基础上,按照以法管网、以人管网、以技管网的要求,树立“全警参与、全警触网”的理念,聚焦社会热点焦点,积极组建专业网评员、新闻发言人、网络正面推手“三支队伍”,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立健全虚拟互联网接入、自主预审、全天候立体监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重大网情快速处置“五大机制”,确保事关江苏的重大负面舆情第一时间快速平息。

其次,要实现“四化并举”,维护治安平安。一是实体化管控。深刻把握基层基础这一基点难点,围绕社区警务、巡防盘查、现场勘查、治安检查、交通管理等日常实体化警务,扎实开展标准化信息采集、社会化数据录入、情报“小平台”建设和阵地信息化管控等,打造出线索途径更广、阵地管控更实、压降案件更多、群众基础更强的实体化警务品牌,逐步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由传统型向信息化、技术化、集成化“三化”融合型过渡。二是信息化打击。坚持“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两抢必打、在逃必追”的工作思路,以专业刑侦力量为主力军,基层派出所为子单位,治安、巡警、特警、法制、户政等部门和警种联动,做大做强做精现代化信息研判队伍,建立涵盖社会水、电、气、金融、通信等基础信息,公民衣、食、住、行、工作等生活信息,指纹、DNA、车辆轨迹、旅馆住宿、航空出港等警务信息的综合数据库,按照层级、角色、权限等实现最大限度共享,落实多警种综合查控处置模式,大打信息战、合成战、整体战,切实保障信息化打击始终抢占先机、精准制导、引领实战。三是快速化反应。以情报信息研判分析为龙头,以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应用为重点,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为依托,积极整合各警种部门警力,及时预警、指令、查控,全面落实巡逻堵控力量灵活调度,完善“关城门”应急机制,切实提高突发警情快速化反应处置能力。四是立体化防范。按照人技结合、专群结合、打防一体、城乡一体的思路,全面升级社区村庄防控网,街面路面巡防网,现代科技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和区域警务协作网,积极整合社会化群防力量,综合开展社区防控、街面巡防、视频巡逻、卡口堵控、区域协作、防范宣传等,构建网上网下无缝对接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推动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提供条件和可能。

第三,要实现“四抓四促”,打造经济平安。一是抓整治促发展。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依法严厉打击扰乱正常经济发展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快侦快破和集中整治突出的强揽工程项目、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适时挂牌督办经济大案要案,同步追缴赃款赃物,以最小的执法影响来最大限度保障经济正常发展。二是抓延伸促服务。在积极打造优质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完善经济服务举措的延伸和创新,延伸触角开展“优质绿卡”、交通公开幕墙等主动式服务,拓宽渠道积极开展“网上公安”服务,转变方式推行窗口服务错时延时工作制等,把“一站式”服务延伸至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抓对接促保障。围绕服务“三重”工作要求,在密切警企协作对接上做文章,在当前受银根紧缩冲击大的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等普遍建立联系人制度,通过定期“访企问计”,主动提供风险预警、消防审核、业务咨询及预约服务等措施,确保无缝对接,保障有力。四是抓机制促长效。按照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治经济活动,扎实构建重大安保模式化机制、企业内部安保长效机制、区域性经济犯罪联动打击机制、港区园区综合整治机制等,全面消除经济发展的各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努力营造出让企业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放心的良好治安环境。

第四,要实现“四位一体”,守护心灵平安。在深化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的背景下,依托“文化强国战略”,推动平安与文化的联姻,用文化建设平安,积极推进平安文化建设,共同守护全社会心灵平安。一是思路上突出系统性。通过平安知识的宣传、平安理念的灌输、平安行为的养成和平安民俗的培育,把先进的平安价值理念、良好的平安安全行为习惯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组织、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婚丧嫁娶和民间观念中,达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默化于行的效果。二是途径上突出规律性。平安文化建设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有形的手段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来感染和教育群众,使科学的平安理念、知识真正融入百姓血液里,并由内而外、由里及表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行动,真正达到全社会自觉重视、创造、守护、共享平安的目的。三是措施上突出交融性。广泛汲取传统与现代文化、地方与外来文化、行业与企业文化中的平安元素和成分,通过与传统文化、广场文化、行业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媒体文化等大众文化的深入融合,增强平安文化的凝聚力、引导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四是保障上突出社会性。平安文化是全社会共享的大众文化之一,长效的发展推进需要人、财、物等强有力的保障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经营为龙头,通过市场化运作,搭建平安文化产业链和利益联盟,全力推动平安文化产业化,最终实现反哺平安文化建设的效果。

最后,要实现“四个融合”,保障警务平安。一是执法规范与公信执法融合。以江苏新一轮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紧盯执法规范三年十个“100%”目标,着力在执法公信力建设和公安形象危机管控上下功夫,用信息化助推执法源头管理、执法流程监督、执法硬件建设、执法能力提升和执法服务水平,努力破解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不安全、不公正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江苏公安执法规范化“全国领头羊”的地位。二是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融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等,积极建立纪律作风分析评估、风险预警和重点帮教等长效机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廉洁型警队;按照“有为才有位”理念,不断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全面落实职务序列套改、超时工作补助和基层经费保障,建立完善民警维权法律援助、大抚恤补助和心理健康保护等保障机制。三是优化素质与激发活力融合。围绕公安队伍“无增长改善”的要求,根据形势需要、警种特点和执法要求,有针对性建立民警职业化、实战化、信息化“三化”轮训模式,搭建符合民警精神文化和实战需要的载体平台,综合开展网上学法、远程教学、实战模拟、名师讲坛、文体汇演等,持续总结推广警务技战法和实战经验,切实找准队伍素质优化和活力激发的最佳契点。四是公安效能与品牌塑造融合。紧紧围绕“实战更高效、服务更人本、警民更和谐”的要求,坚持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找准公安效能与品牌的坐标支点,充分利用警务信息化手段,扎实开展机关“效能革命”、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努力推动公安优质作风体系的形成,塑造出一批注入公安新元素的特色品牌。

四、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必须立足愿景,统筹“四个关系”

一是既要体现传承,又要凸现创新。近年来,公安机关积极通过信息化合成作战、执法规范化、群众工作创新工程,逐步从重视内功的自我修炼过渡到公安机关外功的自觉实现,积累了宝贵经验,公安工作呈现螺旋式发展上升态势。一方面要以此为基础,保持公安工作整体的延续性,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国家确立的大政方针主攻目标,把之前积累的经验成功运用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中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推动公安工作的进位提供不竭动力。

二是既要有点的把握,又要抓面的推进。一方面,重点围绕基础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务实战化、队伍正规化等关键点进行深层次解读和研析,明确具体的推进办法和措施。又要从全局出发,在国家和省市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着力于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重点突破、重点攻坚,积极策应、积极助推,努力促进转型升级。为全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同时,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富于挑战性。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在强调宏观指导性的同时,战略措施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具体,便于基层操作实施。目标确立上要具备一定的高度,确保做到既不能够轻易实现,又不是遥不可及。只有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进取,才能奋力夺取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的全面胜利。

三是既要突出长期性,又要体现阶段性。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既要系统谋划和确立影响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又要明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阶段任务,以阶段任务的完成来确保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思想上要有长期作战的打算,防止急功近利,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通过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施,不断推进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是既要在硬实力上下功夫,又要加强软实力建设。平安建设之所以能迅速上升到党委政府层面、从地方推进到全国,是因为它是适应了人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安全形势的需要。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把一个地方的平安安全作为品牌来建设,不断加大技防、物防、人防和平安建设的科技投入,并在政策机制上、宣传氛围上、社会力量动员组织上给予全力支持,在社会治安形势、生产安全形势可能恶化的情况下保持了大局稳定,特别是社会面上的多发性案件、一般生产领域的安全事故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大众的平安安全价值取向的问题、平安建设的主体意识问题、大众的平安行为习惯问题等,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有些顽症甚至根深蒂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硬件投入的问题,也不仅是一个宣传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一个社会的治理,首要的是法律治理。通过法律,给人们一个共同的预期,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法律是事后的惩罚,且调控的更多的是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关系,在时间上它是滞后的,在空间上它是不完全的。因此,在法制治理的同时,还必须齐之以文化。文化是在法律之前用柔性的手段告诉人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该怎么做。人们把这些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自觉自愿地遵守。可以说法制是社会治理的保证,文化是补充和升华。①骆圣宏:《平安文化概论》,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年5月版,第8页。升级版平安江苏建设,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硬件投入,同时还要强化软实力建设,在公民的平安文化行为习惯上有所作为,在机制建设、制度完善上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并且是真正的升级版。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数读江苏
江苏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