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正反问句类型学探讨

2015-04-18 02:30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关键词:客家话官话省略

王 琴(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语言学研究

汉语方言正反问句类型学探讨

王 琴*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现代汉语方言正反问句有“VP-neg-VP”“VP-neg”“K-VP”三种基本类型,诸类型在分布上错综复杂、层次叠加,很多方言有几种形式“并存”现象。这些“并存”形式历史上可能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演变,最终形成共时平面上“并存消长”态势。

方言;正反问句;分布特点;类型学

现代汉语正反问句法格式有“VP-neg-VP”“VP-neg”两种基本形式,其中以“VP-neg-VP”型为主,这种基本格式有完整式,也有省略式,方言中还有“K-VP”格式。那么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正反问句就有“VP-neg-VP”“VP-neg”“K-VP”三种基本类型。

一、“VP-neg-VP”类型的分布特点

“VP-neg-VP”型正反问句在方言中分布最广,北方方言、吴语的大部分、西南官话的大部分、闽语、粤语、客家话(据朱德熙1985、1991)等都采用这种句式。其在各大方言中的表现为:如果是单音节一致性很强,都为“V-neg-V”形式,如果是双音节则呈现出不同的变式,具有不同的类型倾向。

如动词“V”后带有宾语“O”的“VO-neg-VO”型,在南北方言中就呈现出不同的分布倾向:北方方言主要使用后省式“VO-neg-V”类型,这种句式大致分布于从河南、河北、山西一直到陕西、甘肃、青海的广大地区;南方方言主要使用前省式“V-neg-VO”类型,这种句式主要分布于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西南官话以及部分北方方言如东北、山东等地(据朱德熙1991)。但实际情况显然要复杂,这两种句式的分布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有些方言如湘语、赣语、客家话的一些地方以及少数北方话中,这两种句式都并存使用。从目前方言的实际情况来看,前省式“V-neg-VO”的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一方面两种句式并存地区以使用前省式“V-neg-VO”为总趋势;另一方面,前省式“V-neg-VO”句式正慢慢渗透到北方话区,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北方话区所接受。

前省式“V-neg-VO”型在语言学上属于“蒙后省”,后省式“VO-neg-V”型属于“承前省”,按照一般思维习惯,“承前省”在信息链上更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态势,但实际情况则相反,前省式“V-neg-VO”型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占据优势地位,究其原因:

① 语义指向统一。前省式“V-neg-VO”型的语义指向比较单一,两个“V”同时都指向后面的“O”;而后省式“VO-neg-V”中,前一个“V”语义指向其后的“O”,后一个“V”语义则指向前面的“O”,同一个句式中同时出现两种语义指向,一个后指,一个前指,不利于语义的理解。

② 焦点分布集中。疑问句的功能在于传递疑问信息,正反问句的疑问信息是通过谓词的正、反相叠传递的,疑问信息即疑问焦点,正反问句的疑问焦点为“V”“neg-V”两项,前省式“V-neg-VO”型中,“V”和“neg-V”紧邻,焦点相对集中;后省式“VO-neg-V”型中,“V”和“neg-V”中间被“O”隔开,焦点比较分散。

③ 类推互动促进。“VP-neg-VP”句式历史上省略式先出现于“VO-neg-VO”型中,后来类推到“AB-neg-AB”句式中,由此仿造出“A-neg-AB”型,“A-neg-AB”型的普遍使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前省式“V-neg-VO”型的普及和发展。

在“V-neg-VO”型方言中,还有一种 “VV(O)”紧缩形式,这种形式有点像动词的重叠式,其实不然,就目前发表的材料看,这种紧缩式在官话方言、吴语、闽语、客家话、平话等方言区中都有分布。这种紧缩式有两种类别:省略否定词的省略式;否定词和前面动词或后面动词融合成一个音节的融合式。在类型分布倾向上,官话和吴语主要采用省略式,闽语、客家话、平话主要采用融合式,这可能跟方言之间的亲疏、渊源关系有关。下面略举几例:

(1)江淮官话:

吃吃饭哪?吃不吃饭哪?

有有我的?有没有我的?(湖北随州话)

洗洗衣服?洗不洗衣服?

红红?红不红? (江苏泗阳话)

(2)西南官话:

你认认得他?你认不认得他?

她漂漂亮?她漂不漂亮? (重庆话)

(3)中原官话:

致事他知道知道?这件事他知道不知道?

致朵花香子很,是是?这朵花香得很,是不是?(甘肃舟曲话)(邵敬敏等2010:225)

(4)吴语:

晚稻种(勿)种来?晚稻种不种?

买(勿)买西瓜来?买不买西瓜?

伊城里头去(勿)去来?他城里去不去?(浙江嵊县话)(朱德熙1991:327)

在官话方言和吴语中,“VV(O)”式主要表现为省略否定词的省略式。

(5)闽语:

Ny44sεn45nε? 你洗(唔)洗

ny44mεm45mε? 你买(唔)买?ny44k’ng45η? 你考(唔)考?

(福州话)(朱德熙1991:325,略有改动)

福州话中,否定词“唔”[η’]跟前面动词融合成一个音节(据朱德熙 1991),在紧缩式中变成了带[n mη]的鼻音尾音节。

(6)客家话:

明朝你去5去赣州?

明天你去不去赣州?

那股赖子灵5灵气?

那个男孩儿机灵不机灵?(江西于都话)

做24做工?干活不干活?

削24削皮?削皮不削皮?

曾24曾洗衫?洗没洗衣服?(福建长汀话)

飞得高35高?飞得高不高?

曾35曾洗脚?洗脚了没有?

喜35喜欢这件?喜不喜欢这件? (福建连城新泉话)(邵敬敏等2010:225)

在闽语和客家话中,“VV(O)”式主要表现为否定词与前面动词融合成一个音节的融合式。

(7)平话:

nei122x i53m x i53x t33ηao21? →nei122x i53m i53x t33ηao21? 你去不去学校?

mei122iu53mo iu53tsin12?→ mei122iu53miu21tsin12? 你要不要钱?(广西横县话)(邵敬敏等2010:226)

在平话中,“VV(O)”式则主要表现为否定词与后面动词融合成一个音节的融合式。

上面这些方言中,紧缩式与原式在方言中并存使用,这样判断“VV(O)”式是“V-neg-VO”的紧缩形式也合情理,但在有些方言中,“VV(O)”式似乎并不能按紧缩式理解。 据罗福腾(1996),在山东的招远、长岛等地也存在“VV(O)”式的说法,如:

(8)你去去?/这是是你的东西?/你肯肯给他?/愿愿意吃干饭?(招远话)

你会会?/花儿香香?/家干干净?/电影好好看?(长岛话)

山东招远、长岛等地的“VV(O)”式用紧缩解释似乎不通,因为在这些地方并没有并列的“V-neg-VP”式的说法(历史上某一时期当地是否有过这种形式今无从查考),而且周围邻近方言也没有“V-neg-VP”形式正反问句存在。罗福腾(1996)认为这不是紧缩的结果,而是一种用动词重叠表反复问的用法。(罗福腾1996:231)当然,对此种句式的性质问题还有待作进一步确认。

二、 “VP-neg”类型的分布特点

现代汉语中“VP-neg”型正反问句有两个来源:一是历史上独立的“VP-Neg”句式的遗留;一是“VP-neg-VP”句式的省略,这两种来源不同但形式完全相同句式的并存,是不同历史层次演变的结果。如何判断这两种性质不同但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式?学界的观点倾向于:凡是可以补出省略成分且句子语义基本不变的是省略式,如果不能补出省略成分或者补出省略成分后语义发生改变的是遗留式。

现代汉语很多方言中都有“VP-neg”型正反问句存在,东北方言口语中正反问句主要使用“VP-neg”型,只在写文章等书面语中才会使用“VP-neg-VP”句式。另据朱德熙(1991)、黄伯荣(1996)、罗福腾(1996)、邵敬敏等(2003)、郭校珍(2005)等,山东、河北部分地区,山西、陕西北部、青海、甘肃等地方言口语中正反问句也主要使用“VP-neg”型。如:

(9)看电影不?看电影不看?

说清楚没?说清楚没有?

他知道不?他知道不知道?

(东北话)(黄伯荣1996: 694)

(10)你愿意去不? 你想开喽不?

他比你高不? (山东聊城话)

今门儿开会不? 你还记得不?

能干活不? (山东平邑话)

扫干净了没? 脸红了啊没?

手里有钱没价?(山东淄川话)

找到他了没? 想起来了没?

天亮了没?(山东枣庄话)

(罗福腾1996:229、232)

(11)你去哎口 拜 ? (河北获鹿话)

(邵敬敏等2010: 227)

中啊不?行不行?吃了没?吃了没有?

你想去啊呗?你想不想去?

你上北京去过没?你去没去过北京? (河北邢台话)(郝世宁2010: 39)

(12)他吃饭勒不?(山西娄烦话)

家里热呀不?(山西阳泉话)

第明你进城勒不?(山西平遥话)

你圪兀儿呀不?(山西五台话)

(郭校珍2005: 52)

(13)你想家也不?

你是那哥哥的(他哥哥)也不是?

你明儿能来也不?

你北京去过也没? (陕北清涧话)

(朱德熙1991: 323)

这个人你认得嘞不?

这事到底有人管嘞没?

你找见找得着他也不?

电影你看囒没? (陕北话)

(邵敬敏等2003: 45)

(14)你饭吃了没?

你地种的会哩不?你会种地不会?

锅里饭哈有俩不?锅里还有饭没有?

(青海西宁话)(朱德熙1991: 323)

“VP-neg”型正反问句在北部方言中分布相当广泛,且呈连片之势,比较而言,南部方言虽不及北部方言广泛,但在吴语、闽语、湘语中也不少见,粤语中整体虽使用“VP-neg-VP”句式,偶尔也能见到“VP-neg”形式。如:

(15)尔去弗?你去不去?

佢去未?他去没去?

尔有钞票无?你有没有钱?

(浙江金华话)(黄伯荣1996: 701)

今么去勿?今天去不去?

诺同意勿啦?你同意不同意啊?

渠哭口 伐 ?他哭了没有?

诺作业做好的勒口伐 ?你作业做好了没有啊?(浙江宁波话)(阮桂君2009: 255)

(16)你买书不? (湖南湘乡话)

你去唱歌不啰? (湖南娄底话)

你崽伢子过年回来不?(湖南湘潭话)你还想吃土豆炖牛肉不啦?

(湖南长沙话)(邵敬敏等2010: 227)

(17)a 厝里有人无?屋里有没有人?

伊有聪明无?他聪明不聪明?

汝有来无?你来了没有?

汝有食丸子无?你吃元宵了没有?

B 食未?吃了没有?

食饭未?吃饭了没有?

行勿 曾 ?走了没有?

割稻勿曾 ?割稻子没有?

(福建莆田话)(黄伯荣1996: 703)

据黄伯荣(1996),上例 a式为省略形式,因为莆田话里有相应的非省略式;b式不是省略形式,因为莆田话里没有相应的非省略式说法。

(18)汝你有字典无?

汝有去看电影无?

面有红无?

伊去上班未? (福州话)

(陈泽平2004: 457)

你去无?你去不去?

(闽南宜兰话)(余霭芹1992: 283)

据余霭芹(1992),闽南的宜兰、台中、揭阳等地方言中,中性问句主要也是“VP-neg”型。

(19)你食咗饭未?你吃过饭没有?

阿江落班未?阿江下班没有? (广州话)

(邵敬敏等2010: 228)

[n ∂55]饭熟未啊?

你有钱35唔?

你中意广州唔呀?

(广东台山话)(余霭芹1992: 282)

三、“K-VP”类型的分布特点

对于“K-VP”型问句是否正反问句,学界存有争议,从历史演变角度而言,我们把它看作是方言中正反问句的一种变式。

学界普遍认为“K”是个疑问副词,其在不同的方言里读音不同,写法也不一,自朱德熙(1985)后,这种句式曾引起过学界的广泛关注。“K-VP”型问句在普通话中已销声匿迹,在方言中主要分布于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吴语的部分地区,此外,江西、广东的客家话以及胶东半岛等北方方言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其分布区域并不是很广。“K”在不同的方言中写法各异,主要有:“可、克、格、果、咸、给、阿”等,其中大多数声母都读舌根音,对于这种句式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在前面演变章已进行过描述和探讨,此处不再赘述,下面略举几例,以窥其在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如:

(20)江淮官话:

你克相信?你相信不相信?

你克喜欢看电影?你喜欢不喜欢看电影?

你来闻闻这朵花克香?

你闻闻这朵花香不香?

(合肥话)(朱德熙1985:12)

他克来?他来不来?

他克来吱?他来了没有?

我讲的克对?我讲的对不对?

(安徽巢县话)(黄伯荣1996:693)

可酸啊?酸不酸?

你去看看他可在?

你可有钱?

你可曾去过上海?

(江苏东台话)(张敏1990)

你果买笔?你买不买笔?

他果喜欢你?他喜欢不喜欢你?

地下果干净?地面上干净不干净?

(江苏如东话)(季春红2002:69)

(21)吴语:

耐阿晓得?你知道不知道?

耐看阿好?你看好不好? (苏州话)

(朱德熙1985:10)

身体个好啊?

他粳来略? (江苏靖江话)(张敏1990)

可要吃?要不要吃?

可是你家兄弟?是不是你家兄弟?

可去过?去没有去过?

可漂亮?漂亮不漂亮?(扬州话)

(黄伯荣1996:709)

据张敏(1990),靖江话中,未然体正反问用“个 VP”(“个”即“可”)形式,已然体正反问用“粳VP”(“粳”即“可曾”合音)。

(22)西南官话:

你格认得?

你认得不认得?

你格说了?你说了没有?

(昆明话)(朱德熙1985:11)

桃子给好吃?

小朋友今天给上课去?(云南巧家话)

下午给去游泳?

广州的荔枝给甜?

(云南鹤庆话)(张敏1990)

(23)中原官话:

外边是不下雨?

他是没考上大学?

家儿是不宽敞?

孩子是没哭? (山东荣成话)

你是不害怕?是没有人儿?

你是不看见?你看得见看不见?

是没看得完这本书?看没看完这本书?

(山东牟平话)(钱曾怡2001:300)

你可[k’∂]去?你去不去?

你可[k’e i]去?你去了没有?

你可[k’∂] 爱看戏?

你可[k’e i]到过北京没[man]?(河南固始话)

他可[k’∂]是你哥哥?

他可[k’e i]有儿子?

你可[k’∂]吃饱了?

锅里可[k’e i]有饭?

(安徽亳州话)(张敏1990)

山东方言中,“K-VP”型问句中的“K”经常由“是不”和“是没”等充当,形成“是不/是没+ VP”结构,与普通话的“肯定+否定”(VP+不/没VP)结构层次不同;“是不”、“是没”内部结合紧密,“不”、“没”都读轻声,且只用于表达疑问语气;功能上“是不+VP”主要询问未然情况,“是没+VP”主要询问已然情况。(钱曾怡2001:300)

据张敏(1990),固始话中,疑问副词“可”在读音上存在“体”的区别,未然体读[k’∂],已然体读[k’e i]。亳州话中,未然体、已然体中的“可”都读[k’∂],但当动词为“有”时读[k’e i],说明[k’e i]的读音可能与“有”有关联。

(24)客家话:

你咸买得倒?你买不买得到?

你咸冇钱?你有没有钱?

介只妹仔咸靓?

那个女子漂亮不漂亮?

(广东新丰客家话)(黄伯荣1996:714)

你am食茶?

你am前到过北京?

am会落雨?

你am前看过该个电影啊?

(江西全南客家话)(张敏1990)

据张敏(1990),江西全南等县客家方言里有一种较特殊的“K-VP”型正反问句,“K”的读音是零声母、阳声韵[am],全南话未然体正反问用“[am] VP”形式,已然体正反问用“[am]前 VP”形式,其中的“前”疑为“曾”的音变形式。

现代汉语中的正反问句还有用谓词的双音节甚至多音节构成的形式,在方言中多采用“A-neg-AB”省略式,很少使用完整式,这种省略式是受“V-neg-VO”类推的结果,目前无论在南方方言还是北方方言都大量使用。此外,方言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正反问形式,如:“有-neg-VP”形式、“V-neg-V得 C”形式等,由于这类句式通行地域狭窄,且汉语方言情况又复杂多变,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四、汉语方言正反问句分布的类型学特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就目前发表的材料来看,参考邵敬敏等(2010)的调查,我们把汉语方言正反问句大致作如下归类:

①“VP -neg-VP”型,含“V -neg-V”“AB-neg-AB”型及各种变式,如:“VO-neg-VO”“VO-neg-V”“V-neg-VO”“VVO”、“A-neg-AB”“AB-neg-A”等类型。

②“VP -neg”型。

③“K-VP”型。

④ 其他类型,如“有-neg-VP”“有-neg-VP?有”“V-neg-V得C”等。

汉语方言正反问句诸类型在分布上错综复杂,并非“一刀切”样界限分明,很多方言中往往有两种、少数方言甚至有几种形式“并存”使用现象。当然“并存”并非“并驾齐驱”,有的以一种为主,有的两种都比较普遍,这些“并存”形式历史上可能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演变,最终形成共时平面上“并存消长”的态势。除“并存消长”外,邵敬敏等(2010)认为汉语方言在分布上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特点:

一是“对立互补”。表现在两个方面: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包括中部方言)的对立互补,南方方言内部的对立互补。

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的对立互补主要表现为:正反问句的三种基本形式中,“VP-neg”型主要用于北方方言、吴方言及闽方言,其他方言只有少数使用;“V-neg-VO”主要用于南方方言,“VO-neg-V”主要用于北方方言,在湘语、赣语和粤语中的部分地区也有使用;“K-VP”型是近代汉语的遗留格式,主要用于江淮官话、吴语、西南官话和胶东半岛等部分北方官话,江西、广东的客家话也有少量使用。南方方言内部的对立互补主要表现为:吴、湘、粤方言使用“有-neg-VP”句式进行提问,在具体使用时这几种方言也有差异,而闽、赣、客家方言很少使用这种句式进行提问;吴、湘、粤、客家方言使用“V-neg-V得 C”句式进行提问,而赣、闽方言很少使用这种句式进行提问。

一是“重叠交叉”。正反问句的三大类型,“VP-neg-VP”型在现代方言中是基本形式,尤其是“V -neg-V”(单音节)形式几乎每个方言都使用。“VP-neg”型既可以看作是历史的遗留,也可以看作是现代的省略形式,在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中这种形式都经常使用,其他方言也有使用,这种形式的使用范围也很大。“K-VP”型作为近代汉语的遗留,只在北方方言、吴方言及客家方言部分地方使用,使用范围在逐渐萎缩。这三大类型在各方言中并非界限分明、井井有条,往往呈现重叠、交叉现象,至于各种变式情况的使用,更呈现错综复杂格局。(邵敬敏等2010:235)

总之,汉语方言正反问句在分布上并非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而是类型交错、层次叠加。对汉语方言正反问句类型学研究要从历时共时两个层面、时间空间两个视角入手,既考察地域毗邻与隔离形成的方言间相互影响与渗透情况,又考察历史演变与传承因素造成的方言间的类型差异,这样对于同一个方言中出现各种类型及变式并存消长、重叠交叉现象就不难理解。一句话,汉语方言类型分布体现的是一种“整齐与交错并存,有序与无序共现”(邵敬敏等2010:236)的格局。

[英]伯纳德•科姆里.2010.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第二版[M].沈家煊,罗天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泽平.2004.北京话和福州话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J].中国语文,(5):452-459.

郭校珍.2005.山西晋语的疑问系统及其反复问句[J].语文研究,(2):49-61.

黄伯荣.1996.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

季春红.2002.如东话“果 VP”句式的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69-72.

罗 福 腾 .1996.山 东 方 言 里 的 反 复 问 句 [J].方言,(3):229-234。

钱曾怡.2001.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阮桂君.2009.宁波方言语法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王鹏翔.2003.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 一个类型学的过渡格式研究[J].方言,(1):40-48.

邵敬敏,周娟,等.2010.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余霭芹.1992.广东开平方言的中性问句[J].中国语文,(4):279-286.

张 敏.1990.汉语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学研究:共时分布及其历史蕴含[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

朱德熙.1985.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10-20.

朱德熙.1991.“V-neg-VO”与“VO-neg-V”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J].中国语文,(5):321-332.

A Typological Discusion of Negative Questions in Chinese Dialects

WANG Q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00)

There are three basic forms of negative questions in modern Chinese dialects: “VP-neg-VP”, “VP-neg-neg”, and“K-VP”, and these forms are anfractuous, overlying in distribution. There are some coexisting phenomena among many of these forms in dialects. These coexisting forms may have gone through a shifting period, and become a situation of “coexisting and declining” in the synchronic dimension.

dialects; negative question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ypology

H07

A

1004-4310(2015)02-0050-06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12

2015-01-0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AHSKY2014D139)。

王琴,女,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方言。

猜你喜欢
客家话官话省略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有趣的客家话
中间的省略
诏安客家话单元音的统计分析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韶关客家话播音主持价值论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