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红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福建 漳浦 3632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抓好德育工作。身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不仅要承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任务,还要承担德育教育、落实德育的重任。那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从“趣”入手渗透德育。
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汉语拼音,它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汉语拼音的教学抽象、枯燥、乏味,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拼音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进行教学。比如:教学“ü”的拼写规则时,教师编了一个故事:星期天,小ü高高兴兴地出门找朋友玩,拼音妈妈告诉它要有礼貌才能找到朋友。它看见“j、q、x”迎面走来,可高兴了,赶紧摘下帽子,有礼貌地说:“大家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j、q、x”异口同声说:“欢迎你,我们一起做游戏吧!”当ü不戴帽子时,与j结朋友成了“ju”;跟 q结朋友成了“qu”;和x结朋友成了“xu”;ü自己成音节时像变魔术般地化成“yu”……它们玩得真高兴。玩着玩着,ü淘气了,戴上了帽子,“j、q、x”就不和它做朋友,都走开了……学生听到这样饶有趣味的故事时,不仅记住了ü与“j、q、x”相拼及整体认读音节时要去掉上面两点的拼写规则,学会了新知识,还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欢迎,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道理。当一个个枯燥的汉语拼音变成了教师口中一个个鲜活故事的主人公,学生就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学好拼音,也把一个个道理记在心上。
编故事进行拼音教学,寓教于乐,还让学生从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么有趣的拼音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让他们为中国人有这样的文化而感到自豪,并立志把拼音学好。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方方正正的汉字,有其独特的含义,显示出中华文字的魅力。教师在教识字时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比如:教学“日”字时,教师用课件展示文中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自己的发现。很快,学生就纷纷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图下的字与上面的实物图很像。”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因势利导说:“这种文字叫象形字,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学生听了后异常的兴奋。教师趁机问:“今天我们要在班级里开展各国语言文字选美比赛,大家有兴趣吗?”顿时,学生像炸开锅的开水沸腾起来说:“有!”尔后,教师再展示出“日”字的中文、英文 (sun)和日文 (ひ、にち)写法的课件,问:“你们看哪个国家的文字书写最美?最有意思?”这样直观教学,学生一目了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祖国的文字最美!”“我们祖国的文字最有意思!”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之受到祖国的文化美的熏陶。此时再让学生学习写字,学生写的特别认真。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被表扬,他们在识字的同时,受到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教育,也自觉地把文中小朋友的做法带到生活中,德育教育的目的自然达到。
古诗短小精悍,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淘洗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它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低年级的古诗学习的目标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草》这首古诗时,教师先配乐范读,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准字音,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观看诗的动画视频,直观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而后,师问:“你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中体会到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很顽强。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火烧得那么厉害都烧不死它,第二年,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说得好!你们认为,小草被火烧时害怕吗?
生:我认为它不害怕,它很勇敢!
师:是啊,小草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都挺过去了,多么顽强啊!以后你们遇到困难时,要怎样做?
生:学习小草,勇敢地战胜困难。
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品读诗句,感悟诗的意境,从而受到德育的熏陶,可谓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尤其是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文章简短,读来朗朗上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关于低年段阅读的前两个目标为: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时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还要挖掘文章蕴含的德育因素并进行渗透。比如《美丽的小路》,教师范读后,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比赛,喜欢新颖的心理特点,采用让学生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课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乐在读中,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书中对文章有了较深的理解,此时,教师问:“鸭先生门前的小路以前是什么样的,后来呢,美丽的小路是怎么不见的,美丽的小路后来找回来了吗?”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他们经过讨论交流后,有感而发地说: “要是我们乱扔垃圾,破坏美景,也会像鸭先生那样找不到美丽的小路。”“我们要保护环境,让家园永远美丽。”下课后,学生自觉地捡起教室里、走廊上的垃圾,自觉地为美化校园行动起来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教学生学文,还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渗透德育,可以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美德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1]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