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利器——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学为例

2015-04-18 06:34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国体政体命题

何 菁

(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培养和考查的重要能力。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强调了“探究”却忽视“论证”,结果“探究”沦为了形式,过于追求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带来视听效果上的震撼,课堂教学呈现幼稚化、肤浅化、无趣化。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大特点就是说理论证,通过说理论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开启思维、感悟原理,实现思想的培育、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的教学来谈谈“论证式”教学。

一、“论证式”教学需要一个明晰的论证命题

“论证式”教学,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因此不仅要探究“是什么”,而且更要探究“为什么”,而“是什么”“为什么”又必须聚焦一个主题,即需要有一个明晰的论证命题。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见“知识”,不见“核心”,更不见“依据”,在每一模块的第一堂课上,习惯向学生介绍整个模块讲什么,有哪些知识,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概览,此时的教学主题是“总体介绍”。采取罗列式的引领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师不注意条件的变化,在“总体介绍”的条件下适用的方式,不等于在正常教学过程也可适用。

这种罗列式的教学,只能告诉学生“教了什么”,即描述介绍了知识;却不能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的”,即依据是什么,道理在哪里,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 (命题)论证说明某一个观点 (政策),或者探究某一个观点 (政策)背后的原理依据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是一种典型的强迫教育,这样的教学必然弱化思想政治学科论证性的特点。

那么,如何把握“核心知识”?笔者认为,“核心知识”是某一教学内容的主干知识,包含着其他知识或与其他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一个由多个层级建构的知识体系。例如《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这一模块核心知识有“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际组织”等,而就“国体”知识而言,又可引伸出“民主”“专制”等第二层级的知识等等,从而支撑起“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核心知识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就必须体现核心知识,聚焦核心知识。

二、“论证式”教学需要一个明晰的内涵论证过程

内涵论证过程就是围绕命题探究论证命题的特征、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是一种纵向的探究论证命题内涵的活动,而这种论证性的活动就是逻辑推导活动、思维启悟活动、观点 (看法)碰撞活动,通过论证性活动进一步把握命题的规定性、科学性、合理性,由此变外在“强迫”的学习为自觉“内化”的学习。可是,我们的教师往往只是以“罗列”和“介绍”的方式“强迫”学习,例如:

1.什么是国家制度?

2.国家制度有哪些类型?

3.民主制比专制进步

这种“罗列式”的教学,具有三个弊端:第一,难以透视知识,难以呈现知识的内在性、关联性;第二,难以把握知识,难以阐明“依据”“道理”;第三,难以引发学生深究知识,难以培养学生论证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就“国家制度”的教学,笔者认为不能简单从“制度”到“制度”,而应该以国家制度的本质特征为线索剖析论证,从而呈现给学生一个有理有据的“国家制度”的核心知识体系。例如:

师:古希腊这个国家的文化是辉煌灿烂的,构成了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那么她的政治制度又具有什么特点?

生:主要特点是有民主的,又有专制的 (不同部落)。

师:怎么理解?

生: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

师:那么古希腊国家民主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古希腊民主主要集中表现为:“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等。

师:是的。那么此时的民主是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吗?

生:此时的民主不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只属于统治阶级。

师:(追问)那么为什么民主不属于全体社会成员?

生:因为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民主。

师:什么是统治阶级呢?

生:就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说只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有民主可言。

师:好,大家想想,此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又是哪类人?

生:(少数人能反应出来)生产资料所有者。

师:很好。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谁就在经济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人,在政治上又怎么样?

生: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人,政治上就必然成为统治阶级。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师:可见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表现为:

(副板书)生产资料占有者——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统治阶级 (政治上掌权)

师:(继续引导)刚才我们讨论“民主”问题,那么与民主制相对立是什么?

生:专制。

师:专制有何表现?

生:统治阶级凭自己的意志操纵一切。

师:是这样的吗?能否用事实说明呢?

生:像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就是采用君主专制的政体,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实行专横统治,帝王或君主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

……

上述的教学片段,就是通过“民主”与“专制”的剖析,让“国家制度”立体化,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国家制度”这一个核心知识。

三、“论证式”教学需要一个明晰的内联论证过程

内联论证的过程就是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论证过程。这是一个横向的探究论证命题的活动,而这种论证性的活动就是探寻知识间的必然联系,明确“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质的规定性。例如,“民主”与“专制”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制度”问题,而“国家制度”又涉及到“国体”“政体”的问题,因此要把握“国家制度”就要论证“国体”与“政体”有什么关系以及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关系。二者之间至少有三层关系:

其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要论证这一观点,就要引导学生论证二者的相“一致”性,即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不同性质类型的国家决定了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这就说明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

其二,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要论证这一观点,就要引导学生在论证国体与政体相一致的前提下,论证国体与政体在特定条件下有不相一致的情形,即相同的国体,却有相异的政体,是因为政体除了受到国体的决定外,还受到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

其三,政体服务于 (反作用于)国体,适合则促进,不适合则阻碍。尽管国体与政体在特定条件下有不相一致的情形,但从根本上,任何政体都是服务并服从于国体。如果一个政体不适应或不能为其国体服务的话,就必须加以改革政体。

四、“论证式”教学需要一个明晰的依据论证过程

“论证式”重在“论证”,而论证若从功能的角度,主要有依“理”、依“据”、依“规”的论证。依“理”,就是从知识的本质规定上作出论证,它主要有纵向与横向两方面;依“据”就是从存在的条件上作出论证,它主要从事物 (知识)存在的不同角度论证;依“规”就是从工具的层面上,合符逻辑地层层推进展开论证,它主要贯彻于论证始终。延伸论证的过程就是探寻知识存在依据的论证过程,一般可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哲学等综合角度论证,这一过程就在于论证知识 (命题)的必然性,从而确立知识 (命题)的价值与地位。例如,《国家和国际组织》中的“国家制度”命题,可以从“哲学”“经济”的角度寻找它的存在依据,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国家制度”的建立是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不同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占有者),就有不同的上层建筑 (国家制度),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一个共同的社会条件下有多样的国家制度,而不同的国家制度对不同的社会 (民族)的发展走向又有着不同的影响。

[1]林藩.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性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4.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国体政体命题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日本宪法学说史中的“国体”概念:一个比较的视角
对“人民共和国”的审视思考
一个新的政体模式:半总统制政府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变迁理论及启示
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