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之转变与课堂教学之创新*
◎福建省闽侯县东南学校 曹 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转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逆转“教”和“学”的课堂关系,运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使用预习导案和预习导纲引导学生先学,还可以竞赛为平台鼓励学生课前感知文本、以讨论为途径引导学生课前探究文本、以提问为突破激发学生课前思考文本、以想象为手段催发学生课前迁移文本。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
新课标;语文教学;学习方式;创新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为转变旧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逆转“教”和“学”的课堂关系,教师可运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更有目的性,避免盲目性,我使用了预习导案和预习导纲。包含以下预习内容: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字词,为理解文本扫清字词障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风格和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大意;理清写作思路;赏读语言魅力;质疑问难。预习导案和预习导纲略有区别:预习导案针对课文内容、文章结构、关键语句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它是预习导
纲的细化,是课堂问题的提前思考;预习导纲是让学生概括内容、梳理思路、品味自选语句,而没有具体的思考题,是预习导案的提炼,它重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面对文章,从何处入手预习,按什么步骤预习。每篇课文的预习导案是不同的,而用的预习导纲则是一样的。如果想让学生预习时有依可据有章可循,预习更有针对性更规范化,可使用预习导案;如果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或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建议选用预习导纲。有了预习导案和预习导纲,学生就可以在上课前更好地自学语文课文,语文的预习作业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在学生“先学”的前提下,教师再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先前自学的字词和查找的资料基本上不多花时间,只是检测或展示一下。对于内容、思路、语言,着力是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困惑的或文本解读上有误差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来交流讨论参与学习,教师只是更正点拨,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先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后教”做到有的放矢,以学生的“学”决定“教”的内容,真正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点集中,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过程,其中受到学生的兴趣、注意力、意志力的影响。如果三年每篇课文都一成不变地运用导纲和导案去上,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的。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语文课堂常教常新,在“先学后教”的大理念下,我又进行了小小的创新:
1.以竞赛为平台,鼓励学生课前感知文本
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竞争意识。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对通俗易懂的文言文《孙权劝学》,我没有分发预习导案,也没打算详细讲解课文,只是在课前告诉学生明天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来学习这一课,优胜组的奖励是适量减免作业。学生听完热情高涨,赶紧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辨字音、析词义、译句子去了,这一课的内容也就不教而会了。学生利用大脑中储备的文言知识和已掌握的翻译方法自学文言文,要比课堂上听教师串讲下来,吸收得更好。对于识记性知识量多的教学内容,我也如是处理。在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大家去准备,然后花一课时开展戏曲知识竞赛,并把学唱戏曲作为附加分。学生也在积极地准备中了解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培养起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因竞赛激起的好胜心促使学生积极准备,这些该学的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准备中积累起来了。这种对课本知识的提前感知、识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2.以讨论为途径,引导学生课前探究文本
《诗经·卫风》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文课堂上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循着作者留在文中的思维的痕迹有效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共同探究中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又学会接受批判和批判他人,互相取长补短;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比如,八年级下册的议论性散文《敬畏自然》从宏观上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篇道理抽象、内容博杂、形式灵活的文章,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语言上又有许多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需要仔细体会。对于刚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很难读懂它的主要意思。我尝试着长文短教、繁文简教。课前要求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别用十一句话、四句话、一句话来压缩课文内容,还原写作提纲,学生在讨论纠正中寻找作者的想法,逐渐明了文意,理清脉络。在这一背景下,再来深入细致地学习课文内容,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准确到位了。这种对教材的预先琢磨、熟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露。
3.以提问为突破,激发学生课前思考文本
小说《社戏》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与学生生活贴近,故事性强,学生都能读懂文意。为此,我设计这样的教学:“在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1—3段,以此为例,让学生对后面五块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认为文章写的最精彩的部分,设计五道问题写在作业纸上并作答。第二课时学生担任小教师提问其他同学,并分析比较自己的问答和答题者的回答有何异同,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明确答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学不只是教学生怎样回答问题,更要教学生怎样问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自我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个体性思维,不断让学生在课前设疑,也鼓励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随堂生成问题。对于随机生成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兴趣讨论的。整个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着研究的乐趣。这种对文本的提前思考、钻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
4.以想象为手段,催发学生课前迁移文本
像《诗经》两首这样意境优美的诗歌,我常常在教学新内容前叫学生闭眼听读配乐朗诵,让他们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自由想象诗歌中如画般的美景,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描绘出来,并与同学分享,我在一旁适时纠
正、点拨或补充。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启迪、文化的滋养和心灵的净化,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也就生成了。《核舟记》课后是有要求背诵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把五个人物的动作、神态、手中物和所处位置想象出来,并让场下的同学对照课本来导演,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内容就有深刻印象了,背起来自然条理清晰了。课文中有的关键语句意味含蓄,往往存有一些空白,如七下《猫》中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不同,我引导学生去想象两只猫丢失后主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而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情怀,填补作品中的情意留白。这种对文本的补充、延伸、拓展甚至重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化。
教无定法,教师不能用固定的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所有的文体和文本,也不能用固定的一种教学方法去套所有的施教对象。它需要教师潜心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能一味求新求异,它必须遵循一定原则,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又有法:
1.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应立足于新课标和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贵在创新,但创新要植根于新课标和文本。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组织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和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必然不能忽视新课标,若把新课标搁置一边,就会造成课堂教学创新的方向偏离本位。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要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新课标关于教学的定位,明确创新的语文课堂要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该怎样评价学生。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然后激活积淀、触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也绝不能脱离文本借题发挥,而应尊重文本、紧扣文本。语文教师要准确解读新课标,深入钻研文本,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把舵。
2.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应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的创新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先学粗略地感知所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眼、耳、口、心并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体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引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析;必须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交流,读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或感悟。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不应只为学优生服务,也要让学困生得到帮助、改进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应坚守住教师的主导地位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完全扔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去熟悉教案,在最后十多分钟进行归纳;还有的是叫学生去讨论问题,教师在一旁休息或走来走去,讨论时间一结束,随便评价一下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学生是在放羊式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的,学得一知半解,这样的“自主”学习比填鸭式的学习更不可取。其实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创新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教师科学的组织、正确的指导、合理的评价、适时的督促和鼓励。语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不断地给学生以帮助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堂的创新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长才学、开阔视野、多方涉猎而厚积薄发;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和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善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梳理自己教学的得失成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发挥教育机智,不断生成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新课堂。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更需要教师在不断学习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语文课堂的创新之花不断精彩绽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责任编辑:石修银)
*本文系2013年度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FZ2013GH12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