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蓓
(安庆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节事,是节庆、事件等人为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各种文化庆典、文艺娱乐活动、商贸会展、体育赛事等等。近十几年来,节事及节事旅游因其功能强大和影响深远而发展迅速,成为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节事活动的发展,节事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外的节事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最早从旅游角度研究节日、特殊事件、体育和仪式的文献分别出现在1961年、1963年、1966年和1972年[2]。1970年Meyer按照主题对旅游节事进行分类,并就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旅游节事作了对比研究[3]。1984年Ritehie就旅游节事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同期开始出现专门研究节庆的论文和专著[3]。90年代之后,节事研究更加活跃,其文献之多和涉及面之广都是近年来旅游研究各个领域中少见的[1]。进入21世纪,研究范畴有了进一步拓展,从关注重大节事,到关注一般节事[4],从关注节事自身的运行规律,到关注节事的载体——举办城市,并针对特定节事,开展与节事举办地发展的相关研究[5]。国内的节事研究始于90年代,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比较零散。1995年吕镇、王艳红等对西安、潍坊等地节庆日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节庆日设计的一般原则[6]。1998年朱佩军就城市旅游节庆活动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进行了探究[7]。从这一年开始,国内研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节事吸引物、节事目标、节事运作、节事产品、节事影响这几个方面[1]。2005年之后,国内的节事研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节事影响和节事生产运作的关注不断加强,并开始涉及到城市节事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关系问题[8-9]。从国内外的研究看,个案研究多系统研究少;城市和国家这两种地域范围层面的研究多,其他地域范围层面的研究少。针对跨市界域的旅游开发区域这种地域范围层面内的节事状况,所作的系统研究尚未出现。
1.研究区域概况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是国内旅游发展起步较早的区域。作为安徽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它在安徽省旅游经济的迅速崛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节事活动正是该区域所着重打造的旅游系列产品之一。示范区是在“两山一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临我国最富庶的长三角,西沿长江黄金水道庐山、洞庭湖、张家界等著名景区,辖34个县(市、区),涉及7个地市,总面积达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10]。部分类型的节事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
本研究对示范区节事活动的发展情况从时空两方面进行考察。在时间上,考虑到2006年安徽省首次提出设立皖南旅游示范区的构想,为使分析更有针对性,选择在此之后的2007-2011年作为分析时段;在空间上,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可得性,以示范区所涉及到的七个地级市作为分析单元。基于发展的内涵不仅包括发展的规模,还包括发展的水平,而对于节事活动来说,发展的规模可以用节事的数量来衡量,发展的水平可以用节事的质量来衡量,因此本研究主要从节事的数量和质量上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在质量的衡量上,主要采用旅游收入指标。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安徽旅游网、安徽旅游活动网、示范区所涉各地政府网站、旅游官方网站及统计局网站中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深入访谈、以及当时相关报道的资料进行补充。
1.时间规律
(1)年份的变化
为了了解示范区节事活动发展的年份变化情况,运用excel软件对示范区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发现这五年间共举办了257场节事。为了直观展示这五年来示范区节事数量和旅游收入随年度变化的情况,特将其绘制成双纵轴折线图(图1)。
图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节事发展的年度变化图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1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节事活动的发展,在数量上经历了一个先从少到多后又从多到少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节事数量大幅下降的2011年,却是旅游收入达到最高的年份。
根据示范区节事活动随年度变化的情况,大致可以把示范区节事活动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2007—2008年,2007-2008年是示范区节事活动的探索期,这段时期所举办的节事以产品展销为主,总体来说,这个阶段节事种类较为单一,活动内容比较单调。节事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弱于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
②2008—2009年,2008-2009年是示范区节事活动的扩张期,这段时期各种各样的节事的种类迅速增加。节事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
③2009—2010年,2009-2010年是示范区节事活动的成长期,大大低于前一阶段的增长率,旅游收入也在继续增长,基本和前一阶段差不多,还略有上扬。这个阶段节事活动在类型上增加不多,各种类型节事活动的数量均衡发展,出现大家同时并存、平分天下的局面。不少在前两个阶段由当地主办的节事在这一阶段都上升到与省里有关部门或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主办。
④2010—2011年,2010-2011年是示范区节事活动的优化期,这个阶段以展销为主的节事活动减少了很多,新诞生的基本都是都市娱乐型的节事活动和大型的综合类的民俗节事活动。虽然节事的举办数量下降了,但旅游收入有大幅提高。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发展特点,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说,节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变化是节事主办方的办节思路转变的结果。从客观方面来说,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示范区各地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环境的容纳性也大大提高,同时还催生出游乐园、民俗村、文化广场、会展中心等各种新的活动场所,这些都为节事活动的发展升级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还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所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加大、业余时间的匮乏等,使得当代人特别是青年人越来越渴望暂时逃离繁忙而单调的日常生活,通过短时间的纵情释放来调整身心[11],而节事活动特别是那些内容丰富、娱乐性强、时间跨度又恰如其分的节事活动无疑会因更能符合当代人的这一需求而备受青睐,这是导致节事活动发展变化的市场条件。
(2)年内的变化
为了找出示范区节事活动年内的变化规律,根据统计资料,对示范区节事月度举办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节事月度分布度图
根据上图的峰谷走势分布来看,示范区节事具有以下月度变化规律:4、5、10、11月是一年中节事举办的高峰时间,其中,10月节事数量占全年节事总量的15.95%,为节事举办的最高频段。1、7、12月分别为节事举办的3个低谷。
上述月度变化规律的形成,主要与四方面因素相关:一是气候因素。二是资源因素。三是节假日因素,5月份正逢五一假期,而10月份恰逢十一假期。四是民俗因素,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喜欢春季踏青、秋季登高的心理习惯[12],选择在这样的时段多多开展节事活动,无疑能够吸引来更多的人气,从而产生更高的节事效益。从节事举办的效果上来看,旅游收入的月度变化情况和节事数量的月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正好印证了上述分析。
2.空间规律
为了了解示范区内节事发展的空间波动的总体状况,有必要对示范区的节事发展规模状况和节事发展质量状况分别进行衡量。为此,选取统计学中用来反映总体中各部分离散程度的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两项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代表节事发展规模的节事数量和代表节事发展质量的节事旅游收入这两项分别进行测算。
为使研究能体现出该区域内节事在空间的变化情况,研究采用建设示范区的起步时间即2007年和最近一年即2011年的数据,将这两年的节事数量和旅游收入的空间变化情况绘制成双纵轴折线图,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2007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节事发展的空间变化图
图4 2011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节事发展的空间变化图
经过测算得到,2007年节事数量的标准差是4.46,变异系数是0.77;旅游收入的标准差是33.47,变异系数是0.72。2011年节事数量的标准差是4.53,变异系数是0.74;旅游收入的标准差是73.18,变异系数是0.55。上述测算结果表明,示范区内的节事活动,其节事发展的规模和节事发展的水平在该区域内部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其中,节事发展规模的差异程度又要大于节事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这两种差异程度的距离拉大的趋势。示范区出现这样的总体波动状况,说明组成示范区的各地市的节事发展状况存在有较大差异。为此,对示范区内各地节事发展的具体状况作进一步研究。
3.时空交合的重要特征
为了了解示范区各地的节事发展状况,借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结合本研究的对象对矩阵加以改造。以节事的数量水平(用节事数量占区域节事总数的百分比表示)为横坐标,节事的质量水平(用节事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百分比表示)为纵坐标,两组坐标的平均值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形成基于波士顿矩阵原理的四象限区间,每一象限都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而示范区内每个城市节事的发展水平都会与这个坐标系中的一点相对应。
①第一象限:代表明星类节事发展水平,其节事质量的发展水平高,节事数量也较多。②第二象限:代表幼童类节事发展水平,其节事的数量不少,但旅游收入相对不高,节事发展处于效率较低的状态。③第三象限:代表瘦狗类节事发展水平,其节事数量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④第四象限:代表金牛类节事发展水平,其节事举办数量较低,但旅游收入相对较高,节事发展处于效率较高的状态。
用以上方法对示范区各城市的当前节事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发现位于第一象限的有黄山市,位于第二象限的有安庆市和芜湖市,位于第三象限的有宣城市、铜陵市和马鞍山市,位于第四象限的有池州市。如图5所示。
图5 2011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节事的矩阵分析图
由此把示范区内的城市划分为三大类:
A类、节事发达城市:这是示范区中具有明星类节事发展水平的城市,也是区域内节事发展水平总体领先的城市,即黄山市。B类、节事发展城市:包括示范区中具有幼童类节事发展水平的城市和具有金牛类节事发展水平的城市。这些城市的节事发展呈现偏颇的状态,或者需要在节事数量上有待提高,或者需要在旅游收入上有待提高。这些城市如今有安庆市、芜湖市和池州市。C类、节事落后城市:这是示范区中具有瘦狗类节事发展水平的城市,也是区域内节事发展水平全面落后的城市。这些城市有宣城市、铜陵市和马鞍山市。再用此种方法对前四年的情况进行历史考察,发现各个年度示范区内均呈现有节事发达城市、节事发展城市和节事落后城市并存的局面。其中,芜湖、安庆两地分别由开始的第三象限和第一象限变动到如今的第二象限,也就是分别由原来的节事落后城市和节事发达城市变成了现在的节事发展城市,而宣城和马鞍山则由最初的第二象限变动到如今的第三象限,即由原来的节事发展城市变成了现在的节事落后城市。考察示范区各城市节事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发现正是由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节事活动虽然成为其旅游产品开发的一大热点而备受关注,但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发展各异。
在年度的变化上,区域内节事活动整体上要经历由探索期、扩张期、成长期到优化期这样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月度的变化上,4、5、10、11月是一年中节事举办的高峰期,1、7、12月为一年中节事举办的低谷期。
在区域空间范围内,节事活动在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两方面都存在着不均衡性。其中,节事发展规模的差异程度大于节事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这两种差异程度的距离拉大的趋势。组成区域空间的各地市,因为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文化地理因素的不同,其节事发展地位也各不相同,出现同一旅游开发区域节事发达城市、节事发展城市和节事落后城市同时并存的格局。
本文在研究中以安徽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作为研究的地域范围。由于节事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状态、资源状况、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不同的旅游开发区域,节事活动的发展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本研究考察的时间跨度只有五年,在更长的时间跨度背景下,旅游开发区域内节事活动的发展变化是否又会出现新的特点,这也是以后需要作后续深化研究的。本文就旅游开发区域内节事活动的发展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它们和节事活动发展变化的状况之间存在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这些都值得在以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研究。
[1] 戴光全,左平,肖璐.1995至2010年中外节事研究的比较和启示[J] .人文地理,2012(2):17-25.
[2]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示(上)[J] .旅游学刊,2003,18(5):26-34.
[3] 苏静.旅游节庆的品牌化研究——以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为例[D] .四川师范大学,2008.
[4] Gnoth J,Anwar S A.New Zealand Bets on Event Tourism[J]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0,41(4):72-83.
[5] David C.A New Event,the 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Helps Barcelona Transform an Ailing District[J] .Architectural Record,2004,192(6):56.
[6] 吕镇,王艳红,李天恒.旅游节庆日产品的设计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1995,10(1):71-74.
[7] 朱佩军.旅游节庆是都市旅游的生力军[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9(3):42-43.
[8] 张玲,邬永强.标志性事件与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J] .经济地理,2010,30(8):1304-1309.
[9] 刘乃芳,张楠,王英姿.基于多样性城市事件视角的城市空间研究[J] .经济地理,2012,32(3):75-81.
[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设立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通知[Z] .2009-07-09.
[11]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庄华峰.中国社会生活史[M].合肥工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