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凤
【摘 要】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是指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推出的一种招生形式。它为那些因中考失利失去信心的学子提供了另一条大道,因此很多学校和老师对单招班学生的教育往往是知识教育重于德育。然而,事实上,知识,道德,缺一不可。
【关键词】对口单招;德育;智育
对口单招探索了一种新型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也有力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欢迎。它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那些中考失利失去信心的学生提供了另一条通往大学的道路,因此很多学校和老师对单招班学生的教育往往是知识教育重于德育。而我校却创新地提出并建构了“善知教育”校本特色教育系统。所谓“善知教育”,是以“善知共生”为教育目标,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的融合性和相互间的不可或缺性;强调善良与智慧、策略和知识共生共长、互为补充。以下是本人担任单招班班主任的一些浅见:
一、深知以德育促知育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就是在这个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显然知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那些无法跨入普高校门而无奈选择对口单招的学生而言,单招考试就是他们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跳板,知识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至于德育,只被当成一种形式。但北大一名教授曾经说过:“智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次品;体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废品;美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低档品;德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危险品。”这句话精辟地说出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和个人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职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历程中的第二“断乳期”,由于各种因素,学生们的德育素质普遍不高。比如,我班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优异但情感冷漠;还有些学生屡次违反纪律。针对此现象,开展“以德育促进知育,知育带动德育”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班级中以德育促智育的具体实施
1.丰富的主题活动触动学生的心灵
以重大节日为载体,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我校会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或庆祝日组织扫墓、表彰或“树校园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创新精神。
此外,班级还会开展生动的主题班会。如在“不要跨越人性道德最底线”的主题班会上,让大家了解了一些公众关注的道德事件——“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我爸是李刚”,“药家鑫”等事件,同学们通过此次班会了解了仅仅拥有知识的人并不能叫做国家的栋梁之才,有才无德,最终可能会走向违法和犯罪。这些鲜活的例子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不再冷漠,不再轻视德育素质,让他们下决心要做有才有德的接班人。
2.严格的德育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多加强对他们的团结一致、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教育很重要!现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就不会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会以集体为重!现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后他们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至于悲观消极,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现在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以后他们就不会在他人面前擅自许诺,任何情况下都会“以诚待人”、“实在办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班委会组织全体同学经过慎重讨论确定了符合班级特色的班风、制定出了班级公约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所有同学都能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行为规范,营造了良好的班风,班风带动学风,学习成绩步步高升。
3.全新的德育大厦实现学生的梦想
构建全新的德育大厦—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三结合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在三方联系中,学校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德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学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班通过以下途径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开好家长座谈会,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
社会对学校教育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中积极有利于学校教育的一面,积极吸纳与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增进社会对学校的了解。我经常组织学生观摩企业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让学生了解企业所需人才,从而对社会有逐步的了解和适应。“三结合”教育目标是具有同向性的,它对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实现学生最终的单招理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祖国未来的前景更加辉煌灿烂,中职校面对着特殊的群体应挑起德育的大旗,每一个职教人更应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而每位和对口单招有着密切联系的职教人更应德育、知育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刘晓敏.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考验,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