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竺
【摘 要】作业与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和评价,是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自信,弘扬个性,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意义重大,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合理作业;合理评价;促进发展
作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它不仅集中地反馈了学生在巩固、加深对所学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方面和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水平方面的基本信息。对于学生而言,作业也是巩固课堂知识,发展情绪情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其功能在于立足素质养成,涉及到动口、动手、动脑的培养,预习和小结,沟通和合作的训练,时间的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走入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因此,转变观念,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作业过程,合理安排作业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升素养意义重大。
一、学生作业的现状分析
(一)作业布置随意,缺乏规划
作业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有利消化和记忆教师讲述的知识和课本中的知识。作业的过程,又是扩展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只是,这样的强化作业,必须依照合理的计划而展开,任何脱离计划的随意性安排,都必然会加大学生的作业负担,违背作业布置的初衷,远离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作业布置量大,缺乏精选
当今的教学活动中,用作业来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的事,屡见不鲜。有不少的教师,担心自己不布置作业,其他学科的教师便会用作业将课余时间抢占过去,学生便没有时间完成该学科的学习任务的复习和消化,于是,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先找一些题目,让学生忙起来。似乎学生做了作业,便等于完成了该学科应有学习任务。这样的老师确实不少,着实可悲又可叹。
(三)作业布置盲目,缺乏目标
学科间比拼作业量的行为更令人悲叹的,是学校的集体性比拼作业量行为。目前,还是有一些学校,担心闲暇时光玩失了学生的斗志,便力求将学生拉到书山题海中,用无休无止的作业,磨掉学生的一切棱角。遗憾的是,这些作业,基本上只停留在抢占时间这一最无价值的目的之上。这样的目标,跟服务于生命的终极发展需要的目标相比,相差甚远。
二、寻求合理的作业设计,让作业成为提升素养的途径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是不可缺少教学环节。《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无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学生主动的见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等进行学习。”新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业设计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向教育思想。
(一)作业设计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进行差异施教。学生的学习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就前者而言,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一样,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的理解也不一样;就情感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态度、自信心等集中表现为学习的持久力,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强弱都会影响这种持久力的长短。
1.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我们要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不是把差异看作问题,而是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可分层设计作业:A类为基本题,通常题量为3~5题;B类为提高题,通常题量为2~3题;C类作业为发展题,通常题量为1~2题。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2.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卷调查表明,一定比例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没有,把做作业当作负担,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作业和抄袭作业现象。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善的。尤其应当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题目的入口平台应当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常变换。应多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或带有一定趣味性与创造性的题目。尽量从学科美的角度,从和谐的角度,自然而然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过去的,甚至包括现在的相当部分作业中,独立思考受到了过于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课程还应倡导资助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无疑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把交流合作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予以关注。
(三)作业设计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讲究“整体性”
即时,指的是作业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是要求作业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任何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共存于一个完整而又严谨的体系之中。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必须既“前瞻”又“后顾”。前瞻,指的是应选择能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埋伏笔的题目:后顾,则是指题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前面已有知识与新知的整合,力求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作业应满足适量性
尽管作业有许多正面功效,包括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事实性信息,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以及促使家长对子女学校教育的参与等,但只重量而不重质的作业的负面影响更大。它会压垮学生,并使学生感到厌烦;它会使学生不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发展,并为按时完成作业而设法寻找捷径(比如抄袭),因此,设计作业要适量。
三、重视作业的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评价是人的一种常见的社会活动。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经常得评价这社会的各种现象,评价他人,评价自己。但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起促进作用,利用不好起阻碍作用。作业评价也一样,既有可能促进学生自信积极的学习,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也有可能让学生丧失信心、被动地、畸形地发展。
(一)当前作业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过分强调甄别,忽视改进和激励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
(3)过分强调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4)侧重教师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不利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让作业评价增值,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导航仪
作业评价不仅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让它好比方向标,给学生以希望和动力,让它好比导航仪,给学生以鼓舞和信心。在评价方向上看进步和发展,在评价功能上重辅导和帮助,在评价标准上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个性。
1.教师评语,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在作业评价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写上简短的评语,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也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你的解法让老师眼前一亮,如果考虑了……,就很完美了;别灰心,只要坚持,你的努力会有成效的,等等。教师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引发思考,提升自我。
2.作业互评,帮助学生共同发展
以学生作业为平台,尝试让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改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做出评价和书写评语。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意识,潜意识要求自己避免犯类似错误。由于学生有获得同伴肯定的强烈要求,而且作业互评是不定期的,学生只能长期认真对待作业,并且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思想与方法要求也会更高。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会自觉认真学习,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会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提升。
3.激励评价,学生发展的动力
如果某位学生在作业后,能够提供创新独特解法,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再及时与所有同学分享。因为这极有可能让这位同学更加热爱学习,而且更加严格要求后续的业。激励评价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不要害怕这个学生会因此而骄傲。这样,其学生也会努力效仿,期待自己能够得到同等类似的肯定。
教育评价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作业评价也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它可以是一个勾勾,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善意的批评,一句恰到好处的指点……是点拨,是启发,是鼓舞……关键在于有爱心。用得好,遍地黄金,用得不好,一遍朽木。
积极主动学习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为此,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和评价,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自信,弘扬个性,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意义重大,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姚便芳,刘华锦.教师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2009年3月
[2]刘祥.师说.2014年第5期
[3]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2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