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在“尊重”中自由呼吸

2015-04-16 04:05
中小学德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乐学尊重校长

2011年,从事教科研工作多年的张桂琪调任靖江市城北小学。这是一所有着百年积淀的老校。怎样带领城北小学走上新时期发展的快车道?一时成了张桂琪挂在心里的问题。

“我们可以允许教师不喜欢某个学生,但我们不允许教师不尊重这个学生。”偶然读到的一句教育专家的话,触动了张桂琪的思绪。“尊重”两字仿佛一下子闪亮了张桂琪的思路:的确,我们不能允许教师不尊重学生,同样,也不能允许校长不尊重教师。

在研读了大量有关“尊重”的文献后,张桂琪认识到:尊重就是一种管理,学校管理应从尊重出发。于是,他提出“打造尊重文化,让每一个生命走向幸福”的办学理念,带领团队走上了特色办学之路。

尊重: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孙云晓更直言,真正的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张桂琪深信此论断。

但在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会有偏误,即只尊重学生,而忘了尊重教师。实际上,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尊重教师,我们的教育才可能真正健康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后,张桂琪在日常管理中处处以尊重教师为第一要素。

“只有尊重教师,才能得到教师的信服与认同,管理才能取得效果。”由此,张桂琪确立了“尊重,理解,包容”的管理理念,把“尊重”作为基本要求,让教师在尊重中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工作热情,感受幸福快乐,得到充分发展。

为了让教师们切实地感受到尊重,张桂琪觉得必须先让他们产生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

于是,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上,张桂琪问:“今天,你幸福了吗?”老师们感到惊讶,因此都没有出声回答。张桂琪感受到教师们的疑惑和担忧,于是坦言:“说起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一样的解读,但这不妨碍每个人去追求幸福。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仁不仅渴望在生活中幸福,也一定期待在工作中幸福。作为校长,我会竭尽所能让大家感受教育生活的温暖,体验教书育人的幸福。”

这让老师们感动,也让他们心生期待。

张桂琪没有让老师们失望,尽力让老师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和关心。每当教师生日,他都会送上蛋糕,表达祝福。教师节来了,他会给每个教师送去问候,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教师生病了,他哪怕再忙,也都要去看望。每当教师获得成功,他更会及时送上祝贺的话语。而教师遭遇挫折、心情低落时,他会及时与其沟通,帮助他们拨开心里的云雾。教师家庭遇到困难,他会尽力出手相帮,让他们不至失去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说到校长,青年教师叶敏说:“我们的校长不仅仅是校长,更是慈父,他常常让我们感受到尊重、呵护和肯定。记得第一次写论文时,忐忑不安去向他请教,他没有一丝厌烦,反而一字一句和我探讨,帮我修改;稿子改好后,他帮我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拿到样刊时,我激动不已,忙向他报喜和道谢。他鼓励我再接再厉,多写文章,多去‘麻烦他。”

把自己当成教师们的服务者,让张桂琪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个性。”因此,张桂琪对于教师的尊重,首先是对教师个性的尊重。因为每个人各具性格、思想、尊严,教师也不例外。

张桂琪认为,教师的职业特性,让他们的个性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作为校长,不管教师有什么样的个性,都应该给予尊重。

在靖江市城北小学,每年都有一个“特色教师”评选活动。将教师的“个性”升华为“特色”,真正为教师打造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发展,这是“尊重教师”的最好体现。

张桂琪说:“我们不仅评‘特色教师,还收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像,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

“特色教师”评比不仅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而且发现了不少教师的特殊才能和优势所在,这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和设置都大有帮助。

陈淑娟副校长说:“正是通过‘特色教师的评比,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短缺的困难。如我们发现一位老师对科技有特别的爱好,就安排他担任科技专职教师,结果他不仅在科技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对学校创立科技特色大有帮助。又如学校音乐教师偏少, 但‘特色教师活动帮我们发掘了不少有音乐爱好和特长的教师,学校安排他们兼职教音乐,效果很好,学校因此在历次音乐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尊重教师个性,是城北小学尊重文化的最直观体现,然而,对于教师管理而言,仅有尊重是远远不够的。

在一次向全校教师征集“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一位教师的来信引起了张桂琪的注意。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您让我写学校的发展建议,我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来,但我也想发展,想进步,想成为一位名师,可没有人给我创造发展的平台呀!

××老师

这封信引发了张桂琪的思考:是啊,哪个教师不想发展?哪个教师不想成为名师?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发展,平台是关键。

为帮助教师发展,张桂琪开始做两件事:第一是了解教师的发展诉求,第二是积极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不久,“乐学课堂”开班,教师们相互研习,共促教学水平提高。后为,为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幸福读书”活动也开展起来了。

活动中,张桂琪带头读书,并成立教师读书会,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教师读书报告会,还将读书交流纳入周前会,交流心得,培养志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

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张桂琪不仅经常自己买书送给教师,还实行“教师读书,学校买单”制,为教师读书提供经济助力。

张桂琪认识到,读书还需有好的氛围。于是,他打想方设法打造“悦读”环境,为每位老师制作读书艺术照,悬挂在学校各楼道内,成为学校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乐学课堂”中,张桂琪不仅亲身参与,还坚守课堂,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交流,真正让课堂乐起来,动起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低负高效”。

在这种快乐的氛围里,老师们真正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乐趣和价值。而学校,也因此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尊重:让课堂成为儿童的学习乐园

张桂琪常说,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在学校和课堂中充分尊重了学生,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因为快乐是心灵自由的状态,而顺应天性,尊重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实现心灵的自由。由此张桂琪提出:“打造乐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在他的倡导下,老师们深深认识到,乐学课堂能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自由、心理的安全和心情的愉悦,实现最有效的教学。乐学课堂因此而成了城北小学教师们共同的追求。

然而,怎样才能真正打造乐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呢?张桂琪和老师们一边探索,一边思考、研究。2013年,学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尊重文化”观照下的乐学课堂建构实践研究》,依托课题研究,学校由校长、骨干教师组队,成立了专门的“乐学课堂”研究小组。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张桂琪和老师们发现,目前的大部分课程都比较抽象、单一,不为学生所喜欢。学生对课没兴趣,不仅谈不上乐学,还容易开小差。调查中老师们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仅缺乏社会常识,且欠缺生活和劳动技能。于是,张桂琪带领老师们打破时空限制,将课程生活化、日常化,让孩子们愉快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如何落实这一目标?老师们开始时茫无头绪,后来,张桂琪提出,是否能将作业与课程联系起来?以作业为载体,拓展课程宽度和广度,让孩子在课余、在校外也能去实践。这一想法得到了课题小组的普遍赞同。

张桂琪敏锐地发现,学生课业一般在周四相对宽松,学习的欲望也相对较低。于是他提出设立“周四无书面作业日”,即在周四这一天,不布置传统的语数外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德育践行、名著阅读、手工科技、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五个类别的拓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大课堂。

对此,很多老师心怀忐忑,不做作业,当天的学习内容怎么巩固?这样的作业孩子们能完成吗?会不会让孩子们精神松散呢?此时,张桂琪意识到,虽然新课程已推行多年,但老师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他决定成立“拓展性作业研究组”,专门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能力要求,研究和制定相关作业安排计划。

城北小学的老师们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的“周四无书面作业日”恰逢妇女节前后,学校要求孩子们回去为妈妈做一件事情,如做一次家务,制作一件礼物,为妈妈捶捶背等,以此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和爱意。这样的作业会有怎样的反响,老师们心里都没底。次日得到反馈后,老师们被震撼了,他们或聚在办公室,或在工作群里,热烈交流着自己的惊喜、感动、欣慰……

五年级陈维宇的家长说:我一直以为儿子还是个小孩,什么都要管,什么都不敢放手。今天,看着孩子有模有样的蛋炒饭,听着孩子认认真真地说:“妈妈,我爱你!”我真是百感交集。孩子已经长大了。今天的这项特殊作业,让我重新认识了眼前的儿子,也让我审视过去教育上的错误。感谢北小,感谢老师们,给我们家长上了一堂特殊的课,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自由、快乐地成长。

家长们觉得很欣慰,在这样一个尊重成长规律的学校,有这样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校长,孩子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孩子们培育着能力、增长着智慧,身心都获得成长。

让张桂琪和老师们没想到的是,“无书面作业日”在当地乃至省内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如何更好地利用“周四无书面作业日”带来的巨量课程素材,如何让此一活动激起的学生兴趣更加高涨,如何保护好学生童真的创造力,成了张桂琪继续要思考的问题。

作业是学业的一个载体,虽然有一定的课程外延性,但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课程。于是张桂琪提出,能不能将课堂和课外逆转,让课外资源成为课堂素材,整合出一门新的校本课程呢?沿着这一想法,张桂琪又提出开设校本课程“主题实践活动课”,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上,集中展示周四实践作业的成果,让孩子们互相分享创意、喜悦与快乐。

从此,每周五的下午,各班都以前一日的主题为载体,以其作品为素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仅是协助者与引导者。

在这一天,整个学校充满了欢乐。此时,随便走进哪个班级,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孩子们或是在一场艺术盛宴中陶醉,或是在一次科技手工比拼中感慨,或是在一场阅读分享报告会中品味……

“尊重给孩子带来自信。美国学校一直强调‘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相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这种观念,让张桂琪的心里装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的人生行程是不一样的,有的跑得轻松,有的跑得踉跄,有的甚至跑得步履艰难,但他们都在努力跑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

在张桂琪的建议下,学校在传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项外,另外设立了“特长学生”奖。“特长学生”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并采取学生自荐、互荐相结合的方式。如此让所有学生参与评选,也正是尊重教育的体现。

“特长学生”的评选,让更多的孩子收获了尊重,走向了成功。

在陈琦老师的抽屉里,一直保存着一个孩子的日记:“这是我小学生涯的第一张奖状。啊,亲爱的奖状!如果我是青山,你便是围绕着我的绿水;如果我是小树,你便是滋润我的甘露;如果我是骏马,你一定是我的蹄子,带着我奔跑!每次见到你美丽的脸庞,我的全身便充满了力量,你是多么伟大呵!这张特长学生的奖状,是认可,是祝福,是鼓舞,是无休止的爱,它将带着我走进新的学习征途。”

张桂琪说,只有当孩子感到快乐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去学习、生活,他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只有当孩子感到快乐了,我们的课程改革才算是真正成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孩子们快乐起来,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

尊重:让校园成为儿童的幸福田园

张桂琪到城北小学担任校长后不久,就获得了“迎宾校长”的称号。因为他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师生。他觉得,要让老师尤其是孩子们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尊重。

看到单纯快乐的孩子走进学校,张桂琪感觉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找到了童年时的快乐,内心充满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有一天早上,一个可能是二年级的小男孩向他问好:“校长,早上好!”他微笑着点头示意。小男孩却没有离开,而是又说了一声:“校长,早上好!”这让张桂琪有些愣住了,他想不通小男孩为什么又问一遍。于是,他走过去,摸着孩子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好,有什么事儿么?”小男孩奶声奶气说:“校长,我问你好,你也应该问我好呀!”说罢就跑开了。

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张桂琪的反思。看来,尊重学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尊重学生要从言语变成行动,成为习惯,要和学生保持平等,要在细节上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现在,城北小学的校园生活其乐融融,校长、老师、孩子们之间和谐融洽。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的老师,孩子们都会大声问候,老师们则会停下脚步,微笑回应。这一切,都源于学校尊重文化的建设。

张桂琪说,提出“尊重教育”不是一时冲动,不是为了通过上级验收而特意“造”出一个“特色”、“做”出一个“品牌”,而是真正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想做到以人为本。

在学校第二届艺术节中,有一项内容是班级合唱比赛。为了这次比赛,各班都在认真准备,积极训练。这天,张桂琪在巡视校园时,注意到一个孤独的身影,他正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询问之下,张桂琪才得知,班上其他同学都排练合唱去了,这个男生因为腿断了而无法参加。

张桂琪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身在教宝,却明显心不在焉,时不时张望着窗外合唱队的排练。从孩子羡慕、渴望的眼光里,张桂琪看出了他的内心想法:“想参加合唱比赛吧?”男生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想,但我这样肯定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级的成绩和名次,我还是不参加好了。”

这件事让张桂琪又一次陷入思考:我们搞合唱比赛,目的是什么,是名次、成绩,还是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和经历?看着眼前这个懂事的孩子,张桂琪有些心痛,也很自责。真正的尊重给人以尊严,给人以快乐。如果合唱比赛忽视了这一点,那就违背了活动的初衷。于是,他当即决定召开教师大会,重新宣布比赛规则,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个个登台亮相。

对此,有些存在特殊情况的班级提出异议,表示这不公平。讨论之后,张桂琪决定:有特殊情况的班级不仅不扣分,而且根据训练和比赛情况酌情加分,以此鼓励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参与。

比赛时,张桂琪特别关注那些有特殊情况的班级,尤其是那个曾经孤单的身影。他发现,那个男生在同学的帮助下站在队伍里,唱得非常卖力,眼睛里充满异样的光彩。那一刻,张桂琪的心里被一种幸福感包围了。他从那双清亮的眸子里,看到了一个孩子内心深处涌出的快乐。

而今,城北小学已初步形成以“尊重”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气象,老师们用尊重的诚心去感化,用尊重的语言去教育,用尊重的行动去引领。

围绕“尊重”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珍爱生命,学会自护”,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规则;“聚焦校园,捕捉美好”,发现身边之美,书写对校园的热爱,对伙伴和老师的尊重;“我是美丽靖江小主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中秋月海峡情”,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在升旗仪式上做主讲者,说出心声,尊重成长。如此等等。

在城北小学这座古朴而现代的校园漫步,你会深深感受到尊重文化彰显的魅力。比如教室外的走廊上张挂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孩子们自己的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等作品。作品不是高高上挂,而是挂在1.3米左右,这个高度正是孩子们的视平线的高度。

张桂琪说,我们的一切都要从孩子的成长出发,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在城北小学,每个班门口都有一个班牌,上面的“每月之星”是孩子们推选出来的代表,“我们的荣誉”是孩子们团结努力的成绩,“我们的班级”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口号。而学校大道两旁,张挂的是学生的大幅照片,那纯真无邪的笑靥如花般绽放。橱窗里,是孩子们在各种节庆活动中的活泼身影。

因为尊重,城北小学的每次活动都是所有孩子的活动,舞台属于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舞台的主人,都是活动的主角。

在张桂琪的校长邮箱里,存留着一封邮件,那是四年级的陈霖家长发来的。当时,学校刚举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全校3000多名孩子,一个不拉地全部登台。作为家长代表,陈霖的妈妈看到儿子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她在邮件中写道:“我们家孩子胆小、内向。学校这个活动让我们家孩子也能走上舞台,在所有人面前展示自己,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我非常感谢城北小学,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从此后,她逢人就说,我最正确的选择是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学,他们的尊重文化是实实在在地在做,而不只是说说而已。

我们相信,始于尊重的学校管理,会让这座百年老校更加绿意盎然。尊重,会让这里的每一个生命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走向幸福。而这,也正是张桂琪作为校长的最大追求。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乐学尊重校长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