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风貌品质视野的更新底线与多策并举

2015-04-16 18:33王枫云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更新特色

王枫云

导读: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中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新陈代谢机制,在城市形象的完善和塑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全面了解城市更新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功能,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对城市形象的漠视和践踏,理性设计未来我国城市更新应遵循的原则,是保证中国城市更新中城市形象得以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较早、较权威的概念,出现在1958年在荷兰召开的城市更新研究会上,这次会议对城市更新作了如下阐述:“生活于都市的人,对于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有各种不同的希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住的房屋的修理,街路、公园、绿地的改造、不良住宅区的消除等环境的改善,有着及早实施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土地利用形态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都抱有很大的希望:通过改善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美丽的市容等等。包括有关这些的都市改善,就是城市更新。”[1]

实际上,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新陈代谢机制,是在综合性、全局性观念的指导下,对城市中衰落的区域进行修缮、改造和重建。城市更新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对城市房屋、建筑、道路等的物质性改造和物质磨损的补偿,其更为重要的功能还在于,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完善和塑造,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凸显城市的风格特色,推进城市全面、协调的持续发展。

一、城市更新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功能

(一)彰显城市形象的整体特色

英国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特指出:“我们说城市应该是美的,这不是仅仅意味着应该有一些美好的公园,高级的公共建筑,而是说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最琐碎的细部都应该是美的。”[2]吉伯特的这段话体现出了他对城市形象整体特色的准确把握。就象诗人雪莱对威尼斯的评价那样:“每个片段都拥有一切,仿佛一本好书,一幅名画,一首好诗,一首优美的协奏曲。”因此,城市形象的整体特色表现在一个城市的外在静态形象上具有统一的风格,这种风格或是民族的、或是地域的,但必须是整体的,而不是给人以零散、无序、拼凑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巴黎的城市更新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自公元888年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的首都以来,多次进行了以房屋修缮和道路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17世纪以后,法国国王们致力于对巴黎的改造,低矮破旧的房屋被陆续拆除,代之以多层建筑,开辟了许多马路和广场;路易十四时期,拆除旧城墙,改为环型马路,著名的星形广场和香榭丽舍大道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形成的。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巴黎人口数量大增,建造了大量五六层的楼房,出现了公共马车和煤气街灯。[3]在上述几次及以后的城市更新中,巴黎始终准确地抓住了自己城市形象的整体特色定位,也就是巴黎这个城市隽永而又独具的风格——严谨、整齐而又不失活泼与浪漫,从而使巴黎的城市形象整体特色没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更新的进程深化而变得面目全非。

(二)突出城市形象的地域特色

城市的地域特色是在一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等各种要素共同作用下而显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在特定地域上生长起来的人类聚居地,因此,不同的城市不可避免地会拥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类早期的城市往往坐落在耕作和灌溉条件优越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在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拓展的同时,决定城市定位的因素也趋于复杂化,不仅有经济地理的因素,还包括了政治地理因素。城市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同一地球表面不可能同时存在两座一模一样的城市,而这种差异性就是城市形象的地域特色,它是推进城市发展有利的竞争条件之一,也是城市更新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传承城市形象的人文特色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的确,一座城市就是一本记载着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内容的立体的书,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共同展示出的城市特色,张扬着城市的个性,也恒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形象魅力。城市的人文特色是在城市长期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人类城市的演进历史告诉我们:城市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经济概念、地理概念,她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北京的四合院与上海的里弄都是当地的传统房屋建筑,却记载着“帝王之都”与“通商口岸”的不同历史。纽约的摩天大楼与上海的高楼大厦,同为现代建筑,却具有不同的文化韵味。因此,人文特色的传承,也是城市更新必须具备的功能。

(四)装点城市形象的景观特色

景观(landscape),最初的含义是风景,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它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瑰丽景色。一般而言,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主要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风景,并一直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考察,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主要包括自然与人文景观。[4]一座城市的形象魅力和她的景观特色有极大的关系,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独特风貌的城市房屋景观,往往成为人们识别一座城市的最直接的线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城市是扩大的房屋景观,房屋景观是缩微化的城市。这就要求,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凸显。

(五)强化城市形象的品牌特色

品牌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以及城市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让城市增值。对内可以增加市民的认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素质,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城市的认知度、知名度。城市更新强化城市形象品牌特色的功能体现在:营造城市最佳的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以城市的知名度来吸引商家和游客,从而为城市发展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5]城市的品牌特色是良好城市的缩影,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城市更新作为强化城市品牌的重要工具,应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从而使城市品牌便于识别、易于营销、不断增值。比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城市形象的品牌特色在于,她是一个“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田园城市”。为了强化这一品牌特色,堪培拉市政管理部门规定:不仅大型建筑要按规划更新,就连围墙也不能自说自定。各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也要按章办事,违者受重罚。[6]

(六)维护城市形象的生态特色

在城市科学的视野中,生态不再是一个狭义的生物学概念。城市形象的生态特色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优化城市系统内部以及城市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形成自然、城市与人和谐共存的有机结构,提高城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低投入、低消耗的前提下,保证人们生活在优美、舒适、清洁的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之中,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维护城市形象的生态特色,就是要营造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塑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形象。生态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环境时代的人们将更加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质量,阳光、空气、山水、天然食品等绿色需求日益迫切。这一切都需要城市更新以维护城市形象的生态特色为导向,以不破坏并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应生态消费的需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与建设。总之,城市更新须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形成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生态和谐、居住舒适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的绿化、净化与美化。

二、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对城市形象的漠视和践踏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反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的更新行为,其对城市形象的漠视和践踏极其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对城市形象的整体把握

在快速进行的城市更新中,由于缺乏城市形象的整体定位,往往采用分散式或见缝插针式的开发,造成了城市更新的分散化与无序化,以及房屋风格的拼凑与散漫,使我们难以从城市的房屋建筑上体会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特色和与众不同的风格。走在今天中国的大城市中,无论是北京、上海,抑或重庆、广州,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房屋色彩十分跳跃甚至刺眼,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很不和谐,斑驳的色调、无序的拼排,使得城市形象缺乏整体感,显得十分凌乱。应该说,这种缺乏对城市整体形象把握的城市更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建设,我们对此不得不加以深刻地反思。

(二)对城市形象地域特色的漠然处之

由于忽略了对城市形象地域特色的考虑,新建房屋几乎都依从着同一种模式,即都是现代化的房屋建筑样式,大体上都朝着类似西方风格的城市形象发展。中国数千年的城市文明,以及众多名城的地域特色丧失殆尽。就像现在的北京,粗略地体会一下,和上海又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即使是县、地级的中小城市,几乎也是同样的高楼大厦。一座没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它的名字就仅仅成了一个空洞的名词,名字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的地域内涵已经不复存在。

(三)对城市形象历史传承的背弃与割裂

钢筋混凝结构的超高建筑取代了木石结构的低矮房屋,四通八达的新型公路取代了传统的蜿蜒小路。在城市建筑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们再难看到城市形象的历史传承在其中的体现。在城市更新的风潮下,我们许多古老的城市忘却了自己堪比史书的厚重历史,而所谓的人文特色早就随着“现代化”、“国际化”的躁动随风而去。一座城市没有了历史,就会失去记忆;一座城市的更新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当面对耸立在城市地平线上的新建筑时,我们常常感到一种无名的焦虑,因为,从这些房屋我们看不到自己曾经的过去,也不知道我们的城市要走向何方。

(四)对城市形象景观特色的粗糙凸显

具体表现在:一是“复古”与“仿洋”各走极端。在寻求古典建筑风格时,就采取极端复古的态度;在寻求西方风格的时候,就出现建筑形式与装饰雷同的局面,或是大屋顶式建筑泛滥成灾,或是玻璃幕墙式建筑风起云涌,建筑外观与装饰惊人的雷同。德国学者曾发表《无所顾及的狂热建设使北京变成了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的文章,说北京上个世纪令人着迷的魅力已不存在了,而千篇一律的小亭子、大屋顶建筑使人觉得好象巨人头上戴了一顶小儿帽。二是城市整体色彩与街区景观色彩的单一化和低层次化。前些年城市的主体色调是灰色的,街区的景观整体是暗淡的。近年来有所变化,但是又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色彩的强刺激化,如武汉的一个宾馆整体完全是一种刺眼的大红,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另一种是色彩的不协调化,各种色彩混于一种建筑上,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三是城市“屋顶文化”的失落。当代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增多,人们观察城市市景的视角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旅游登高,还是闲暇居高俯瞰,尽收眼底的是城市中各种建筑的顶部。就目前中国城市文化景观来说,建筑物顶部大都是“垃圾顶”,而上部的水箱只有功能特征而不具有审美特征。[7]

(五)城市形象的品牌意识逐渐淡化

苏州城市形象的品牌特色是“江南水乡”,杭州城市形象的品牌特色是“休闲之都”,西安、南京的品牌特色是“历史古都”,那么,这些城市更新改造就要围绕各自城市形象的品牌特色做文章,而不能开发出有损于自己城市形象品牌特色的房屋建筑。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少城市大兴土木开发建设时,城市形象品牌意识的严重淡化。像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申报时,古城风貌保存良好,一旦被批准,就在以后的城市更新中,破坏城区古貌,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特色荡然无存。

(六)城市形象的生态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建设“生态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开发与建设共识的今天,在我国的城市更新中,却存在着对城市生态严重破坏的现象。比如,由房地产开发引发城市在自然状态下地形、地貌、水流、生物群落的变化时,没有采用一定的还原和补偿的方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开发居民小区时,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偏低,增强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房地产用地无节制的蔓延,大量侵蚀着城市的绿色空间,造成了城市的生态失衡等等。

三、城市形象塑造视角下当代中国城市更新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力量,必须在科学的原则指引下,有序地进行。只有如此,才能逐步纠正我国城市更新中不利于城市形象塑造的行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找到城市开发与建设的真谛与坐标,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在世界城市的丛林中形象鲜明、光彩照人。具体而言,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城市更新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强化城市形象意识

在城市更新中,自始至终都必须强化城市形象的塑造意识,使修缮、改造、重建的每一个环节都服务于城市形象塑造这个目标。从修缮、改造、重建项目的总体定位(包括项目的目标、指导思想、总体规模、主要功能、发展方向等的定位),到项目的具体定位(包括主题、建筑设计、广告宣传、营销推广定位等),都应该具有城市形象意识。

(二)突出城市个性

任何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城市形象是通过城市的个性特色展示出来的。城市更新,其立足点应是这个特定城市本身,以反映这个城市的个性,体现这一城市的整体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或景观特色等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三)城市形象要素整合

城市形象是由多种要素聚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这些要素有历史性的、文化性的、地理性的、生态性的等等,它们在没有整合之前,是松散的、凌乱的、没有中心的,但经过整合,就会凝聚在一起,为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服务。城市更新就要从整体上考虑各类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好整合要素资源的技巧,在整理、分类、组合中使客观要素的合力加强,围绕塑造城市特色形象这个中心,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塑造出一个在历史上是延续的、在空间上是有序的、在结构上是合理的城市形象来。[8]

(四)鼓励市民参与

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城市更新,也与城市中的每个居民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城市更新时,应尽量开辟多种渠道,在听取各行各业、各阶层城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更新计划和方案,力求使城市更新具有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

(五)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城市形象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跨越时空的特征。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进化的产物,城市形象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继承和维护;另一方面,“在保持和创新中,要摒弃以往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树立一个动态的整合观念。规划师和建筑师不仅要研究传统的城市空间,同时也要研究正在变化着的新的空间形态”。[9]因此,在城市更新时,既要注意维护城市形象的传统优质特色,又要积极对城市形象中老化劣质的特征进行改造和更新。

说明: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我国城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职能转移中的激励型行政引导模式研究”(GD14CZZ01);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广东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启勋.都市更新——理论与范例[M].台北:台隆书店,1982.4.

[2]F·吉伯特,等.市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3.1.

[3]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27-128.

[4]周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90.

[5]程道平,等.现代城市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9.

[6]李其荣.对立与统一——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49.

[7]林广,张鸿雁.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8-10.

[8]陈俊鸿.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的新问题[J].城市问题,1994(5).

[9]方可.如何塑造北京的城市空间形象[N].人民日报,1999-02-23.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城市更新特色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中医的特色
TOD/城市更新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