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民间庙会仪式中的乐、鼓、舞分析

2015-04-16 09:49杨彩芬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榆中县鼓点谱例

杨彩芬

【摘 要】“七月官神”为较有代表性的民间庙会活动,“七月官神”仪式过程和仪式音乐是该项民俗文化空间活动的主要内容,两者密切相连,不可或缺,将仪式音乐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将会是未来的仪式音乐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因此,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校本教材的相关要求,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让中学生了解、掌握、运用乡土音乐知识,最终达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七月官神;乐器;鼓;舞

“七月官神”为较有代表性的民间庙会活动,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所在地为兰州市榆中县。“七月官神”源于明初“靖难之变”后,建文、永宣时期的“削藩”:明肃王朱楧为防备明成祖朱棣削弱自己的统治势力而在民间进行练兵演习举行的传统庙会活动,至今已经历了600多年的历史。

“七月官神”仪式过程和仪式音乐是该项民俗文化空间活动的主要内容,两者密切相连,不可或缺,将仪式音乐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将会是未来的仪式音乐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因此,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校本教材的相关要求,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让中学生了解、掌握、运用乡土音乐知识,最终达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仪式中的乐器

七月官神仪式中的乐器很简单而且都是打击乐器,只有羊皮鼓、小钹、大锣三样。

1.羊皮鼓

鼓在七月官神的整个仪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请神队伍行进的路上,还是正式的各项仪式中都少不了。无论是歌还是舞,鼓也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

仪式中所用的鼓是羊皮鼓,或叫扇鼓,外形如一面大葵扇。这种鼓再全国各地都有流传,但名称不一,北京叫扇鼓,东北叫单鼓,河北叫太平鼓,满族萨满巫师所用者叫神鼓。榆中當地叫羊皮鼓,是用山羊皮蒙在蒲扇形或横椭圆形的铁圈上做成,并在把柄处系三个大铁(或铜)环,三个大环又分别串三个小环,九个环仅仅相扣,意为“三叩九拜”。鼓有大有小,直径一般在30厘米左右,鼓面为精制的羊皮,厚度仅1毫米左右,薄如蝉翼,表面光滑,有的鼓面没有装饰,也有的在鼓正面印上太极八卦图;鼓槌是用长条形竹条简单的做成,有些在前端和手执处分别装饰以红、绿两色缨穗。鼓的制作者以前都是艺人自己,现在从专门的羊皮鼓制作者那里买来。演奏时左手拿鼓将鼓竖立,右手拿鼓槌敲击发声。但是仪式中的羊皮鼓不仅可以敲击发声,摇动鼓把柄下端的铁环所发出的“嚓嚓”声是仪式的特种音色。不同的仪式鼓的节奏不同,要求的演奏方法,包括手臂的力度、方向等也有所不同,并配合身体动作,其实有了边鼓边舞的性质。仪式中,羊皮鼓一般由“师公子”演奏并配以法事性舞蹈或者歌唱。

2.大锣

锣,打击乐器,早在宋朝已经流行于民间。锣结构较简单,由锣体、锣架(锣绳)、锣棰三部分组成锣体呈一圆盘形,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用锣棰敲击中央部分振动发音。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锣的主要特征。根据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三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三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演奏时,常与别的打击乐器相互配合。

3.小钹

小钹,民间称镲,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通常面径12厘米~20厘米,碗径为面径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演奏时,两手各执一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相互碰击发生。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用于部分戏曲、器乐合奏和舞蹈伴奏中,也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在乐队中,它多与锣、鼓相结合,为旋律敲击板、眼。

二、仪式中的鼓和舞

仪式中的锣鼓节奏非常丰富,每一项仪式都有各自的固定不变得锣鼓点,并且常常和一些舞蹈动作相互配合,或为跳神的师公子给以节奏和动作提示。

1.起鼓、落鼓

每一项仪式开始前,奏起鼓点,仪式结束时奏落鼓点,如下:

(谱例1)

(谱例2)

仪式中的器乐共有四种音色:羊皮鼓声,鼓环声 ,锣声和钹声,需要说明的是在任何场合中钹和锣几乎都是同一节奏,因此以上谱例中没有单独进行表述。

羊皮鼓的演奏方法在仪式中最为严格,因为大多数鼓点中都有鼓环的音色,于是就要求演奏者左手拿鼓,右手拿鼓槌敲击后,肘带动右手有力的往右方向拉,之后两手同时往下用力为的是让环发出响声,脚下的步子跟着不同仪式的要求而做出不同的步伐,这样就形成了边鼓边舞的独特风格。

2.常用鼓点音型

(谱例3)

此音型贯穿整体仪式始终,也是用的最多最频繁的节奏型,是在各仪式主要锣鼓点奏完之后或是在各个节奏型之间进行转换时做过渡之用,并且在仪式唱段的鼓伴奏中常有出现。

3.行路鼓

(谱例4)

即请神队伍在行进过程中所奏。鼓一小节,锣一小节,相互交替,以示警示、回避。

4.曳神鼓

(谱例5)

曳神时,鼓队分成两队A、B,由两名师公子分别带领,以下图路线跑动:

(图表2)

两位师公子在前拿钺斧跑步,鼓队先敲最常用鼓点音型(谱例3)跟着师公子从b点出发,以箭头方向分别跑向a、c点,到达后再敲曳神鼓点(谱例5),所有持鼓人员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点地,身体向左前方倾,在第二小节的休止时转身一圈,再继续敲击后两小节,同时师公子刷钺斧,高呼“噢嗬”并各自作金鸡独立式,然后继续椭圆的另外一个半圆。如此往复至少三次。

5.抢庙鼓

(谱例6)

抢庙时锣、鼓、钹同时奏以上节奏型,速度较快,可谓紧锣密鼓,直到滚卦结束,师公子高喊“龙天歇马”时,奏落鼓点落鼓。

6.迎盘走鼓

(谱例7)

顾名思义就是在迎盘的路上行进中所奏锣鼓点。迎盘时八位师公子先敲“迎盘走鼓”并同时甩梢子走向供桌。迎盘后将供桌抬往官神场的路途中仍敲“迎盘走鼓”。

7.迎盘鼓

(谱例8)

走到供桌前,师公子先唱迎盘词,鼓队再敲“迎盘鼓”,两位领头师公子边敲边做出很多舞蹈动作,并以以下路线图双方绕成一个圆。

(图表3)

两位师公子各自从A、B 两点出发,边走边耍羊皮鼓,或将鼓以鼓柄为轴转圈,或将鼓转过头顶,以头顶为圆心转鼓一周,待走到对方的位置上时返回,此为一圈。第二圈时,师公子甩梢子,敲迎盘走鼓,脚下是跑跳步,双脚起跳后左脚按照八分音符的时值,分别点前、左、后三个方向,然后双脚再同时跳起,叫“三角垫步”,正好组成一个小节的总时值。待各自走到对方的位置上时,再按照上图所示路线往圆心汇合,左脚走一步,右脚跟着跳起,此为一拍,如此反复直到迎盘鼓点的后两小节结束双方汇合到C点时再退回,总的四小节鼓点也反复。大概表演了四、五圈之后,师公子再敲迎盘走鼓,将供桌抬回官神场,一趟迎盘结束。

8.其他锣鼓点节奏

四方鼓点

(谱例9)

其它节奏型:

(谱例10)

由以上各谱例分析来看,鼓和舞在仪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两者结合也是如此密切,相辅相成,各自丰富,共同担负起解释仪式意义和内涵的任务。

民间庙会仪式中的音乐舞蹈等元素大量存在,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整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形象突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达到传承、保护、创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 榆中县民歌》 [M] .榆中县文化馆编,1982.10

[2] 《榆中县文史资料选集》 [M] .张文玲.甘肃省地矿局遥感地质站印刷

猜你喜欢
榆中县鼓点谱例
白马扬鞭歌声起 足踏鼓点震人心
甘肃榆中县掏9亿元建公园 ,7年没交付
榆中县关工委开展“义务理发”志愿服务活动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鼓点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南昌“强攻产业 决战工业”鼓点急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秋天来了
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关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