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形式。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童声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为此童声合唱简直就是“天籁之声”,纯净、优美,给人一种天使飞来人间的感觉,听者几乎每根神经都为之牵动,令人心旷神怡。童声合唱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是因为它与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纯、率真、明快的特点,因此它除了具备与其他合唱一样的特点外,还有“儿童化”的特点。近年来,童声合唱在中小学教学和活动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童声合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童声合唱采用正统美声发声方法,音乐家们发现:10岁到14岁之间、变声期之前的男孩子,声音更加丰满纯净,他们会发出一种近似女声,却又比女声更加纯净的音色,而女孩的嗓音则显得尖细了一些;如果要听女童声,则以15岁到19岁为最好。
童声合唱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艺术活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选用一定比例的合唱歌曲,引领和构建学生合唱呢?在多年的合唱指挥工作中,在合唱领域作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引领和构建初中学生合唱,要多听、多想、多唱,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合唱的技能技巧,提高合唱的音乐表现力,实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听、多欣赏,从而建立好声音概念,发掘合唱的魅力
欣赏、排练合唱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内心听觉、建立声音概念的过程。声音概念的建立,需要丰富的听觉积累,只有“多听”才能获得丰富的听觉经验。教师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辨听能力,让学生通过“多听”,建立好的声音概念。初中阶段开展合唱教学,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欣赏经典的合唱曲目。古今中外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合唱作品。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合唱团的演唱,关注他们发声技巧、风格的把握和情感的表现等。音乐具有情感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聆听。在欣赏教材中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补充欣赏内容,尤其是中外经典童声合唱作品。
培养好的内心听觉。在合唱训练时,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多听自己的声音,指导他们分析研究自己演唱,关注训练时的呼吸、发声方法是否正确到位,与他人的配合是否融洽。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关注合唱时音准是否到位、节奏是否正确、音色是否能根据作品和指挥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多一些平台去欣赏他人的演唱。音准、节奏、音色、丰富的音响,是合唱艺术中最主要的技术核心。合唱教学中,由于人数、声部的编制和演唱水平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进行音响平衡的安排。合唱的音响平衡问题也要依赖于学生的听觉进行调整。要求学生除了听自己的声音状态、音准、节奏和音色外,教师还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听他人的声音,用来检验自己的音量在声部中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自己所在的声部在整个合唱队伍中是否达到均衡的要求。
二、勤于思考,灵活处理教材和重点,增强合唱兴趣
有的教师认为合唱属于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面对二声部合唱束手无策,不好下手,只好省去低声部,直接当成单声部歌曲进行教唱。教师要多想、善于思考,从灵活处理教材和合理制定教学重点来寻求突破点。其实合唱中的声部都是和谐统一的,要正确看待声部训练,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教师要灵活的处理教材。构建良好的初中学生合唱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处理教材,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轮唱是中学生能够掌握的一种演唱方法。在教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基础上,增加排练了《保卫黄河》的轮唱,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到依次进入的各声部互相交织、叠置,构成此起彼伏的声音效果。教师还要合理的安排重点。合唱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善于思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重点,一切教学从重点出发,辅助一些教学手段,将复杂的教学简单化、灵活化,引导学生开口合唱,喜欢合唱。演唱中要使学生获得优美的音质,主要要解决吸气量、控制能力和气与声正确结合的关系。这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技巧。因此,提高学生演唱水平,要见缝插针,合理安排教学重点。教师在合唱教学中确定教学重点,就如同画家找到创作灵感一般,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合唱兴趣的主导者,要通过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教学重点的准确定位,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三、学校要有平台让学生多演唱,善用窍门训练,提高合唱质量
1.声部之间要讲究合作
声部的划分就是按照均衡原则把学生分组。合唱是集体歌唱,通过合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声部合作与合唱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性。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热忱。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合唱兴趣的有利因素。分声部合作对合唱的构建有优化作用。
2.弱唱开始,由弱渐强
很多学生喜欢大声歌唱,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初中学生处于变声期,这样的演唱习惯危害很大。因此,在训练初始阶段不要一味追求音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轻唱开始。轻唱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听其他人的声音,还能在练唱中使学生养成思想集中的好习惯,便于合唱声音的集中、靠拢、圆润、统一。从弱唱开始,坚持循序渐进,能使学生不但学会演唱,建立好的声音概念,获得优美的歌声,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嗓音。
3.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歌唱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感体验与表达、音乐兴趣培养及音乐素养形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合唱都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引领和构建初中学生合唱时,要关注学生的歌唱技巧,找到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让童声合唱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4.把音乐术语变成平实的语言,缓缓植入孩子的心灵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指挥是这个集体的引领者,担任指挥的教师要明白积极的教学术语提示對学生的合唱状态起着良好的影响。笔者在合唱课堂中,常使用“头顶瓦罐,口含鸡蛋”八个字提示学生,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只做动作,目的是要让学生保持打哈欠的状态,便于获得良好的上部共鸣,使学生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这些教学用语,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合唱时的歌唱状态要求,学生也容易接受。选用简短而精炼的教学术语,在合唱排练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
如何在中小学里开展童声合唱教学,用合唱的力量感染学生,团结学生是音乐教师面临的难题。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就一定能让童声合唱在中小学教学中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
方帆,工作单位湖北省荆州市荆州教育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