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阁 林龙宝 覃 刚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柳州市 545002,E-mail:wg628@126.com)
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股骨颈干角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到成年时稳定在127°左右[1]。为了解肱骨小头前倾角是否亦存在这种变化规律,笔者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680 例1 ~17 岁男性、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宾市中医院、梧州市中医院、柳城县人民医院、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6 所医院就诊的患者680 例,其中男340 例,女340 例,1 ~17 岁男女各20 例。排除骨折、恶性肿瘤、影响骨骼发育等疾病者,均无肘关节畸形,无明显营养不良、肥胖等症状。对680 例患者的标准右肘关节正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
1.2 方法 利用计算机DicomViewer 阅图测量软件,分别对每一例根据骨骺线垂直平分线测量法得到的肱骨小头前倾角角度[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采用Cox-Stuart 升降趋势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1 ~17 岁男、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比较 Cox-Stuart检验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1 ~17 岁男、女性及男女总体肱骨小头前倾角呈降低趋势(P <0.05)。男性在<9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明显降低趋势,≥9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40°左右,趋于稳定。女性在<7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明显降低趋势,≥7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40°左右,趋于稳定。男女总体是在<8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降低趋势明显,≥8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40°左右,趋于稳定。5 ~<6 岁、6 ~<7 岁及7 ~<8 岁年龄段男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明显大于同龄女性(P <0.05),男性在其余年龄段及1 ~17 岁总体的肱骨小头前倾角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1 ~17 岁男、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比较,°)
表1 1 ~17 岁男、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比较,°)
年龄 男 女 t(t')值 P值 男女合计1 ~<2 48.87±12.30 50.76±8.52 0.185 0.865 49.62±9.74 2 ~<3 47.85±9.3 45.00±4.86 0.195 0.214 46.52±8.04 3 ~<4 51.56±10.31 45.74±4.80 1.078 0.348 47.53±7.05 4 ~<5 45.25±5.66 44.72±5.42 0.213 0.834 44.92±5.38 5 ~<6 45.83±7.22 42.28±7.09 2.566 0.016 42.97±7.78 6 ~<7 48.30±5.99 39.81±9.86 2.794 0.016 45.13±8.63 7 ~<8 42.98±6.18 40.95±9.08 2.518 0.019 40.01±7.75 8 ~<9 41.29±9.13 39.95±8.36 0.86 0.473 40.03±10.38 9 ~<10 38.38±8.81 40.15±5.52 0.511 0.615 39.02±7.68 10 ~<11 39.31±6.16 39.28±9.48 0.007 0.995 39.29±8.04 11 ~<12 42.78±4.86 39.74±9.44 0.789 0.446 41.48±7.03 12 ~<13 45.39±8.92 42.84±5.15 0.212 0.838 45.71±7.96 13 ~<14 41.07±5.41 39.24±7.76 1.272 0.232 39.46±6.38 14 ~<15 42.52±7.25 40.32±11.02 0.356 0.731 42.08±7.43 15 ~<16 39.95±6.43 39.88±8.94 0.781 0.453 39.27±6.60 16 ~<17 42.92±5.89 39.24±7.91 2.68 0.116 38.36±10.31 17 ~<18 37.78±4.80 36.98±7.74 2.578 0.087 37.06±9.51合计 43.20±7.70 40.68±8.24 2.565 0.011 42.16±8.01
2.2 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比较 1 ~<8岁组男性、女性、男女总体的肱骨小头前倾角明显大于8 ~17 岁组(P <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比较,°)
组别 男 女 男女合计1 ~<8 岁46.33±7.06 44.80±3.69 44.02±7.70 8 ~17 岁 40.83±7.34 40.62±4.23 40.16±7.87 t 值 4.739 1.962 4.049 P 值 <0.001 <0.001 <0.001
儿童肱骨小头骨骺是儿童肘关节在X 线中最早显影的骨骺,因此肱骨小头骨骺及其前倾角在儿童肘关节骨折损伤X 线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3]。儿童肱骨远端骨折移位可导致肱骨小头前倾角度的改变,但临床上常不易获得标准体位的X 线片,难以测出肱骨小头前倾角度,故常应用肱骨干长轴与通过肱骨小头骺板的轴线之夹角,即Baumann 角来评估治疗后复位效果及发生畸形的可能性,其在肘关节正侧位片中能被准确地测量而不受伸屈肘关节的影响,而儿童肱骨远端骨折移位后Baumann角也随着肱骨小头前倾角度改变而改变。赵晓君等[4]通过测量肱骺角与改良投射Baumann 角来判断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黄淑明等[5]测量儿童侧位肱骺角后,认为儿童侧位肱骺角健侧可作为患侧的参考指标,其与年龄具有正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同时利用侧位肱骺角与前倾角的互余关系可推算出前倾角,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侧位片提供临床参考指标。这均说明肱骺角与改良投射Baumann 角的影像与外伤骨折后肱骨小头前倾角的变化密切关联。而Baumann 角不仅应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观察,也应用于肱骨外髁骨折、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等的治疗观察[6-7]。张天久等[8]认为肱骨小头骨骺及前倾角是诊治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时,X 线影像学中不可忽视的标志。而宋泽进等[9]在运用螺旋CT 对儿童肱骨远端骨折进行诊断,也认为肱骨小头骨骺及前倾角是重要的参照解剖点。
本文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1 ~17 岁男、女性及男女总体肱骨小头前倾角呈降低趋势(P <0.05)。男性在<9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降低趋势明显,≥9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40°左右,趋于稳定,说明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肱骨小头前倾角逐渐减小,在进入学龄中期后肱骨小头前倾角稳定在40°左右,不再有大的变化。女性在<7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降低趋势明显,≥7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40°左右,趋于稳定,说明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女性肱骨小头前倾角由大逐渐减小,在进入学龄期时肱骨小头前倾角稳定在40°左右,不再有大的变化。
本文结果显示,在<8 岁时男女总体肱骨小头前倾角呈降低趋势明显,≥8 岁时肱骨小头前倾角呈40°近值,趋于稳定。这可能是在胎儿期时双肘关节均处于屈曲状态,故在出生后到婴幼儿期时肱骨小头前倾角较大,以后随着肘关节不断地伸展活动,肱骨小头前倾角度为适应肘关节屈伸生理活动的发育而逐渐变小,最后稳定在40°左右。男性在9 岁后趋向稳定在40°左右,女性在6 岁后趋向稳定在40°左右,男女在趋向稳定在40°左右时的年龄不一致,女性较男性儿童早3 岁左右,造成这种年龄差,可能与同龄女孩较同龄男孩早发育2 ~3年有关[3]。
本文结果显示,1 ~<8 岁男性、女性、男女总体肱骨小头前倾角明显大于8 ~17 岁组(P <0.05)。廖世杰等[10]对10 具3 ~8 岁儿童尸体20 侧肘关节解剖标本及X 射线数字成像测量儿童肱骨远端的肱骨小头前倾角度,得出肱骨小头前倾角为(42.63±2.24)°,与本文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1 ~17 岁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大及生长发育变化,呈现肱骨小头前倾角逐渐由大变小,在8岁趋向稳定在40°左右的变化规律,且男女性趋向稳定在40°左右时的年龄不一致。
[1] 毛宾尧,庞清江.髋关节外科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
[2] 韦 阁,周 兵,林龙宝,等.骨骺线垂直平分线法测量儿童、青少年肱骨小头前倾角[J].医学信息,2013,26(11):470-471.
[3] 韦 阁.肱骨小头在儿童肘关节创伤X 线诊断中的地位和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61-162.
[4] 赵晓君,黄淑明,白光辉,等.改良X 线体位在Baumann角测量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 644-1 646.
[5] 黄淑明,赵晓君,水小龙,等.儿童侧位肱骺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11):1 048-1 051.
[6] 易新成,鲍 琨,陈博昌.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13(3):180-184.
[7] 唐秀锦.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疗效[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4):430-431.
[8] 张天久,俞 松,杨小红,等.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诊治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1):61-63.
[9] 宋泽进,何来昌,谭永明.螺旋CT 三维重建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78-80.
[10]廖世杰,赵劲民,陆荣斌,等.儿童肱骨远端泪滴影及前倾角的解剖影像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6):673-676.
[1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