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5-04-15 18:27张岚,周涌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医学院校

·经验交流·

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思考

,周涌*(

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关键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

文章编号:1673-2995(2015)06-0462-02

中图分类号:G624

作者简介:张(1980-),女(汉族),讲师,博士.

收稿日期:(2015-04-22)

食品工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朝阳产业,健康稳定的食品工业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解决了人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将目光转移至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食品卫生以及食品污染的范畴,而是涉及农产品源头、加工、贮运、保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控检测。食品安全是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全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做出部署,工作安排从七个层面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因此,培养高层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于2004年设立首批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先后有117所高校相继开设该专业主要集中在农、理及综合类院校,其中涉及医学院校的仅有10余所。2012年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始设立并招生,标志着我校办学领域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与医学关系密切,在医药院校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医药学与食品安全二者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发挥医药院校的优势,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处理与预防,特别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农业和工科类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面,这是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特有的优势。

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中涉及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规格、主干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主要课程、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相近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基础教学条件、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要求11个方面内容,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重要体现,是保证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专业设置审批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把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成为一个特色专业,应结合市场需求、校情实际以及《规范》的相应标准,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适时进行调整,以保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要求。

通讯作者:周涌(1963-),男(汉族),教授,硕士.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目标

培养掌握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食品检验技能,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具有一定的规划、协调、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适合在食品企业、食品监督管理、技术监督、卫生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社区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的营养配餐部门等单位从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分析检验、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等工作。

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方案

2.1 完善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学生应主要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广泛的国内外调研,完善并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数学、外语、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人体生理概论等课程建设为基础,重点强化以涵盖农业科学、食品科学、营养卫生、检验科学、管理科学五大知识板块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明确研究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保证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2.2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课程设置、拓展研究领域、强化人才培养,在学校及学院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等,重点加强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在职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获取食品营养师、检验师,面包师、面点师等认证。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提高师资素质,合理配置师资资源。

2.3 加强教学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科研及教学实践可促进专业建设,使专业发展走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因此,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为支持老师进行学术活动,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各种组织的教研科研课题。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学术动态。每学期有计划、有侧重地聘请外校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同时,也尽量利用学院现有学术资源,动员系内教师多开讲座。

2.4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学习工具,加强教材建设,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硬件条件。整合现有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基础课和现代技术性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专业优势与特色。全面采用国家规划统编课程教材,并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重点加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加大投入,深入研究本专业运行规律,结合我校优势,吸收国外同领域研究成果,形成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

2.5 实验室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实验性强的技术学科,完善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优秀人才的必备硬件、软件条件。在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基础上,依据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扩大实验室面积,充实并更新实验仪器和设备。同时,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组合,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先进性、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根本目标,设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的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创造活动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保证满足学生开展创新试验和开放性试验的基础。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建设中试生产线,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全面了解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推向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和从原辅料到产品的品质检测等过程,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参观实习基地以及实践基地,参观实习基地可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各类食品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的基地,学生不参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对这类基地的要求不必太高,但尽量多而全;实践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参与实际生产、质量控制以及检测工作,在实习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类基地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尽量选择实力强、设备先进的企事业单位,选择分析检测条件好的检测机构,以便让学生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对相关食品加工、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和操作方法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2.6 管理体制建设

在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下,完善本专业教学的过程化管理,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体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和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

3 小 结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新兴专业,在医药学院更是如此,我院通过3年的时间已经在人才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科研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照新的专业规范,我院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在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标准外,充分发挥医学特色优势,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校情与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建设路线。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