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临证治验4则

2015-04-15 23:35:21王莉李映霞
江西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不寐心悸临床应用

★ 王莉 李映霞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 南昌 330006)

黄连温胆汤临证治验4则

★王莉1李映霞2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南昌 330006)

摘要: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证还可应用于头痛、心悸、失眠、胃痞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头痛;心悸;不寐;胃痞;临床应用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陈皮理气化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笔者临床上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所致疾患取得较好疗效,辨证时尤需借助于舌脉,以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或为要点。本文从以下几例病例论述黄连温胆汤的临床运用:

1头痛

李某,女,36岁,2013年3月26日初诊。自诉右侧偏头痛反复发作3余年。患者素有偏头痛病史,每因劳累、紧张、情志不遂或天气变化而诱发。曾于外院诊为“血管性头痛”,经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5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侧头痛不适,以颞部为主,且痛有定处,呈抽掣样剧痛,连及右眼眶,后项部酸胀不适,头晕,无视物模糊及复视,舌质红暗、苔黄厚腻,脉弦滑。证属痰火上扰,肝郁胆热,瘀阻脑络。治以化痰泄热,疏肝清胆,活血通络。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6g,葛根20g,川芎10g,生石决明20g,甘草6g,地龙15g,半夏10g,白芍15g,白芷10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0g,白僵蚕10g,蔓荆子10g,全蝎2条。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7剂。

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偶仍感胸闷不适,守原方加厚朴10g,7剂,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三诊:头痛痊愈,守上方7剂以巩固治疗。病愈药停,随访至今,头痛未再复发。

按: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之所在,为至清至高之处。五脏之精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本病例患者素有郁热内炽,痰瘀互结,瘀滞窍络,反复头痛3年,久病必有瘀。方中黄连、半夏、枳实、竹茹清热化痰切中病机,再加石决明、川芎、白芷、葛根、全蝎、僵蚕治其所因,使肝郁平,胆热消,痰瘀散。诚如《古方选注》所论:黄连温胆汤为“膈腑求治之方”。

2心悸

徐某,女,68岁,于2013年8月25日就诊。患者阵发性胸闷心慌6月余,受惊易作,易烦躁,失眠多梦,气短,恶心欲吐,咳白色粘稠痰,量多,尚可咳出,自觉全身倦怠乏力,夜寐欠安,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而滑。证属痰火内扰,心神失养。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6g,半夏10g,茯神15g,生龙齿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全瓜萎10g,生地黄15g,石菖蒲10g,远志10g,枳实15g,竹茹15g,檀香6g,陈皮15g,酸枣仁20g,胆南星10g,甘草6g,大黄6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7剂。患者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睡眠安。二次复诊:患者诉无明显不适,守上方7剂。

按:心悸为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悸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或脉见参伍不齐的一种证候,每遇情绪波动或者劳累过度而发作,包括惊悸与怔忡。心主神志,为精神意识活动之中枢。胆性刚直,有决断之功,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虚胆怯均可出现心悸神摇,惊悸不已,渐次加剧。“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取黄连温胆汤加减治之,以黄连、半夏、枳实、全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和胃降逆;茯神、酸枣仁、生龙齿、生牡蛎宁心安神;石菖蒲、檀香豁痰开窍;大黄通腑泄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功。

3不寐

牛某,女,45岁,于2014年4月18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夜寐不安5年余”。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头重目眩,神疲乏力,心悸胆怯,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此乃痰热内扰,心神失宁。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6g,陈皮10g,半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酸枣仁20g,夜交藤20g,合欢皮15g,远志15g,生龙齿20g,生牡蛎20g,石菖蒲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7剂。

二诊:服药后自觉入睡明显好转,胃纳欠佳,上方去石菖蒲加川芎10g、磁石20g、神曲15g、焦山楂30g、莱菔子10g。7剂。

三诊:心烦不寐明显减轻,仅偶有梦多,嘱其配合服用“舒眠胶囊”以安神。

按: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合于胆,性喜柔和舒畅,恶烦扰窒郁。肝胆气机郁结,木郁化火是酿痰之源,脾胃升降失序,则土滞湿聚酿成热痰,热痰与火合邪,扰动心神,遂致失眠,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不宜单纯镇静安神。黄连苦寒清热以降心火;竹茹、甘草、茯神、陈皮、远志祛痰安神;龙齿、牡蛎、磁石镇惊安神;菖蒲、半夏、实化浊安神;交藤、远志、枣仁补血养心安神,全方攻补兼施,共达调达上下,和畅气机之功。

4胃痞

张某,男,26岁,于2014年5月16日就诊。主诉胃脘部痞闷伴恶心半月余,进食后尤甚,恶心欲吐,口干欲饮,口苦,纳少,睡眠一般,二便可,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滑。诊为胃痞。治宜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6g,竹茹10g,姜半夏10g,陈皮15g,茯苓l5g,枳实15g,青皮10g,枳壳10g,厚朴10g,佛手10g,木蝴蝶10g,苏梗12g,瓜蒌10g,7剂,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患者偶有胃脘部稍有胀满不适,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滑。守上方7剂,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症状完全消失。

按:本例胃脘部痞闷伴恶心,苔黄腻,为痰湿所致。此证机理诚如《证治汇补·瘸满》云:“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黄连温胆汤中黄连苦寒清热;半夏降逆和胃;陈皮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茯苓健脾渗湿;加全瓜蒌清热化痰散结;青皮、厚朴理气化滞;佛手、木蝴蝶、苏梗疏肝理气。全方清热化湿,行气和胃消痞。

收稿日期:(2014-09-23)编辑:王河宝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不寐心悸临床应用
李铁教授治疗不寐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艾滋病患者不寐证从肝论治探讨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34:21
浅析涌泉穴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09:08
明代女医谈允贤治疗不寐临证经验探讨
珍珠的市场前景及药性成分、功效的研究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