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栋
(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新疆喀什 844006)
高校不仅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同时也是无神论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摇篮,然而随着进入新世纪,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即部分学生开始从事宗教活动。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能够及早防范和抵制,极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与迷茫,甚至会威胁到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部分信教学生由于宗教教条等的约束遵纪守法,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过错,乃至与人为善,以及宗教文化中的包容、至善等内容,都很容易给不谙世事的学生一种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错觉,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宗教作用强于校纪校规,更有利于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当学生完全将宗教条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不仅会造成信教学生国家观念、法律意识、家庭观念等的淡薄,容易忽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校园规章制度的践踏者与高校管理的反作用力,进而给宗教势力渗透到高校、发展门徒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①明确指出了宗教信仰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育制度,那么宗教又是如何向校园渗透的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1)自身对宗教具有极大的兴趣。目前大学生中的主体部分为90后的学生,对于星座、命理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特别在学习、恋爱、求职等方面遭遇挫折时候,在失败、消极等心理的作用下往往以此为依据,寄希望于配戴十字架、护身符、转运珠、佛像等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甚至以之为自己人生发展的指南针,进而产生的因果关系,为宗教等有神论思想渗透到校园提供了机会。
(2)高校从事宗教活动的有相当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从事宗教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一个显著共同点是,往往来自一个宗教色彩较为浓厚的生活环境,学生本人甚至在幼年在长辈的陪同下参加过宗教活动。这一类的学生受到宗教思想影响也往往要比其他人更为严重。
(3)民族原因。在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之中除了汉族、满族之外几乎都存在一个全民族的宗教,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之伊斯兰教,蒙古族之藏传佛教,俄罗斯族之东正教,在汉族、满族等民族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徒。而宗教的某些文化甚至已经成为了民族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如古尔邦节等不仅仅是一个宗教节日,同时也是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4)学生对于宗教与民族传统的界定模糊。有相当部分民族学生对于什么是宗教服饰、什么是民族服饰、什么是宗教活动,什么是民族传统习俗等的区分存在模糊,甚至往往把宗教与民族传统相混淆,给宗教势力渗透校园以可乘之机,例如维吾尔族花帽,很多学生对于花帽到底是属于民族还是宗教服饰认识模糊不确定,新疆很多高校往往只是一味的禁止学生戴花帽,却没有明确指出花帽的宗教含义是什么。
(5)受到家庭影响。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宗教信仰只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认识,学生本人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宗教徒,更多原因是由于家长是宗教徒,这部分人主要集中于汉族大学生。学生本身并非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宗教徒,但由于受到父母、长辈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开始无意识的从事一些宗教活动。
(1)来自同学的诱惑、怂恿。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从事或参加宗教活动,最终自觉或不自觉的从对宗教感兴趣发展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宗教徒。
(2)在日常网络聊天、浏览信息过程中无意识的接触到宗教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宗教信息是一个比较隐蔽的渗透方式,通过网上漫画、小说、故事等宣传宗教中所谓积极的思想,极易造成人们认为宗教的全部都是引人向善的而忽略了宗教中的消极因素,。
(3)利用学术研讨、校园“双语角”等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受到组织者、周围人的影响无意中参加宗教活动,对宗教形成一个初步而模糊的认识,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宗教徒。
(4)利用特定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古尔邦节等,通过聚会、庆典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影响,使宗教信仰从外在表现逐渐转化为内在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五观”、无神论、唯物辩证法等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人际关系以及是非成败等,从而提高学生明辨因果、是非以及区别真伪的能力。
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恋爱、学习等造成的思想波动,防止给宗教势力的渗透有机可乘。
高校尤其是新疆高校更应加强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正确认识,使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对伊斯兰教、藏传佛教、东正教等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在民族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区分宗教要求与民族传统的不同。新疆的十三个世居民族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宗教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其形成、发展中伊斯兰教具有着很大的作用,蒙古族的文化中也受到藏传佛教的深远影响,在进行民族史教育的时候不可避免要介绍到宗教知识,如果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兴趣与情感。
通过加强高校党团建设,将学生当中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团组织中来,做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干部等的无神论教育,并通过学生中的这些先进代表在广大学生中间大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教育法规、马克思主义“五观”等。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以社团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将枯燥的主题教育与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做好无神论和唯物论教育,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人们在宣扬宗教的时候总会提到宗教是如何导人向善、隐忍、戒杀等,对于宗教认知不深的学生很容易被宗教的这种表象所迷惑,因此高校不能仅仅只是要求大学生不允许信仰宗教,还应加强学生对宗教的认知,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发展过程,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切宗教的产生都存在着极大的人为因素。
目前很多高校对待学生当中存在的信教现象往往采取单纯的批评、处分,较少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学生为什么会信教”。宗教教义中有诸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慰藉安抚心灵、精神寄托等部分,可以说不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都能使人从中找到让人心灵安慰的东西,因此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一旦遇到挫折与困惑、苦恼时极易受宗教影响成为宗教徒。高校应当切实了解学生信教的真正原因,在引导学生明白宗教的一切因素都是建立在有神论基础上的同时,还需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离不开高校不断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保持校园的纯洁性,培养唯物主义大学生就必须坚决防范与抵制宗教向校园的渗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片纯净的校园空间。
注 释:
①《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http://www.gov.cn/test/2006-02/24/content_210351.htm
[1]林萍.建立抵御高校宗教渗透的长效预警机制[J].红河学院院报,2012(1)。
[2]李清华.新形势下宗教对高校渗透的危害及反渗透工作体系的构建[J].咸宁学院学报,2012(9)。
[3]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2002(3)。
[4]李志英.关于当前大学生信教的调查与思考[J].前沿调查,2004(8)。
[5]孔卫英,张领.宗教在高校师生中渗透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原因探析[J].民族与宗教。
[6]贺守喜.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及其预防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7]卢远,林文旭.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