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刘晓娟,冷育清,王 宇,朱婕曼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1、妇产科2、机关3、产科4,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王 虹1,刘晓娟2,冷育清1,王 宇3,朱婕曼4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1、妇产科2、机关3、产科4,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目的观察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04月至2014年0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对应置管护理,观察组采取VPA置管及对应置管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置管前及置管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ADL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VPA置管术,并采取对应护理策略,其临床效果优于PICC置管,可以有效降低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使用。
乳腺癌;年轻患者;化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女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且逐渐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给年轻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静脉化疗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传统的输液方法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复杂穿刺,不仅痛苦大,而且由于受药物的刺激,皮下组织、血管及皮肤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2-3]。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必要。近年来,我院对42例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与同期42例采用传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84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女性,年龄25~39岁;②乳腺癌术后患者,且均经病理学确诊,无化疗及放疗史;③心、肾、肝及血常规等检测指标无特殊;④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静脉置管术及化疗治疗禁忌证者;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③患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32.3±3.5)岁;病程5~20个月,平均(7.5±1.2)个月;乳腺癌根治术18例,改良根治术18例,全乳腺切除术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38岁,平均(32.2±3.3)岁;病程5~20个月,平均(7.6±1.3)个月;乳腺癌根治术19例,改良根治术17例,全乳腺切除术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1.2.1.1 对照组 采取PICC,操作方法:选择肘静脉穿刺置管及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PICC穿刺包,型号为4~5Fr型,按照患者情况选择相应型号的导管。在肘窝下2指处进行穿刺,并于贵要静脉进针,将导管插至上腔静脉,通常情况下导管长度为40~55 cm,完成置入后采用透明无菌贴膜进行固定覆盖,最后经X线片检查明确置管效果。
1.2.1.2 观察组 采取VPA技术,操作方法:选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型号为5~7Fr型,患者在局麻状态下将静脉导管经皮肤穿刺,其中一端由锁骨下静脉插入到上腔静脉,通常情况下导管长度在10~15 cm,之后将锁骨下皮下组织给予钝性分离,建立起皮袋及皮下隧道。在锁骨下窝安装好注射座,最后固定缝合,术后7 d拆线。
1.2.2 对应护理策略
1.2.2.1 静脉输液护理 输液开始前,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并通过抽有2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输液针回抽血,待回血后将生理盐水以脉冲的方式推注冲管,之后分离注射器,连接输液器。输液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红肿及渗漏等,若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停止输液,并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连接输液器导管时应避免空气进入,同时也应注意液体滴空。完成输液后,为避免回流的血液堵塞导管,可采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正压封管。指导化疗患者多摄入水分,以每日2 000~2 500ml为宜。
1.2.2.2 规范封管措施 为了有效避免导管堵塞及形成血块,每次使用VPA、PICC后应通过>10ml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正压脉冲封管,若一段时间内未使用VPA,应每个月行一次冲管处理,而PICC每周需更换敷贴以及采用生理盐水脉压式冲管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当冲管时生理盐水余有0.5ml时,为了保证导管内正压,避免因反流所致的导管堵塞,可采用两指将静脉输液港固定,注射与拔针同时进行,这也是预防堵管的关键。
1.2.2.3 积极防治置管并发症 ⑴导管夹闭综合征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置管并发症,轻则影响输液效果,重者可使导管断裂或损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后的症状,若发现冲洗、回抽及注射困难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拔管。⑵长期留置过程中,导管堵塞情况十分常见,它可分为非血栓性及血栓性堵塞,主要表现为导管输液过慢,输液泵报警或无法回抽血液,此时可以采取压力性冲管、机械性取栓、灌注血栓溶解酶、取管等措施。⑶严格的无菌意识及操作方法是降低感染的前提条件,而当出现感染后,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也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所致的危害。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置管后的局部感染、血栓、静脉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②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置管前及置管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生活自理与工具性生活能力两方面内容,共14项,每项采取1~4分的评分,总评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为19.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并发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置管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置管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1个月后,观察组ADL总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1个月后的ADL总评分均比置管前有明显上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置管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置管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置管前 置管1个月后t值P值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6.26±1.65 6.24±1.57 0.221 0.782 8.22±1.89 22.32±3.23 3.824 0.000 2.825 4.025 0.024 0.000
乳腺癌患者往往术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化疗,因此选择合适的筋脉输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VPA与PICC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置管方法,关于两种方法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一些临床报道存有不同的意见[5-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均给予了对应静脉护理、规范封管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措施,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由于PICC置管后仍有导管露出体外,导致插管皮肤处的细菌可通过皮下隧道行至血管及皮下,造成感染。而VPA属于皮下植入技术,无皮上外露情况,因而局部感染的控制效果更佳。(2)PICC置入后,静脉炎的发生与血管内径线路过长在关,同时入路的管腔相对较小,活动时静脉壁易受摩擦影响而发生静脉炎,而VPA由颈内静脉入路,置管路线较短,且颈内静脉管腔较粗,在上壁活动时,固定在胸壁的VPA不易出现移动,所以显著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3)有资料报道显示,恶性肿瘤、高血脂及PICC置管均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8-9],而部分学者认为此类患者应于置管后采取长期抗凝措施[10]。此次研究未对两组患者采取抗凝药物预防,其中对照组有3例形成静脉血栓,且出现不同程度的患肢水肿,后经抗凝治疗1个月后水肿改善;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化疗两周后出现面部及下颌肿胀,查超声检查显示出现静脉血栓,考虑与高血脂与血小板增多有关。(4)有研究指出,PICC置管位置不当与静脉血栓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关联[11]。
从患者置管前后生活质量来看,观察组置管后ADL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VPA置管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PICC置管。这是由于乳腺癌术中需要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为了有效预防水肿出现,临床操作时往往禁止在患侧上肢静脉抽血或输液,以及在上肢测量血压,避免加重淋巴液回流障碍,以及上肢静脉回流障碍。然而,受上述操作的影响,患者肢体活动严重受限,加之PICC接口露于体外,活动及劳动后可使贴膜卷了边,患者因担心出现感染及脱管等不良后果,往往不敢活动。此外,由于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多数在治疗间歇期仍从事劳动及工作,外露的导管给其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VPA置术具有无创口、无需换药、便于劳作等特点,可将药物通过管路直接输送到静脉处,并依靠高流速、大流量的血液快速播散及稀释药物,有效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的损伤,使治疗既轻松又方便,继而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14]。
综上所述,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VPA置管术,结合对应的护理策略,其临床效果优于PICC置管,可以有效降低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李 慧.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325.
[2]张元红,张 洁,曹苏生,等.输液港植入患者出院后输液港维护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0(12):90-92.
[3]Gurkan S,Seber S,Gur O,et al.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devices:early and late complications[J].J BUON,2015,20(1):338-345.
[4]Wiegering V,Schmid S,Andres O,et al.Thrombosis as a com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acces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a 5-yea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BMC Hematol,2014,14 (1):18.
[5]吉铁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临床应有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4,25(20):3111-3113.
[6]莫美珍,林称喜.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78-80.
[7]苏金娜,焦俊琴.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输液港植入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9):1253.
[8]程如虹.优质护理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7):65-66.
[9]郑 艳,张庆庆,唐 英,等.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管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J].海南医学,2015,26(4):603-607.
[10]江子芳,杨方英.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与注射座脱离1例报道[J].护理学报,2012,19(8):36.
[11]Hiebl B,Hopperdietzel C,Hünigen H,et al.Tissue reaction induced by implanted venous access ports in adult patients after infection of the implantation site[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4,58(1):107-113.
[12]Suria S,Wyniecki A,Eghiaian A,et al.Measurement of cardiac index by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using an 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a prospective study in patients scheduled for oncologic high-risk surgery[J].PLoS One,2014,9(8):e104369.
[13]余海燕,俞新燕,蔡晓洁.静脉输液港用于4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10):154-156.
[14]郭柳芳,莫绮珊,郭玉莲.2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脱管的原因分析与警示[J].护理学杂志,2013,28(15):90-92.
R473.73
B
1003—6350(2015)21—3274—03
2015-05-04)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1.1190
王 虹。E-mail:wanghong2015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