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语料库视角❋

2015-04-14 01:35朱剑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汉英典籍黄帝内经

朱剑飞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46)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语料库视角❋

朱剑飞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46)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中英文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方法:对《黄帝内经》英文译本和翻译研究进行文献学梳理和分析,对《黄帝内经》中英文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的目标、总体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对语料库建设和研究中出现的难点提出对策。结果:建成《黄帝内经》中英文语料库并用于中医典籍的翻译研究。结论:语料库技术对中医典籍英译和研究能够提供实证分析,中医典籍语料库的建设需要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医典籍翻译研究要以当代翻译学最新翻译理论为指导。

《黄帝内经》;翻译;语料库

1 引言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各81篇共计162篇。全书从阴阳、五行等11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诊疗、预防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研究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及中药学等中国医学的理论源泉。该书建构的中医学术体系框架、确定的基本概念、形成的理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研究大法和临床诊疗原则,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作用,至今未发生根本改变,是富含原创医学思想的中国医学奠基之作,因此黄帝内经的英译和研究对于中医典籍的英译和研究以及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黄帝内经》英文译本研究

1925年,德国人Dawson以论文形式在Annals of Medical History(《医学史年鉴》)发表“Su Wen,the Basis of Chinese Medicine”,从医学史的角度对《黄帝内经》进行了节译[1]。以此为标志,《黄帝内经》的英译工作走过了近1个世纪的历程,截至目前已有15部英译本在国内外正式出版[2-3]。从翻译学的视角来看,《黄帝内经》的英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翻译目的经历了帮助西方人了解经典概貌、传播中医学知识、全面再现经典的医学和文化价值3个阶段。翻译形式由节译、选译、编译过渡到全译、译评,既有全英译本、中英文对照,也有漫画、插图、对话译本。翻译策略经历了从对中医学概念的“归化”、“异化”争论过渡到对原作内容、风格的忠实再现。翻译主体也从西方医史学家、中医师单独翻译发展为跨学科合作翻译,译者均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出版单位涵盖了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出版社。《黄帝内经》的英译历史地见证了中医典籍英译事业的发展历程,虽然存在译文质量参差不齐、翻译团队结构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充分的现象,但是每部经典也不乏影响广泛的高质量译本,为《黄帝内经》汉英双语语料库的构建和翻译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3 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近年来,一批重要的平行语料库、可比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相继建成并逐步应用于翻译与语言对比领域,产生了重大成果[4-5]。鉴于此,中医翻译学者也开展了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翻译研究,相关研究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中医汉英语料库构建研究

闻永毅等对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库目的、原则、意义、语料的用途、规模、采集、结构及代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实践,指出中医英语语料库应以国内外中医文献的英语资料为语料,建立不同类型的语料库以服务于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文献翻译研究[6]。但截至目前,始终未见能实现网络检索的中医典籍汉英语料库,更无法把相关语料库大规模地应用于中医典籍翻译实践之中。

3.2 语料库关键技术研究

刘延金等人以翻译学的视野,从系统功能、结构功能、语料匹配程序与智能自增词典设计、动态索引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连接优化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包括《黄帝内经》术语的中医汉英语料库的构建,指出运用B_树动态索引技术能够实现语料检索和统计分析功能,并降低检索时间[7]。唐国顺通过专用的翻译模板和电脑常规程序,采用机译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中医文献的快速机器翻译,并具有运行速度快、质量可信度高、易于推广的特点[8]。由于中医及翻译领域缺乏多学科合作,关键技术研究并未取得重大进展。

3.3 语料库的应用研究

施蕴中、张斌及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利用自建《黄帝内经》汉英平行语料库,对《黄帝内经》的语言结构和音韵、对偶、省略、隐喻等修辞格进行了系统研究,对《黄帝内经》的翻译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9-10]。兰凤利等人基于自建的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追溯了“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分析了“脉”与“经络”概念现有的翻译,认为“vessel”指人体内三维的管道,是很严谨、恰当的“经脉”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11]。蒋明佳以人民网英文版为语料来源,按照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建立了“中医药英文报道专门用途小型语料库”,对人民网英文版中医药对外报道状况及语言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医药对外英文报道应以中医药历史文化为核心[12]。以上研究拓展了中医典籍翻译的研究视野,深化了中医典籍翻译研究。

现有研究虽然涉及到《黄帝内经》语料库的构建与典籍英译的内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能够实现网络检索的中医典籍汉英语料库始终未能建成,相关自建语料库也未能大规模推广使用。由于缺乏语料库的支持,《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的翻译研究缺乏数据分析,也无法把中医典籍的英译放置于文献学的角度和历史文本环境中进行对比考察。因此,建立《黄帝内经》中英平行语料库并以此开展中医典籍翻译研究是中医翻译界的当务之急。

4 《黄帝内经》中英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实践

《黄帝内经》中英语料库对于中医典籍外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黄帝内经》的中文底本及其各英译本的电子化。在保存中医名著中英文语料的同时,为运用计算机技术深入、系统、大规模地研究中医名著及英语翻译提供了翔实的语料基础;二是可以通过语料对比和宏微观过程的观察揭示中医文献翻译的机制,通过多视角的考量建构中医翻译标准体系,通过语形、语义和语用三者的定量分析建立中医翻译的原则体系,通过译文与原文的静态与动态对比以及不同译本的共性,考察探索文化典籍翻译尤其是中医典籍的内在规律。鉴于此,我们从2012年开始组建团队进行《黄帝内经》中英双语语料库建设,2014年项目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经过近3年的建设,基本建成可用于网络检索的《黄帝内经》中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待解决相关文本的版权问题后,即可提供在线网络检索。

4.1 建设目标

建成《黄帝内经》中英文多译本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可分可合,既可作为一个中文语料库对应任何一个英文文本双语平行语料库,又可作为各译本的单语语料库,分别用于汉英对照和英英对照研究,从而实现古文、今译、英译、注释平行对齐。依托校园局域网,完成基于数据库的网络检索平台建设,检索功能将包括基于汉语原文和多个英文译本的平行句对检索,或基于汉语或英语句子属性的检索。在解决虚拟空间、服务器和著作版权后最终与互联网相连,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检索。

4.2 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包括4个部分。一是古文、今译、英译、注释平行对齐语料库。平行语料库部分是本语料库的主体部分,主要实现不同版本的古文、现代文、英译的句对平行,其中中文注释和古文保持一致,英语注释和英译保持一致;二是工具书辅助部分。工具书辅助部分主要对平行语料库的研究提供汉语、英语的词义解释和翻译参考,主要内置现代汉语工具书、古代汉语工具书、英汉/汉英在线工具书、英汉/汉英翻译工具书、英汉/汉英中医工具书;三是能够实现网络检索的应用平台。可以实现简单检索、复杂检索、抽象检索、统计分析、搭配计算、词频统计、对比阅读、翻译学习和训练等功能;四是能够实现适时更新的后台管理平台。主要实现语料录入、语料维护、数据备份、批注收藏、用户管理、内容授权等功能,可以实现语料的适时更新,并具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

4.3 建设与研究内容

4.3.1 语料的选择 中医四大经典成书过程复杂,中文版本繁复。由于译者的学术背景和翻译使用的中文底本不同,现有译本也存在不小差别,因此语料的选择尤为关键。本研究探索出合理的语料采集方法,使《黄帝内经》的汉英语料采集既符合真实的原则,又对应完整且具有代表性。

4.3.2 语料的标注 由于本语料库包括古文、现代文、注释、英译等多种内容,涉及到多级平行问题。鉴于研究周期和技术要求,我们和语料库开发专业公司联合开发了专门应用于《黄帝内经》的语料库软件,节省了繁重的扫描、整理、标注、输入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语料库建设的专业技术难题,保证了语料库技术在《黄帝内经》语料库建设中的正确使用。

4.3.3 语料库的结构 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黄帝内经》汉英语料库,另一个辅助工具书。汉英语料库部分实现了《黄帝内经》多级平行的句对齐。语料内容包括善本古文、今译、英译、注释四大类别。每部中医经典均选取2种以上不同的译本。不同版本之间的语料将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对齐,注释将作为独立的部分与相应句子对应。为辅助《黄帝内经》的理解和翻译,我们设置了辅助工具书部分,把汉语工具书、英语工具书、中医典籍学习工具书等作为一个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支撑(汉英平行语料库结构见表1)。

表1 《黄帝内经》语料库结构表

4.3.4 语料库的检索 已开发的检索系统包括应用平台和后台管理平台。应用平台对语料库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和数据统计,方便开展翻译的实证研究。后台管理平台可实现对现有语料进行补充、更新和批注功能,从而保证语料的实效性和全面性。

4.3.5 应用研究 语料库基本建成后,一是以语料库为基础,从汉、英各文本的字(词)统计、词长分布、词频统计、词型和词次数目及比值、句长、句数和汉英句对类型等视角,对《黄帝内经》的翻译原则、策略、译者风格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综合研究;二是通过语料库数据,将中医术语的分析置于文本所产生的广阔社会文化语境之中,对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进行了初步的数据研究。

5 语料库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

语料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耗时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资金、精力等方面投入。在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多项技术难题,也解决了大部分技术难题,为中医经典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5.1 难点

第一是程序对句子的切分。由于本语料库中文本句子的切分以古文为主,但同时需要参考英文翻译和现代汉语译文,对齐的原则是最大程度上保证句子的完整性,因此如何在图书内容校对完成后实现程序处理从而尽量减少人工对齐,以便提高语料处理加工的效率,是本语料库建设的最大问题。第二是如何实现语料库的多级平行对齐。本项语料库要实现《黄帝内经》的古文、今译、英译、注释多级平行对齐,建设难度要远远大于目前通用的平行语料库。第三是检索程序的设计。在翻译研究中,我们需要对抽象、长度和成分都不确定的结构进行检索,因此如何创建一个支持此类检索模式并提供用户友好检索语法和操作界面的检索系统,是本语料库的关键技术环节。

5.2 对策

第一,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黄帝内经》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与中医典籍翻译涉及语言学、翻译学、文献学、中医理论、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学科合作进行研究。在建设和研究的实践中,吸收了中医、医史文献、信息学科的专业人才,进行中医典籍医学知识、文献整理和挖掘、语料库软件开发的分类研究。事实证明,多学科人员的交叉融合才能构成合理的研究队伍和凝练适当的研究方向。第二,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校外合作力度。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融医、文、史、哲知识于一身,富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医翻译注定是一项艰难复杂的活动,这就要求中医翻译工作者加大校外合作力度,完善研究团队的知识结构。在本项研究中,多次邀请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导语料库建设与翻译研究。此外,利用项目资金,与北京相关的软件开发公司专门开发了针对古文和英语平行对齐的语料库软件,大大节省了研究人员繁杂的语料标注和输入,把研究人员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料库技术和典籍翻译高层次研究上来,提高了研究效率,为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6 结论与展望

中医药高校和研究机构目前已经开始认识到语料库对中医翻译的重要性,开始把语料库技术应用于《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的翻译研究,但鉴于语料库技术复杂和多学科交叉不够等局限,相关研究成果明显不足,始终未见能够实现在线网络检索的《黄帝内经》汉英平行语料库。整体而言,对《黄帝内经》平行语料库建设这一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随着语料库技术的逐步完善和语料库翻译学的不断成熟,中医典籍语料库的建设和翻译研究将取得长足进步。一是中医典籍语料库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将会出现中医文献的专门用途语料库;二是中医翻译研究将从单纯的翻译技巧研究转向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的多元化研究;三是在全球中医热和回归自然热潮的情况下,中医典籍语料库的建设将会出现国内外合作、多学科相互合作的发展趋势;四是《黄帝内经》语料库将有单一的英汉两种语言,向日语、德语、俄语等多语种语料库方面发展,研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1]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的译介及在西方的传播[J].中华医史杂志,2004,3:53-56.

[2]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3]邱玏.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4]王克非.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设计与研制[J].中国外语,2012,6:23-27.

[5]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6]闻永毅,樊新荣.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研究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5:493-495.

[7]刘延金,雷刚,陈海员,等.中医汉英双语语料库平台[J].计算机工程,2008,11:267-277.

[8]唐国顺.以双语对应语料库快译中医文献的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4,4:24-27.

[9]吉哲.《黄帝内经·素问》四字词组英译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10]杜福荣.符号学意义理论视域下的《黄帝内经》比喻辞格英译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1]兰凤利,梁国庆,张苇航.中医学中“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与翻译[J].中国科技术语,2011,1:54-58.

[12]蒋明佳.人民网英文版中医药对外报道状况及语言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on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ZHU Jian-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 of TCM,Zhengzhou 450046,China)

Objective:A research was made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of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Methods:A philological analysis was done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canon and its translation studies.An argumentation was given to the corpus’aim,frame and study Content,and then countermeasures were taken on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corpus construction and its studies.Results:A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of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Conclusion:Empirical analyses can be achieved from the corpus on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need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us of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es of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be used to guid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and its studies.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Translation;Corpus

H159

:A

:1006-3250(2015)09-1161-04

2015-02-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4006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资助项目

朱剑飞(1970-),男,河南鹿邑人,副教授,从事中医典籍英译研究。

猜你喜欢
汉英典籍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