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5-04-14 06:38钟利君ZHONGLijun黄赣英HUANGGanying谢菊艳XIEJuyan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护士

□钟利君ZHONG Li-jun 黄赣英HUANG Gan-ying 谢菊艳XIE Ju-yan

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密切关系着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日后康复情况[1],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往往病种广泛繁多[2],病情危急复杂,就诊心态焦虑急躁,导致急诊护理工作的随机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强[3],尤其进一步增加了各护理工作环节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性。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安全管理水平是急诊护理的中心环节。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意味着不仅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强大的风险意识和迅速的应变能力等[4],同时对急诊科的护理环境和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挑战。本研究于2013年1月将安全管理应用于急诊科的安全护理,对急诊科的人、物、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目前已取得不错效果,现汇报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诊科的在职护士及收治的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3年1月开展安全管理后,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急诊科在职护士及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均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其中对照组护士24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0-39岁,平均(28.56±6.43)岁;护师15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名。对照组收治急诊患者共3578例,男1970例,女1608例;年龄16-65岁,平均(38.24±9.34)岁;抢救988例,留观2590例。观察组护士24名,性别同样均为女性;年龄20-41岁,平均(29.12±6.78)岁;护师16名,主管护师7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名。观察组收治急诊患者共3605例,男1985例,女1620例;年龄18-62岁,平均(38.44±8.74)岁;抢救995例,留观2610例。两组在护士性别、年龄、职称构成及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按照医院以往的护理常规和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急诊护理,责任护士仅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进行简单的安全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管理,对急诊科的人、物、环境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在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急诊科主任医师、科护士长、护士长、骨干护士等共同组成急诊科安全管理专家组,负责急诊科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商讨、修订以及执行情况的监控工作。将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分为3组:“人”安全管理组、“物”安全管理组、“环境”安全管理组,即将所有护理人员都编排参与到急诊科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来。其中每组均挑选出一名骨干护士作为组长,带领组员负责该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实施等工作,保证安全管理措施有效落实。组长入选标准:(1)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2)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水平;(3)至少拥有5年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4)具有临床带教资格。

2.2 安全管理实施内容。(1)“人”的安全管理。研究显示[5],在急诊科所有安全高危因素评估中,人为第一要素,包括急诊医疗工作者、急诊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医务技术人员等。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可控的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包括从专业技能、安全意识、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安全管理。在专业技能方面,急诊科定期开展护理经验研讨会、急诊护理学术论坛、急诊最新护理技能培训会等,不断提高巩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通过每月护理技能大比拼、急救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护士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伤包扎处理等急救技能,以及识别患者危险病情、正确处理患者高危先兆等技能。在安全意识方面,安全管理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法等让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到以往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管理对策的分析及改进中来,并通过发放急诊科安全护理手册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沟通技巧方面,则通过开展情景模拟、标准化患者等,让护理人员体验患者感受,在实践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2)“物”的安全管理。每天对急诊科药品的数量、位置、保质期等进行检查,每月对急诊相关物品进行大检查,保证急诊科所有的急诊药品、抢救设备、医疗用品等做到定位、定量、专人管理,及时检查出不合格医疗用品和有故障的医疗设备,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对急诊科病房内的预警标志、防滑标志、健康知识海报等宣传资料进行维护;对科室护理体温单、重症护理记录单、交接班记录本等护理文件进行定期整理、检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进行。(3)“环境”的安全管理。在急诊科建设“以人为本”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处处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等,为患者营造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消除患者的就医顾虑,比如在接诊护理时,能够迅速为患者分诊护理,指导患者就医;在抢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救治的同时,注意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同时对于护理人员,在抢救车治疗室、护理站等护理工作场所粘贴七步洗手法、三查七对等温馨提示,减少护士的工作差错。在早上8:00-12:00和晚上18:00-22:00等高峰阶段,增加2-4名护理值班人员,尤其要增加高级职称护理人员,避免护理人力的不足和层次水平较低的弊端,为护理人员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3.评价指标。(1)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记录两组发生护理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例数。(2)患者投诉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投诉的例数。(3)患者满意率。由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患者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所有患者例数。(4)生活质量。采用最常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6],共包括四个维度2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3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5)心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6],共包含9个因子90个条目,总分45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6)工作满意度。采用专门评价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卡劳斯克/米勒量表[7],共8个条目,总分4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越高。

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满意率、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率、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两组护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士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护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满意度比较(±s)

n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水平 工作满意度对照组 24 88.75±7.80 290.78±25.75 27.13±3.41观察组 24 108.44±9.45 250.35±26.21 35.17±3.21 t - 7.12 4.90 3.17 p - 0.00 0.00 0.01

讨论

1.安全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率,降低了患者投诉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急诊科作为医院接受急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前沿,因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呈现急、忙、突发性大的特点,是当前护患纠纷及暴力事件的多发场所,因此,护理工作必须更加严谨。从表1可见,安全管理以“人”为第一要素,各项措施的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标准,通过“人”的安全管理、“物”的安全管理及“环境”的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改进,实现了层层监管、步步扎实的工作模式,每一项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都要求护士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做到专心、细心、会观察、不遗漏、分秒必争。预见性的急诊突发事件处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保障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性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在急诊就医过程中,无论从治疗、服务、环境等各方面满意度都有提升,自安全管理的实施以来,患者投诉率明显降低,这与邢翠萍[8]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2.安全管理提升了护士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满意度。从表2可见,安全管理实施在完善患者安全管理的同时,通过学习、监督、考核等形式,加强护士职业技术素养,例如:每月护理技能大比拼、急救技能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强化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利于护士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及与患者的深入沟通模式的建立。由此,安全管理的实施激励护士主动学习,使得护士在理论知识、安全意识、急救意识与技能、责任心、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收获了明显的提高[8-10],有效地降低了急诊患者的护理风险,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护患之间冲突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畏惧、无奈、逃避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护士工作更为积极主动,热情度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亲密信任的护患环境及更为精准的专业实操水平共同促进了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1 赵正平.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9-40

2 钟晓星.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与配合[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40-141

3 孔繁洁.浅析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5):2128-2129

4 李群,柯秀柳.急诊科护理特点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与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1):100-101

5 杨文娟,刘玲.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7):155-156

6 虞建英.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

7 王曙红.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8

8 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9 杨建香.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256-257

10 蒋月花.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7):171-172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人员护士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