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革命老区达州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2015-04-11 15:01徐晓宗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革命老区达州生态农业

生态文明视域下革命老区达州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徐晓宗

(四川文理学院办公室,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就革命老区特殊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实际而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推动老区基础性产业向前飞跃。达州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发展优势。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达州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特殊优势,克服现实困境,实现生态农业质的飞跃。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农业;革命老区;达州

作者简介:徐晓宗(1970—),男,四川邻水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城乡统筹与社会治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3-17

基金项目:成都市乡村旅游调查项目

生态文明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发展迫切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我国的革命老区大多处在一个后发展的地位中,其农业发展也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了这些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文明和生态农业的理论分析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新的姿态。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实现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

文明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情况的标尺,体现着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乃至一个群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发展水平和总体面貌。从人类的纵向发展情况来看,人类文明历程大体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力量有限,缺乏强大的精神、物质手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人类依赖自然、敬畏自然,当然人类也逐渐开始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但是这些生产也主要靠大自然。随着人类劳动实践能力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跃进,社会形态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农业文明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懂得了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主动向大自然索取自己的需要,而不再是被动接受大自然的赐予。但总体而言,“农业文明依然是比较温和的文明,‘天人合一’的田园牧歌式理想追求还是建立在‘靠天吃饭’的基础之上”。[1]然而到了工业文明时代,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跃和生产力的提升,人类开始能够运用科学武器实现对大自然的征服。大机器时代的到来使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发展欲望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无休止的掠夺,“工业文明时代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的武器以控制和改造自然并取得空前胜利的时代,它的出现使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使人化自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2]但是这种无休止的掠夺和征服带来的是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存续和发展,这不得不使人类进行反思。再也不能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开始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时代的呼唤下,生态文明进入了人类发展的视野。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生态农业的实质

生态文明是基于人类发展实践反思而提出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之上的新的发展形态。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念。自然界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和自然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3]马克思更进一步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4]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看到人类曾经由于没有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处理同自然生态的关系,给自己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困境。无论是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无知”还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征服”,都不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方法。因而,恩格斯富有远见地提出了“人和自然和解”的命题。在新时期,面临着历史的教训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觉醒,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同自然生态的关系,同大自然和谐相处。当然,生态文明的内涵不仅要解决自然生态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在此基础上人类如何实现永续发展的问题。从1987年2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到1992年6月,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再到2002年,联合国约翰内斯堡“世界首脑会议”深化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人类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5]生态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反思,也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方式的改进,是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上所提出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既强调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处理同自然生态的正确关系,另一方面则追求在此基础上实现的良性经济效益。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生产过程,农业生产作为自然再生产过程,更需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同时,农业又是一种经济产业,作为经济活动又必然受经济规律的制约。生态农业就是为了处理好农业生产活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而提出的,只有把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结合运用,农业生态系统才能正常运转、才能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达州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毗邻巴中市,是曾经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达州辖4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2区(通川,达川)1市(万源),全市辖区面积1.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90万,其中农村人口370万,占总人口的54%,201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9亿元,粮食产量稳定在307.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47元,农业生产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较大的比重。

(一)达州农业发展现状和生态条件亟需发展生态农业

1.达州农业基础的薄弱呼唤发展生态农业

达州的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基础性地位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而不是“质”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还相对滞后,水利设施较差、农村公路建设滞后,加上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加上农民科技素养不高,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需要大力改善。二是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规模化程度较低。全市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不突出,科技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优势,集约化程度不高。三是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科技人员缺乏。大量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投工投劳工作无人参与,同时无法吸引外来科技人才,本地人才也难以留住。农业基础的薄弱情况需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同时,以生态农业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农业产业。

2.达州农业生态现状亟需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以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保障,达州虽然农业人口较多,农业生产比重较大,但是总的来说人均可耕地面积不大,农业生态现状仍需亟待改善。达州处在自然灾害多发区,生态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多山的地形、多变的气候和无规律高强度降雨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共同相互作用,达州形成了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风灾等频发多发。2010年“7.18”、2011年“9.18”洪灾和2012年“8.20”风灾等给达州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急需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应对日趋恶化的农业生态状况。此外,由于传统生产方式中的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肆意排放、生活垃圾污染等也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必须摈弃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开辟一条全新的农业发展道路,解决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

(二)达州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1.特殊地貌和优美环境提供了客观有利条件

达州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北部山体切割剧烈,山势陡峭,形成中、低山区地貌单元;中南部较为平缓,形成平等谷地的地貌单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最高处是宣汉县鸡唱乡大团堡海拔2458.3米,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全市分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山地占辖区面积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这样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达州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难以实现规模化的机械耕种必须采取其他农业发展方式。得天独厚的地形地势形成了风景优美、原生态保持较好的自然环境,为达州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天性基础条件,使生态农业在坚持原生态方面提供前提保障。另一方面,这种地形地势的实际情况也使达州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些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和谐共生,并且实现以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带来的良性经济价值。

2.部分特色农业品牌奠定了发展基础

达州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市内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大竹的香椿、糯稻、苎麻,渠县的柑桔、黄花,万源的土豆、茶叶,开江的油橄榄、银杏等在全国都比较出名,具有地方特色。在这些基础上,全市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9家,黄花加工企业2家,苎麻加工9家,中药材9家,茶叶加工17家,水果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市级17家,带动农户2.5万余户。形成了大竹玉竹麻业、天源油橄榄公司、达州利根葛业、万源巴山雀舌、渠县宕府王食品等特色生态农业品牌,这为达州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出了良好的发展路径。

这种特色农业品牌的发展实践给达州发展生态农业创下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本身就是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打造这些品牌的过程中达州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将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并加工出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打开了市场,开辟了达州农产品走向市场的路径,有利于达州生态农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3.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业产量作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分散、单个的小农经营模式遇到了瓶颈。这种分散经营方式具有极大的自主随意性,缺乏科学的耕种经营手段。其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而且也难以产生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加上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不足,“土地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的绊脚石”。[6]因此,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将农业生产有规模、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并引入现代科学组织、管理理念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达州在这一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全市已有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98家,其中种植业387个,养殖业374个,农产品服务业36个,畜产品服务业2个,以及其他类型。2012年,全市新建立标准化农民专合社19个,新创建部级示范农民专合社1个,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社6个。打造培育“万源市白沙镇金鸡坪村巴山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典型。规模实力日益增大,总出资额13.7亿元(其中货币出资11.6亿元,非货币出资2.1亿元)。出资额100万元以下的467个,100万元以上的269个,500万元以上的45个,1000万元以上的23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达到两万多人。

三、制约达州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生产组织仍不活跃

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是否能够做到内部相互补充,协调推动。达州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的情况。一方面,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农业基础性产业地位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在天然气资源开发的推动下,达州的工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人尤其是政府主导部门往往可能因此忽视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没有看到达州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另一方面,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布局比较分散。达州的农业产业集聚性还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有待提高。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下,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和产品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的产业群。达州在这一方面还没能形成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这不利于生态农业的整体有效推动。

生产组织方式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效率,生产组织活跃才能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推动农业生产向前发展。虽然近年来达州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总体而言,达州的农业生产组织仍然较为分散,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各种生产组织如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纵向联系也不够紧密,难以活跃生产。主要农产品如生猪、粮油、蔬菜、水果等受市场规律影响大,价格起伏波动大,一方面是数量庞大的农产品需求供给不上,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却又存在“卖难”现象。可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仍然需要发展生产组织,活跃农产品市场,促进生态农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资金十分缺乏,龙头企业仍然较弱

资金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达州市是后发展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业发展面临着明显的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一是财政投入有限。达州市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市县相关财政计划都没有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也没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相关的农业产业化的专门扶持还不够,许多农业企业、合作组织获得国家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相关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还比较有限。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对农业企业、农民有一定的信贷资助,但是额度不高,大多数农民更是主要获得来自信用社的小额贷款,资金来源有限。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

生态农业不仅追求的是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要成为一项新的经济产业就必须拥有一系列的经济主体参与其中。农业企业由此成为生态农业发展重要的一环,而龙头企业在整个产业中起着“排头兵”的作用。达州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形成自主品牌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企业,但总的来说,其龙头企业的实力仍然不够,带动作用也比较有限。在“量”的层面上,全市市级以上现代化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共89家,但仅仅只有国家级2家,省级18家,这个数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质”的层面上来说,达州现代农业企业的实力差距也还比较大,销售总额达到上亿元的有20家,上10亿元的还没有。其带动辐射作用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加工能力也比较低,加工率不到40%,精深加工率不足20%。龙头企业仍然比较弱小,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三)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科技发展滞后

科技和人才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生态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理念,更是一种科技农业的生产方式,科技要素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通过科技运用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和经济效益。达州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先后启动了“千名硕博进达州”等人才工程引进计划,引入了一批专业技术性强,能发挥实际一线作用的人才。但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业方面的现代专门性技术人才还比较匮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参与主体仍然以农民传统自发生产为主,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指导。有的地方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济落后、科技发展滞后形成了“越穷越缺人才,越缺人才越穷”的恶性循环。

四、推动达州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一个“稳”字,决不放松粮油生产

粮油是农业产品中的核心性产品,也是农业发展长期关注,稳定不变的话题,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应该保证基本产品的供给。达州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应该突出一个“稳”字,决不放松粮油生产。首先要贯彻市委提出的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继续开展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生态农业的理念,具体来说,在粮油生产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地区实际、生产实际,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应该抓住达州土壤富含硒的优势,选育符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良种植品种,积极采用和推广现代农业生产加工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打开销路,使粮油生产不仅满足本地区、本家庭的需求,更能“走出去”,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长期种植、形成良好口碑的大竹糯稻的生产经验就值得推广。

(二)抓住一个“特”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达州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珍奇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是全国闻名的苎麻之乡、享誉巴蜀的黄花之乡、闻名遐迩的旧院黑鸡的原产地、有畅销海内外的灯影牛肉老字号。生态农业是一个因地制宜、和谐发展、效益最优的农业发展模式,达州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更应该抓住自身特色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使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发挥。

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以特色产业为着眼点,确立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要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并形成规模,打开市场。推动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提升,打破地域和农户之间的界限,连区连片发展,实现特色生态农业由点及面,由分散、弱小向集聚、强大转变。三要做好品牌宣传,扩大影响。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本地特色品牌,宣扬生态理念,将本市特色推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目前,达州已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四川省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38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2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18个,这些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围绕一个“基”字,大抓农业基础建设

针对达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应该围绕基本,大力抓好农业基础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一是政府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社会其他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搞好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灾害防御设施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建设高产标准田地、大棚、灌溉设施等农业生产设施,根据农业发展需要连网成片。在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时应该注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原则。二是应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转化应用能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对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等。三是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生态农业也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将本地农业发展与其他地区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接轨。因此,还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购网销平台建设等,并且加快建立健全与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农业生态监测标准体系,使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四)发挥一个“带”字,搞好龙头企业发展

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了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形成一大批实力强大,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充分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备一定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的当地企业进行扶持,同时积极引进外来企业,招商引资。在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政策扶持、贷款贴息、财政支持、品牌创建、项目申报等进行重点倾斜,支持龙头企业、绿色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引导、促进这些龙头企业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着重建立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机制,探索将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组织与企业联结起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和完善达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生态农业的理念实践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五)保证一个“优”字,抓好农业安全生产

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发展所要求的。达州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应该重点予以关注。第一,保证一个“优”字首先体现在生态农业采取的是“优”的生产方式,是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过程。达州有的地方虽然会经常遭受自然灾害,但总体而言,达州的生态环境依然还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生态环境没有遭到严重的永久性破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依然为达州人民所享有。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继续保住达州的这一优势,使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保证一个“优”字还在于生态农业带来的是优质的产品输出。要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合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农业产出需要的是安全、绿色的农业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保证一个“优”还必须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以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法规保障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奖惩机制,鼓励全民积极参与。

在革命老区达州将来的农业经济发展眺望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才能实现达州农业经济的全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李慧.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5.

[2] 徐晓宗.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J].党史文苑,2006(2):4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

[5] 邓文钱.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农业思想的意蕴探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4):63.

[6] 朱立志.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92.

[责任编辑范藻]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Dazhou from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U Xiaozong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factual economical situation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region requir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o that its basic industries will develop quickly. Dazhou can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time of calling 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tress on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ill do help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pecial location of Dazhou and to overcome the factual difficulties for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ld revolutionary region; Dazhou

猜你喜欢
革命老区达州生态农业
吉尼斯世界纪录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浅析“精准扶贫”下革命老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