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敏,刘 鹏,路怀金
(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
道德与思想政治工作
农业类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孙慧敏,刘 鹏,路怀金
(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
当前各高校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缺失,当今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以发放自山东农业大学的千份调查问卷为样本,对农业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在阐述法律素质内涵的基础上,就培养与提升农业类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农业类高校;法律素质;现状;对策
我国的法制化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朝着深层次的方向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定然会与新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势必寸步难行。
文章以发放自山东农业大学的千份调查问卷为数据依托,对农业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在阐述法律素质内涵的基础上,就培养与提升农业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业类高校的法制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新彬(2012)认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来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与违法犯罪进行斗争,弘扬社会正气,彰显人性美德与正义的素质[1]。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律基本知识的实用教育,其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律素质,通过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法制教育等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为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强化法律信仰、培养法律思维、践行法律行为,让大学生时时刻刻学法、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法律素质是什么
1.法律知识,知法的素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一定的法律知识积累,厚积方能薄发,量变引起质变。法律素质的内涵是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法律标尺的理论性,准则的规范性,进而促进大学生自觉用法律知识规范行为,形成学习法律、崇尚法律的良好习惯。
2.法律信仰,信法的素质。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信仰是方向与动力,影响着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当今大学生思想迷茫,尤其是对法律不冷不热的态度,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我国的法制正处于不断完善与深化的过程,法制体系有待改进与提升、法律威信有待进一步树立,加上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法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形成对法律的充分信任和敬畏。大学生是否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
3.法律思维,守法的素质。张璐、石舜鹏等(2012)认为,法律素质包含公民对法律的认知水平,其中的认知水准和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2]。法律素质的内涵是正确的法律思维,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的思维解决问题、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正当权益,通过个人法律思维的发展汇聚,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4.法律行为,用法的素质。陈新开(2012)认为,通过学习逐步将法律知识及法律思维内化为法律行为,并在实践中依法自觉地行使自身的权利,履行应有义务[3]。法律素质的内涵是法律行为的切实落实,大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并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它是高校法制教育的落脚点,目的在于学生法律素质的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生的法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法律知识、法律信仰、法律思维内化为其行动准则,从而指导大学生的法律行为。
(二)为什么要增强大学生法律素质
1.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法治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直接关系到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深化发展。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尤其是提高他们的内在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环节,更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提升的主阵地,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不断提升与增强法律素质,助力法治国家建设。
2.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范围广、类型多、内容杂等特征明显,而且大学生的新型犯罪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4]。另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每年呈上升趋势。在社会环境、高校高等教育内容方式以及“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等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加速法制教育观念转变、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制教育,循序渐进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犯罪。
3.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这既是高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5],这三个方面都贯穿着国家对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希冀。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根本,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了必要保障。通过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而促使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是当今新形势下法治社会对人才的新考验、新需求,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2014年3月,笔者开始对农业类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农业类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山东农业大学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49份,有效份数835份,回收率84.9%,符合研究样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基本情况见图1、图2、图3。
为达到掌握学生法律素质一手信息的目标,问卷分为法律常识认知、法制教育现状和法制教育途径三部分,且调研群体数量众多,调研问卷回收率、有效率高,数据翔实丰富,调研数据结果可靠,初步梳理分析如下:
1.“法律常识认知”部分。有72%的学生“不知道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有48%的学生“不知道缓刑和缓期执行的区别”;有41%的学生“大体了解”、“比较了解”我国根本大法宪法(见图4);有66%的学生不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相关法律报告”;有40%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学校或者社会上举办的法制教育活动”,仅8%的学生“经常参加”;有54%的学生缺失“法律信仰”;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见图5),只有21%的学生首选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类高校大学生法律常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实践能力偏低,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2.“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部分。有9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加大学生法律选修课程”(见图)非常必要;73%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法律基础课程对学习生活有帮助”;有22%的学生在必修法律基础课程之外,主动学习法律相关知识;有7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本专业的法律知识基本了解”;58%的学生认为“法律与学习生活联系程度密切”;对于“大学生整体的法律意识”(见图7),有38%的学生认为“比较淡薄”,有16.8%认为“非常淡薄”,45%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39%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有75%的学生认为“近几年发生的有关大学生犯罪事件(如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案等)与法制教育之间非常密切”。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的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仍然希望增设选修课,渴望得到更多法律知识的学习机会,同时,学生也充分认识到法律和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但调研结果也显示,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仍较淡薄,法律素质仍较低。
3.“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部分。对于“获得法律知识最多的途径”问题,有43%的学生认为是“传统媒体”,有36%的认为是“学校教育”,13%的认为是“新媒体”;仅有11%的学生“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89%“知道”的学生中“经常收看该频道”的只占2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今日说法”、“法制讲堂”、“法制与道德”等法制节目的学生占39%;有6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习法律面临的主要问题”(见图8)是“法律知识不足”;对于“您认为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问题,40%的认为是“相关活动”,28%的选择“相关课程”,19%的选“法制频道”;60%的选择通过“从案例和社会实践中学习法律”。以上数据表明,传统媒体及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61%的学生对“今日说法”等国家普法类的节目关注度不是很高,对法律类信息缺乏一定的敏锐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匮乏,选择通过相关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且更乐于从案例和社会实践中学习法律,弥补法律知识不足,进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二)大学生法律素质缺失的原因
1.相关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只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缺乏具体案例及相应社会实践教育。从问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遇到纠纷问题首先采取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在现实具体行动中, 有的学生却不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付诸实践。此外,有的教师并非法律科班出身,在教学上更是忙于赶进度,简单罗列、堆积知识点等错误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造成学生法律素质的缺失,而且将道德课与法律课合二为一,从某种程度上也弱化了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2.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类高校主要是以工科、理科教学为主,学校对于人文学科的不够重视也致使学生对法律公共课不上心、不用心。大学生不主修法律专业,而且处在专业课学习及就业等多方面压力下,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时间处于饱和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基础法律学习积极性不高。
3.校内外实际环境的影响。当下校内、校外的“法治”环境尚有待进一步优化,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和特权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加之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成熟,感情丰富、情绪激烈、做事欠考虑,没有一定法治环境的熏陶,诸如此类,都会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带来困难和挑战。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如今社会生活中,法律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更需不断培养与提升。
(一)结合具体办学实际,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
山东农业大学的调研问卷结果显示,从事农业或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农业类高校,农村生源比例较大,且受学科种类和学生生源的影响,学生的法律素质欠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实践较少等使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农业类高校应该密切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更新法制教育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为学校和社会营造安全、文明、和谐、公正的法制氛围,进而不断加强学生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优势,提高教育实效
山东农业大学的问卷结果显示,其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有73%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法律基础课程对学习生活有帮助,但仍有9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加大学生法律选修课程非常必要。农业类高校要想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升其法律素质,必须发挥课堂主阵地优势,建立一支专业的法制教师队伍,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教学的同时,增设法律选修课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法制教育能够转变成学生本身实实在在的法律素质。
(三)浓厚法治校园氛围
一是农业类高校依法循章开展校园各方面日常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学校管理,进而为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二是可借助消费者权益日、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关注“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参与丰富多彩的法律活动,进而增强法制教育对法律素质的培养效果。三是建立校园法律咨询活动室,通过专业法律咨询援助机构,为学生提供法律援助,间接为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助力。
(四)依靠新媒体网络,推进“线上”法律素质教育
网络新媒体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对培养与提升其法律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山东农业大学的调研结果表明,“传统媒体”及“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占79%,“网络新媒体”占13%,高于“家庭”(仅占6%)。因此,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资源,随时随地发布、宣传法治信息,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在构建法制教育新媒体阵地中助力大学生内在法律素质的提升。
[1]赵新彬.论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不足与完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10):27-29.
[2]张璐,石舜鹏,周丹丹.浅谈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理性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10):262-263.
[3]陈新开.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3-136.
[4]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5.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N].新华社,2010-7-9.
[6]潘晓霞.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2):92-94.
[7]陈文坤.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J].法治与社会:教育文化,2012,(5):226-227.
[8]吴凤丽.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探索[J].法制博览,2014,(1):63-64.
[9]李惠.提升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途径分析[J].科技文汇,2013,(232):31-32.
[10]左媛,姚磊.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社会观察,2013,(7):199-200.
[11]于敏,吴雪飞.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44-45.
[12]孙六平,鲁宽民.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实践及探索[J].理论探索,2012,(8):3-7.
(责任编辑:付元红)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Leg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SUN Huimin,LIU Peng,LU Huaijin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China )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crime problems among universitie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reason is the thinner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lack of legal concept of undergraduat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ousands questionnaires from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which is on the basic of 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legal qualit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quality, aiming to present the best ways to solve some problems about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legal quality.
agricultural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legal quality;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2015-03-31
孙慧敏(1979-),女,山东冠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415
A
1671-4385(2015)03-00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