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成,陈 潇,鞠好学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
高职建工专业课程体系模式构建研究
李运成,陈 潇,鞠好学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
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目前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及构建方法,构建了符合自身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职建工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建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职业教育的质量,最终体现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上,体现在企业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上,体现在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上。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当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是专业的设置,其次是人才培养规格的界定,也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第三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也就是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其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虽然目前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但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大致确立了一个目标定位明确、工作任务清晰、可操作性强、符合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的模式和方案。无论何种方案,课程体系都要体现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的特色,要勇于破除传统的、固有的构建课程体系的理念, 敢于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彻底的打破,积极构建出具有高职特色的、能够体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改革。大约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该阶段的改革要求专业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第二个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大约出现在21世纪初,该阶段的改革要求以“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为原则,要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第三个阶段: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改革。出现在2004年左右,该阶段的改革要求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设计理念,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
目前高职教育研究者已总结出目前课程改革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课程设置未能突破学科框架;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低等。针对建工专业,上述问题同样存在,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体系覆盖面太广,学习目标存在高大上现象,重点课程罗列较多或重点不突出。二是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理论教学比例较大,能力培养缺乏特色,教学活动比较盲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实践教学手段陈旧。一些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由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问题仍在继续使用,但已经与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相脱节。一些用于实验验证或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已经超出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范围。四是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落实。虽然很多教材的内容都采用了项目化或模块化进行设计,但局限于校内实训场地、实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不能在校内完成全部的综合训练,从而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根本落实。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人数和安全以及施工进度影响的考虑,企业没有意愿提供给学生专门的实习岗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由于教学经费的原因,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缺乏在学校任课的兴趣,在任的教师又都普遍缺少在企业任职的经历,即使是曾经任职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知识结构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随着建筑新技术不断涌现,很多技术难以在学校以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与训练。凡此种种,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变得不现实。
在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中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课程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在课程内容上能够吐故纳新,日精日新。二是实践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课程项目必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必须源自实践领域。三是能力核心原则。该原则要求课程必须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四是相关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把工作内容相关程度高的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按照一个整体体系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五是特色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课程体系要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不要人云亦云,要走特色之路,培养专门人才。
高职课程体系与本科课程体系的一大区别就在于课程设计的逻辑性不同。本科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主要以知识逻辑为主,将前人的经验总结归纳成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高职层次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上应该以工作逻辑代替知识逻辑,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场景。因此,课程内容的顺序排列就应该从工作逻辑关系中提炼出来。一般来说,工作中常见的有三种逻辑关系,即递进式、并列式和流水线式。工作逻辑是不可复制的,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因此,反映到教学上,每个专业有每个专业的特点,不同的专业需要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探索自己的教学逻辑方式。建筑工程是一个在技术和管理上都非常复杂多样的项目,具有复杂的工作逻辑,虽然具有流水作业的特点,但兼有递进式和并列式的特点,一些项目还具有不可预见性。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在校内完成一个面面俱到的实体项目的实训是很困难的,因此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抓住工作逻辑的主线,摒弃细枝末叶的影响,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
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不同的方法,如项目构建法、模块构建法、技能主线填充法等。不同的专业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首先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岗位群及典型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及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最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其次要深刻分析典型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人才的适用岗位并确定各岗位主要技能。第三要归纳凝练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领域课程,从而构建专业学习课程。
在高职建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本着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贯穿其中,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都尽量细化培养目标,能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单元的就分解到每一教学单元,再根据每一教学单元所承担的培养技能要求进行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设计和方法设计,还要同时确定每一教学单元的内容组成以及考核方法等。各个教学单元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要允许各教学单元教学知识的相互交叉,注重保持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对各门课程要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化改造,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取消各门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对高职教育来说,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并不是完全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只是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对此,要对每门课每个单元甚至每个知识点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规划设计,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还要经常进行优化调整,与时俱进,这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永远在路上。
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服务建筑施工企业一线技术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实践及素质教学体系,确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平台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及实践,把重点放在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上。
具体表现在:平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包括公共限选模块、公共任选模块及专业拓展任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及综合实践;素质教学体系包括服务学习、技能大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企业项目等十二个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以上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实践教学项目。本专业根据专业群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设置了以下五门核心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及项目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及项目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及项目实训;建筑工程施工及项目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及项目实训。除此之外,还安排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及综合实训等。所有这些实训项目都围绕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保证了技能培养的连贯性和实用性,使得学习极具目的性,改变了学生学无目的、学无动力的状态。这些课程及其项目实训的特点是“分层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满足了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职业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目前,国家积极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了强大动力。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加快专业建设步伐,而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体系改革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成效的分水岭。因此加快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已成为专业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高职教育者要积极思考创新,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开发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课程,以适应社会不断改革创新的需要。
[1]李伟娟.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32).
[2]郭永洪,眭碧霞.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计算机教育,2012,(21).
[3]郭剑岚,陈俞强,胡选子,骆剑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2).
(责任编辑:孙建华)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urse System
LI Yuncheng,CHEN Xiao,JU Haoxue
(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is the soul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m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lin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design
2015-04-02
2013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1310222054)
李运成(1974-) ,男,山东菏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及高等职业教育。
G712
A
1671-4385(2015)03-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