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2015-04-10 20:10姚东元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党党派参政议政

姚东元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12—07

[内容提要]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探究“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如何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显得十分紧迫与必要。笔者以丹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蓝本进行了调研,力求以点带面,分析了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初步解决对策。

[关 键 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对策研究

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更好的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党作用的一个重要保证。[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就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成为各民主党派不可回避的、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一般包括支部委员会、总支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作为民主党派联系成员的纽带、开展活动的载体、组织运转的保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始终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民主党派完善自身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增强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发挥好整体功能。”[2]概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价值集中体现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增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直接影响着参政党政党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建设新时期高素质参政党,发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新时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是紧扣民主党派中心工作,赢得基层组织建设新优势,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的现实要求。笔者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民主党派面临着四大考验,即参政议政的考验、履职能力的考验、党内监督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存在着党派意识弱化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政党趋同的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具体说,从国际看,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借发展人权民主之名、行霸权政治之实,加紧利用两党制、多党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妄图从根本上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内看,四个全面深化的号角吹响了时代最强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从民主党派自身看,队伍构成、思想状况多样化、复杂化,能否继承老一辈民主人士的精神风范,做好政治交接、传承政治薪火;能否统一思想,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侵略图谋、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能否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积极献策,形成有价值的建议,提高参政履职水平;能否发展和创新参政党理论,妥善解决好各民主党派之间以及与中共的趋同问题;又能否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民主党派必须回应的挑战!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目前,丹东各民主党派个别会员思想问题呈多样化趋势:有的理论认识不足,政党意识、参政议政意识不强;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模糊,甚至态度暧昧;有的功利主义思想抬头,加入民主党派唯一动机是希望借助党派身份寻求政治诉求;还有的组织意识淡薄,履职热情不高,从不参加任何组织活动。比如,在对丹东某民主党派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西方多党制、议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会员只占43%。从学习渠道上看,虽然有市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新会员和骨干会员培训等,但各民主党派却没有安排对本党派所有成员进行系统的专门培训,这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和日益壮大的会员队伍发展需求的。从学习内容上看,与中共多年来连续开展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活动相比,各民主党派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明显偏少。经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无疑是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

(二)政党意识弱化。政党意识是指对政党的情感、观念与认识的总称,是一种客观的精神现象与政治现象。对于我国民主党派来说,政党意识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意识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意识。[3]政党意识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的思想保证。以丹东某民主党派为例,部分基层组织将主要精力放在支部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比如开展送医下乡、扶贫帮困、农村支教等等,对反映社情民意,撰写提案和调研报告积极性却不高。部分党派成员则存在“三缺乏、两不够”现象,即对本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共同舟共济的历史缺乏了解,对本党派组织发展沿革缺乏了解,对本党派优秀的光荣传统、肩负的历史使命缺乏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认识不够,对怎样履职履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用认识不够。比如,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是否认真学习并仔细研究过中共中央两个5号文件”的问题,回答认真学习并仔细研究过的只占32%、知道但没学过的占15%、不知道的占7%。对本党派的历史、章成认真学习并仔细研究过的只占50%。

(三)领导班子建设不平衡。众所周知,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多为兼职,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政治安排,而非政治责任。兼职的领导班子成员由于各种原因对本党派工作的知晓程度、重视程度、参与程度还有待提升,对各级组织开展活动的指导还有待加强,对应承担的参政议政责任履行还不充分。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也普遍存在“兼职”现象,开展本党派工作更多的是依靠政治觉悟和个人品行。

(四)参政议政等履职能力不高。目前,丹东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识十分薄弱,还处在低水平上。主要表现为“两低一窄”:一是参政议政积极性较低,大多依赖本党派中极少数骨干成员或代表人物。二是参政议政质量较低。撰写的提案在广度和深度上难如人意:有的宏观上面面俱到,放之四海皆准;有的看似有理,仔细琢磨又似是而非;有的相关部门已然实行,缺乏创新;还有的从网上东拼西凑,纯属闭门造车。三是参政议政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熟悉、又有专业优势的领域,这虽然有利于提出真知灼见,避免贻笑大方,但也无形中局限了参政议政的范围,造成视线上的狭窄;再加上上级指导机关往往指定议题,这就更限制了本党派参政议政的范围。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素上。

(五)制度化建设滞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制度的保障,基层组织就不能很好的履职履责。以丹东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为例,制度化建设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履职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上。比如,没有建立党派内监督制度和激励和考评制度,大部分总支、支部还未建立岗位职责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支部工作制度等。

(六)基层组织活动难见实效。基层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历来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基层组织成员对开展各项活动认识不足,参加不积极;有的内容缺乏创新,形式单一,对成员没有吸引力;有的是因中共基层单位领导对统战工作不重视、不支持,进而影响基层组织活动开展;还有的因面临缺乏经费、场地等困难而无力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在丹东某民主党派各总支、支部中,有近二分之一不能按要求开展组织活动,其他各民主党派情况也不容客观。

四、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以政治思想建设为核心,增强政党意识。首先,要打造学习型参政党。提出打造学习型参政党,是应对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的历史必然选择。打造学习型参政党的主要举措和重点内容,就是要持续、定期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在民主党派中央、省委没有统一部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的制定年度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决不能因为没有“规定动作”就放弃“自选动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拟定计划,加强专题辅导和培训,坚持对所有党派成员的轮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组织中发扬本党派老一辈民主人士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革命传统,传承自身的光荣历史、优良作风和历史使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其次,组建理论调研中心组。思想政治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参政议政等履职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组建理论调研中心组,打通参政议政工作与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的桥梁。在参政议政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基础上,吸收骨干成员组建理论调研中心组。其职责不同于中共党委、政府的理论中心组,而是以统战理论和参政议政等为内容开展调研,形成成果。通过理论调研中心组来以点带面,调动各级组织、广大党派成员参与理论研究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开辟思想建设新领域。

(二)以完善工作制度为保障,切实履职履责。一是组织生活制度。要规范基层组织活动制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大多是兼职党派工作,客观上有困难。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特别是本党派内组织部门要眼睛向下,主动深入基层,坚持做到“三个结合”。首先,坚持丰富基层组织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基层组织活动开展应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路,在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题和若干小的活动载体时就予以考虑,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其次,坚持丰富基层组织活动与党派事务公开相结合。开展基层组织活动的传统模式受制于多种因素,困难重重,如不坚持改革创新,就将被时代浪潮所淘汰。近些年,民主党派年轻成员的不断加入为丰富基层组织活动形式提供了新的模式。基层组织可以以这些年轻成员为骨干,探索建立网上支部。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信息时代的先进交流平台来发布文件或信息、学习理论、交流时事、部署落实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等等。再次,坚持丰富基层组织活动与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相结合。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是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也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提高参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建立基层组织活动领导联系点制度,让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几个总支、支部,定期参加有关组织活动,这不但有利于充分激发广大成员的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活动水平。

二是开展创建星级支部活动。欲使基层组织活力四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就要实施“抓典型、出精品”战略,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活动,就是重要举措之一。成功创建星级支部,不但可以使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成果得到集中展示,也可以发挥“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示范作用,进而推动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化进程。星级支部的创建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任务指标,这些都应加强上层设计,由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来完成。各总支、支部要努力营造好自身的外部环境,注意构建科学的成员结构,结合实际落实好任务指标,积极主动完成上级组织任务部署。

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励体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目标百分考核实施办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目标百分考核量化表》。同时,还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基层组织学习制度》《基层组织成员岗位职责》《基层组织活动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形成科学完善的激励、考核和评价体系。

四是强化培训制度。培训要以强化政党意识和统战意识为根本目的。目前,培训制度的建立并取得实效,需要执政党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自身双管齐下。执政党统战部门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的力量,重点通过提高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来加强对民主党派骨干力量的培养。[4]通过增加针对性培训的次数来提高民主党派骨干力量培训的密度,做到抓常抓好。民主党派自身应改变以往只重视骨干成员和新成员培训的观念,着重建立和实施全员培训制度。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可以制定一个为期五年的教育培训规划,对培训指导思想、主要内容、阶段重点、学习要求、组织领导、培训目的等作详细规定,对全体成员分批次展开轮训。

五是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指出:“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民进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全新尝试,是探索建立民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各民主党派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2008年前后,各民主党派中央纷纷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成立了中央监督委员会,标志着中国政坛的反腐制度建设已经从执政党扩展到参政党,是反贪防腐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但是,各民主党派党内监督的重点是中央和省级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市级及以下基层组织未作具体规定,很多表述也显得笼统、原则。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建立完备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内部监督制度的时机和条件仍未成熟。但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积累试点经验,再由各民主党派中央总结各地成功试点经验,全面铺开。就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而言,出台一个《党(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职务回避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干部轮换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惩戒处理制度、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等做出详细规定的实践经验还十分欠缺,因此,可以尝试先设立市级监督委员会,建立监督员制度。民主党派市级监督委员会坚持以省级监督机构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且不宜由本党派市级组织内设机构兼任,具体负责本党派市级及以下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工作,直接向省级监督机构报告全年工作。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任期与本党派市委会班子成员任期相同,参照本党派市委会换届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监督委员会。监督员由监督委员会任命,承担监督同级本党派组织及领导班子成员职责。

(三)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增强组织活力。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有了好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就有了保证,才能将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做好。[5]首先,在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层面,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把那些熟悉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热心民主党派工作,既有参政议政能力、也有民主监督热情的领导干部选配到本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而不能仅仅是一种政治安排,对本党派发展毫无贡献可言;同时,“积极推进各民主党派的民主化进程,规范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并使其制度化。”[6] 在各总支、支部层面,要抓住主委(主任)这个关键,选举那些威望较高、政治坚定、认真负责的成员来担当。督促他们摆正个人与单位中共党组织的关系、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的关系、个人与党派成员的关系,树立为党派成员服务的理念,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其次,要建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推荐制度。比如,通过建立面向各总支、支部、机关所有成员的竞争上岗、公推比选等择优机制来确定本党派向中共组织、统战部门推荐使用的人选名单,以此推进本党派内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进程。第三,要落实好领导联系点制度,完善全委会、主委会议事规则。如前文所述,民主党派市委会领导联系点制度是开展好基层组织活动的有力举措之一,但其功能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事实上,领导联系点制度建立本身,即是领导班子建设路径的延伸,它有利于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总支、支部双向履行职责,推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利益协调、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要修订出台全委会、主委会议事规则,确保领导班子成员履职履责在制度框架内。

二是规范党派成员发展。与把好“入口”相比,畅通“出口”更为重要。对于违反党纪国法、党内章程的民主党派成员,要坚决依规清除出本党派。重点则是要建立党派成员发展考察和日常考察制度。成员发展考察制度是指在发展党派成员时,会同统战部门主动征求拟发展对象所在单位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并将其制度化。所谓日常考察制度,就是要建立对成员党内表现的综合评价制度。要结合基层组织工作目标百分考核实施办法对成员参加党内工作和活动进行量化、客观评价,以此作为各项评先评优的依据。

(四)以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为根本,体现历史担当。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核心职能,建言献策是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民主党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旨在提高参政为民的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上。以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为根本,全面推进基层组织的思想、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是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问题的系统回答。笔者始终认为,一个民主党派如果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领域毫无建树、乏善可陈,那么即便发展再多的成员,开展再多的活动,组织再多的社会服务,也不过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充其量为行业协会或民间团体罢了!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指出的:“民主党派的地位、作用、影响力,从根本上讲,还要靠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来体现。”

目前,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工作方面多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距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一步,要加强对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性。第二步,要加强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能力。第三步,要实施抓典型出精品战略,最终形成参政议政成果数量与质量双优的良好工作局面。完成这三步走计划,就丹东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而言,至少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无论需要多久,又将历经怎么样的波折,与民主党派应当承担的历史担当相比,又无疑是值得的,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郑 宪.中国民主党派建设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社,2005

[2]彭忠平、卢青豪.浅谈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1)

[3]胡晓春.略论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问题新方法[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1)

[4][6]孙秀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的构筑和完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李锡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参政党搞好自身建设的基础[J].天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4)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

责任编辑/刘顺宝

猜你喜欢
参政党党派参政议政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刍议